X

成功的秘笈——做事不贪大

做事不贪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少有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种形势为个人才能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使不少人走向辉煌,同时,又激发了不少人对成功的憧憬,为此去开拓、去拼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也引发了一些人一心只想做“大事”,幻想一夜成功、名扬四海。浮躁的心态,已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对此,有人质疑:中国的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

中国的大学经过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扩招的学生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就业压力骤增,现在社会上已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据《新闻周刊》转述,2003年7月6日教育部透露,毕业即签约的比例为:研究生80%,本科生60%,专科生、职高生30%。全国有106万大学毕业生一时无法就业,还未包括此前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学校、各级政府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大学生人数增长更快,2003年212万,2004年260万,2005年320万,压力越来越大。

细想想,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是过剩了吗?

2003年11月份,汪中求先生应河南安阳市工商联的邀请,去安阳为企业作营销培训。当地的一位知名企业的厂长在与他交谈时说:“我们厂子花了60多万美元进口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是我们操作机器的人水平达不到,

两台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汪先生问他:“你们厂里操作这两台设备的人是什么水平?”他回答:“是大专毕业生,而据出口这台设备的美国公司说,操作这两台设备的最低要求应该是研究生水平,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责任心。”汪先生说:“那你为什么不引进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呢?”他有些难为情地说:“安阻是个小地方,别说研究生,就是本科生都不愿意来。”

安阳实际上不能算是个小地方,应该说是地区中心城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心盯着京、津、沪等直辖市,次一点也要去省会城市,而中国众多的中小城市却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这是不是与当代的大学生心态有关系呢?

说到底,不在于大地方、小地方,大企业、小企业,是你愿不愿意真正从基层做起,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几何?

客观地讲,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发达的地域反而给自己的机会多些。

这些地区的经济及各项事业有待于起飞,急需人才,所以那些有志气、有专长能吃苦的人,如果下决心到这样艰苦的地区开拓事业,同样可以找到机会,同样能够大有作为。

有一位法律学校的毕业生,家在一个小县城里。毕业时,很多同学利用关系千方百计想留到大城市里,他没有任何关系只好回县城。当时还很沮丧,后来他才意识到,回到偏僻地方也许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当一个好律师,必须有很多实践机会。他发现整个县城没有一个正式的律师,他是唯一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人,领导十分器重他,把很多案子交给他来办。由于他潜心学习,很爱动脑子,办了好多大案子甚至是棘手案子,取得成就的他很快崭露头角,成了顶梁柱。后来,有一个考取正式律师的名额,自然非他莫属,他刚22岁就成了名正式律师,并当上了律师事务所所长。相反,与他同期毕业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由于省城人才济济,实习的机会少,几年之后有的还没有单独办过案子,

还是见习律师,有的还在当文书,做助手。彼此见面的时候,同学们反而用羡慕的目光看他,说他是幸运儿、机遇好。其实,应该说这是落后艰苦地域给了他磨炼提高的好机会,使他很快成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艰苦的地域可以给有志青年提供有助于成长的机遇。

可见,能够做成“大事”之人都是从简单的、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小事”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大,是他们成就“大事”的基础和秘诀。

对此,老子早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不重视细节的运营,用心浮躁,急功近利的话,那么很难有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也不过18.3%,而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酷的现实。

由于浮躁,有的企业前期势头不错,刚发展到了几千万资产,就要搞多元化经营;刚搞到了几个亿,就要搞国际化,誓言几年之内进军世界500强云云。于是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耳根发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两眼发晕,看不到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说的就是做事一定要有坚忍的毅力,切忌浮躁。

与其苦苦追求缥渺的影子,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财富的聚敛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新加坡著名华人企业家、“橡胶”兼“黄梨”大王李光前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法。1928年他创建南益树胶公司时,鉴于许多胶商因把资金用来购买胶园与烟房而使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倒闭的教训,采取与众不同的方式,没有把资金用来购买胶园与胶厂烟房;他的烟房除了在麻坡武吉巴西的旧烟房外,是租用别人的胶厂;树胶则向小园主收购。这种经营方式虽然利润较低,但流动资金充裕,可以随时调动。

李光前采取现金交易的原则,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小园主把胶液与胶丝卖给南益公司,除可一手拿钱一手交货外,在急需现款时还可以向公司预借。因此小园主都乐于与他交易,使公司不致缺货或断货弥补了没有树胶园的短处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并波及到新加坡,胶价暴跌,拥有大量胶园与胶厂的树胶商损失惨重,中小胶商更是纷纷破产。而李光前的南益公司即使在胶价最低时,也现金充裕,受损失最为轻微。

此后,李光前在经营方式上更为谨慎,凡是购买胶园或增建胶厂的资金,绝不向银行借贷。银行给予的贷款,只用作流动资金。由于他信用良好,1958年南益集团曾向新加坡汇丰银行取得4500万的抵押贷款,成为当时获得贷款最多的华人公司。因此,李光前曾经这样说过:“凡是在工商业上最成功的人,就是最会利用银行信用的人。”后来,李光前进行多元化投资,其南益集团成为新加坡最大的企业集团之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求快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但如何做?这要求大家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因此,要时刻牢记这样的一个口号:“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