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南财快评:连续两年承办海博会,深圳如何实现海洋事业三大领域突破?

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今日在深圳开幕,这也是海博会连续第二年落户深圳。本次海博会以“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为主题,涉及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态环保和安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六大板块的展会,为全球企业融入共赢共享的蓝色经济提供创新交易平台。

适逢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承担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历史使命的深圳,也迎来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和新机遇。

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个期待已久的“大礼包”,直接提到海洋的只有两处,相比去年《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似乎难以令“海洋人”兴奋。但其中针对深圳当前发展所需的系列改革举措,干货满满,若能用足、用活、用好,将助力深圳加快补齐海洋领域三大短板,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下加速键。

一是有助于深圳海洋产业扩大开放。发达的海洋高端服务业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支撑,也是伦敦、奥斯陆、新加坡等老牌海洋城市持续保持全球影响力以及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中掌握主导权的关键。作为新兴海洋城市,深圳目前在海洋金融、航运服务等关键产业领域存在一定短板,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进击之路上面临着挑战,加快补短板迫在眉睫。《方案》提出,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将有效增强深圳海洋金融、航运等核心要素的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提升相关产业发展能级,增强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金融领域,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等政策的实施,将更好促进深圳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扩大跨境投资融渠道,助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和深圳港航发展基金发展等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金融平台,带动海洋金融生态升级,增强深圳海洋金融活力与动力。航运方面,《方案》支持深圳探索完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将推动深圳在开放国际船舶登记限制条件、简化船舶登记注册手续、放宽国际船舶业务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进而更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航运服务体系,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是有助于深圳海洋科技强化创新。在我国海洋科研机构“北重南轻”的大格局下,深圳海洋科研起步较晚。与北方诸多沿海城市相比,深圳科研机构数量少、分布散,缺少国家级重大涉海创新载体平台,尚待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深圳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亟待扩大规模、增强动力,以及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一步提高自主化程度。也因此,海洋科技成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必须要强力补齐的重要一环。《方案》支持深圳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叠加深圳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赛道上的持续投入,有望掀起一轮企业和资本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技术、向海洋要发展的新浪潮,加快形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格局,助推深圳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双提升。

三是有助于深圳海洋人才引进与集聚。当前,深圳海洋人才队伍历史积淀较薄,高层次人才密度仍待提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复合型海洋人才规模还需要扩大,这也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又一大挑战。《方案》提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赋予了深圳在引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上更大的自主权,将为深圳大力引进海外海洋高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方案》提出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深圳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将为深圳海洋大学的创办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空间,助力深圳建设一流海洋大学,通过量身定制,为深圳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海洋人才。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