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天,一位耄耋老人弹奏钢琴曲《梁祝》的视频风靡网络,短短十多分钟的演绎,现场观众两度起立鼓掌……旅居海外的钢琴家巫漪丽走进了大众视野。
2018年春天,央视的文化综艺《经典咏流传》两度邀请这位老人参加节目,再次让观众们领略到了《梁祝》的魅力,也再次折服于演奏家的风采……一句“西洋乐器中国情”,袒露了老人的赤子之心。
巫漪丽现场表演钢琴弹奏。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春天,这位老人离开了我们。据媒体报道,巫漪丽4月20日晚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进行音乐会时晕倒,急送医院后宣告不治,享年89岁。
这位老人一生与钢琴为伴,孑然一身漂泊海外三十余年,身后没有什么财产,也没有亲人陪伴,留给世人的只有《绣金匾》《松花江上》《百鸟朝凤》《娱乐升平》《梁祝(选段)》等经典曲目。
抽丝剥茧,就会发现巫漪丽人生的显赫与坎坷。1930年,她出生于上海,出身名门望族,外祖父李云书早年资助过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父亲巫振英是中国第一代海外留学的建筑学家。巫漪丽六岁看电影时听到了有人演奏肖邦的《即兴幻想曲》,被其绮丽的旋律所感染,师从“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弟子梅百器,与傅聪同门学艺,十八岁登台演出扬名上海滩,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最年轻的女钢琴师”。
1954年,巫漪丽成为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196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曾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文革期间,家庭遭遇巨大变故,但仍然坚守着对钢琴的挚爱和对祖国的信念。1981年赴美深造,深研李斯特学派的钢琴演奏艺术。1993年定居新加坡,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隐士生活。直到一段视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更多人见识到了这位在新加坡被誉为“曾祖母级钢琴家”的同胞。
她是第一个编写、弹奏《梁祝》的钢琴家,1959年何占豪、陈钢创作的《梁祝》大获成功。巫漪丽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将其谱写成钢琴曲,并成功实现了首演。她的改编理念是,“梁祝是个悲剧,因此我要突出它的凄美,凄凉的凄,优美的美。”因此观众可以通过荧屏通过巫漪丽的演奏,仿佛看到了一幅巨大的画面,梁山伯、祝英台的人生故事次第展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坟前化蝶等场景一一可见……此时的巫漪丽,人与琴是一体,虽已年近九旬,干枯的双手仍然灵动无比,化身钢琴之神。
巫漪丽与钢琴。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首先要感谢这个万物肆意生长的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有机会知晓世上还有这么一位“宝藏老人”。但是老人一生的经历,又像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莫大的嘲讽。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精神和艺术追求。现在很多人学习钢琴或者让孩子学习钢琴,大都抱着一种功利的目的,那就是能够成为一个傍身的工具。所以,钢琴等诸多艺术的学习,成了流水线上拆解零件的技工培训,看到的大多是技法的演练,而不是渗透着生命力的演奏。这在巫漪丽看来是大大的错误,“指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不是重点,音乐的重点是人,琴声便是表达情感、与世界交流的语言,弹琴就要“弹出曲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音乐不是用来炫耀才华的,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在成为“网红”之前,知名度仅限于行业领域和新加坡小小一隅。她在新加坡完全可以利用教学积累财富,但是因为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艺术追求,坚持只收少量的学生,维持生活而已。去年,在新加坡一档节目访谈中,主持询问她对成为“网红”的感受,八十八岁的巫先生大呼“把我吓死了”。如果不是不经意间被网民发现,巫漪丽可能仍然固守在斗室之中,沉醉于对钢琴艺术的追求。
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在名作《天龙八部》中,创造出了扫地僧这一艺术形象。老和尚隐居少林寺四五十年,每日除了扫地就是钻研经书,全然无任何功利之心,还在暗处点拨一心求取武术秘籍的萧远山、慕容博等人,最后在少林危难关头出手化解两家恩怨,让一场武林浩劫也在招式转换中消弭于无形。扫地僧这一角色,成为了很多人对身怀绝技却大隐隐于市的人的代称,但大部分都是滥用。
巫先生当得起这个称呼,她孤身海外多年,一生无欲无求,只为了能够享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为数不多的时候出现在公众场合,让众生感受到音乐和坚守的魅力,然后悄悄离去,倒在了自己最心爱的钢琴侧畔。她灵动的十指在黑白琴键中跳跃的时候,有如从藏经阁角落中淡淡出现的扫地僧,拿着扫帚轻轻划过地面,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凌乱的经书都恢复原位。艺术之美,无外乎此了吧。金庸先生以扫地僧的角色奇峰突起,维护了少林寺的清誉和武学权威。巫漪丽先生用自己毕生的钢琴情缘,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个喧嚣的世界还有一份安静。
去年仲秋,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故去,今年暮春,钢琴演奏家巫漪丽远行,两位在《梁祝》传播史上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师如果相遇在天堂,定会合奏一曲最华美的《梁祝》吧,只是你我皆无缘聆听了。
□何殊我(评论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