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距今已经结束几十年了,但是我们仍然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国家是这场由法西斯掀起的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当时由于我国国内局势动荡,便被日本侵略者盯上了我们丰富的资源以及富饶的土地,随后日本便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对我国造成了难以抹去的伤害。然而我国经历的战争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几大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欧洲、非洲以及太平洋都被这场巨大战争的战火所覆盖,世界20亿以上的人被卷入了战争。除了没有直接加入战争的平民,战场上的人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例如飞行员、骑兵、步兵、炮手等战斗人员,或是司令员等指挥人员,又或是医疗兵这样的医护人员,而且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医疗人员都是重中之重,所有参与战争的人都会对医护人员报以尊重的心态,但是却有一个国家成为了例外,对医护人员犯下了异常严重的罪行,甚至将澳洲士兵气哭了,那么究竟是哪个国家呢?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头像进入,右上方加个关注,方便日后阅读精选好文。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二战日军丑闻:对澳大利亚护士做了什么,为何澳军被气哭?
世界局势动荡
在1918年11月11日,随着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但是正是这一份协议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因为在协商完毕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凡尔赛和约》极大地损害了德国的利益,而且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争产生的问题,反而使得各国之间的矛盾被激发,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且1920年组织成立的国际联盟虽然初衷是为了调节各国之间的矛盾,防止各国再次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实施后发现国际联盟仅仅是更加清晰的划分了大国的势力范围而已,并没有对侵略行为的有力约束,直到后期已经形同虚设。
在1929至1933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在没有强力约束的情况下,以此为开端爆发的各方面冲突以及矛盾也在不断上升,甚至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各国便将目光转向了国外市场,因为在这样的局面下国内社会矛盾也会与日俱增,所以只能对外进行思量,但是正是这样的选择彻底放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战争也随之展开。那么日本在当时是什么角色呢?
日本国内局势
其实早在1915年时,日本便因所谓的“大陆政策”对我国权益进行过侵犯,随后在1927年时任日本首相召开了“东方会议”再次强调明治时代以来的侵略扩张思想,因为早在1853年的“黑船事件”便向日本传达了一种思想,相比于缓慢的自主发展,侵略的发展速度是更加直接有效的。尽管日本在资本主义雏形显现之后,商品经济以及手工业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危机仍然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日本本身的资源便相当匮乏,所以为了缓和国内的社会矛盾,日本便计划通过增加战争支出来缓和国内经济现状。
随后日本统治集团便开始通过黩武思想、政策以及制度来疯狂扩大军队规模,而且因为日本的政策变化,国内军部可以脱离内阁独立行使军权,从此在国内便是军事独裁的情况,军部在国家中占据特殊地位,而这些与日本的“大陆政策”相结合的产物,便是日本对外不停地侵略战争。之后随着法西斯的发展,日本军国主义与其融为一体,实现了对国家的全面统治。而后在这批军部领导人的领导下,日本开始大肆发动侵略战争。
转战太平洋
日本的第一个侵略目标便是当时战力贫乏的我国,因为我国国内局势动荡,并且有着富饶的资源和广袤的土地,所以日本便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掀起了全面侵华的序幕。然而我国在“西安事变”后国共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而且我国士兵及百姓有着坚定的不可侵犯的信念,成功地阻拦了日本的侵略脚步,扼杀了其“三月亡华”的战略。战线也渐渐拉长,双方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本身面积狭小的同时带来的是资源的匮乏,而且由于日本的侵略规模极大,所以后备军需的供给就成了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石油资源,无论是飞机还是汽车,只要日军想举行规模稍大些的战争便需要数量庞大的石油,这就不得不提其他国家对日本的看法了。
原本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其他强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没有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明确的抵制,并纵容其扩大规模。但是日本在侵略我国的同时,为了解决稀缺的资源以及满足自己日益庞大的野心,对当时属于各强国的东南亚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入侵。这样的行为引起了美国的不满,便开始限制对日本的石油政策,但是已经被战争得到的好处蒙蔽双眼的日本怎么会坐以待毙,于是便对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发动了奇袭,掀起了属于太平洋的战火,同时日军也是在此做了很多天理不容的恶行。
进攻新加坡
纵观整个二战时期,日军侵略所到之处,几乎都是哀鸿遍野,遍地都是日军进行的各种破坏,而且在部分日军的心目中,其他各国的人民或是士兵都是和他们不同的级别,可以随意虐杀。在这样的心理下,日军在战争时期做过许多震惊世界的残忍事件。而今天要讲的事情便发生在一座小岛上。
1941年下半年,日军对太平洋的侵略野心日趋明显,英国便下令组织舰队对日本的军事威胁做好准备,同时从本土以及各英联邦国家号召士兵共计约13万人,而反观日军只有4万人左右。双方都为此次战斗做了充足的准备,终于在1942年时,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过程中由于日军经验更加丰富而且英军还因为人数优势而轻敌,使得日军整个侵略过程异常顺利。而且在战斗中很多日军士兵伪装成平民偷偷搭乘橡皮艇渡过海峡,潜入新加坡。
在日军剩下3万人,而英军剩下约8万人时,英国将领的判断失误使得所有守备的士兵将重心放在了东部海岸,使得西部的防御力量极为薄弱,最终日军及时判断出当前局势,使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成功登陆并且在最后关头通过一些激进手段使得当地驻守英军宣布投降,日军也正式占领了新加坡。
被迫逃亡
但是就在新加坡投降的前一天,令人心悸的一幕发生了,日军士兵突然对当地的亚历山德拉军医院发动了突袭,杀害了所有的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最终在日军的攻击下,大批的平民和医护人员开始逃离新加坡,其中一位便是最后在厄运中唯一活下来的薇薇安。
薇薇安本名叫做薇薇安·布尔温克尔,她在1915年12月18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南部一个小城镇中的普通人家里,并且在成年后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便在二战期间以护士的身份决定参军入伍。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薇薇安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在澳大利亚陆军中服役的一位陆军护士。而也正是因此,才让她经历了这永生难忘的一幕。
1942年2月12日,包括薇薇安在内的65名护士在逃离新加坡后搭乘了一艘商船,希望可以顺利摆脱日军的恶行,可即便是他们已经逃离了新加坡,日军仍然使用了炮火对他们进行攻击,多次的炮火攻击也造成了12名护士的死亡,并且不久后商船便破败不堪沉没了。船上的数百名逃难者只能继续逃亡,最终薇薇安与其他22名护士依靠着商船上的救生艇淘到了位于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的一座岛屿——邦加岛,之后又陆续有着近一百名逃难者逃到这座小岛上,其中甚至包括了20名英国士兵。
残忍的恶行
但是沉浸在胜利中的日军怎么会放任这些漏网之鱼顺利逃脱,便发动一支小队对这座岛屿发动了攻击,然而因为长时间的逃亡使得这些人几乎毫无作战能力,很快便在日军的攻击下溃散,日军也成功占领了这座小岛。
当时的邦加岛上还生活了一些少量的原住民,这一批难民的到来使得岛上的食物资源成为很大的问题,再加上日军的占领,他们便没有办法外出寻找物资,迫于生存压力,他们决定向日军投降。尽管他们的身份都是逃难者,但是出于对人道主义的尊重以及国际上《日内瓦公约》的束缚,他们认为日军并不会对他们有多么残暴的行为,更何况这些逃难者中还有许多医护人员。但是事实告诉他们这样的想法有多么的天真。
在投降后换来的不是正常俘虏的待遇,也没有所谓的饮水与食物提供,而是日军对他们所有人进行的集体枪杀。在2月16日这天,15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将包括薇薇安在内的所有俘虏们集体羁押到了邦加岛上一个偏僻的海岸岬角后面,在这批战俘以为要做苦力劳动的时候,突然端出一挺机枪对他们疯狂地扫射,一时间喊叫声充斥在耳边,映入眼中的也不再是碧蓝的天空与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是突然迸发出的鲜血。他们在倒下的瞬间生命迅速流逝,他们至死都想不到日军竟然会进行这样惨无人道的杀害。
幸运的是,薇薇安当时被机枪扫射中腰部时瞬间因为疼痛昏迷了过去,而日军自然也不会为这些他们眼中已经彻底死去的尸体进行安葬,所以薇薇安就此逃过一劫。醒来后的她看着周围的尸体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为了活下去她便拖着重伤的身体开始逃难,但是伤得实在是太重了,所以在12天后她再次被俘虏,不过这次并没有直接被枪杀,而是被关押在了战俘营中。这一关,就是整整三年,在这段被关押的时间中,他们除了每天要完成大量的劳动力工作外,日军还会故意为难薇薇安,并且对她进行侵犯,而薇薇安则靠着要活下去控诉他们的信念努力活了下来。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才释放所有被关押的俘虏,之后恢复自由的薇薇安回忆起那段被关押在战俘营中的经历,曾言道她受尽折磨,在里面不被当做人,而是当做牲畜对待。
控告日军
在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的残忍无道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他们的行为已经完全忽略了人性,达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即便战争结束,但是他们的行为依旧无法掩盖,对很多人造成的伤害也无法被遗忘,受害者们尤其是薇薇安这样曾经直面灾难还存活下来的更是无法原谅。所以在战后薇薇安作为证人及被告出席了远东军事法庭,她在法庭上将日军曾经的行为以及对她造成的伤害如实上诉,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曾经在邦加岛的恶行。听完薇薇安的控诉,旁听此次控诉的所有人都气愤不已,甚至庭上一位澳大利亚军官因此痛哭流涕,他认为护士不应该遭遇这一切,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且根本无法对当时的日军造成威胁,身为一个士兵,他对不能保护到这些人而感到羞愧。
同样的日军的行为也没有被人所遗忘,在2014年的一个采访上,澳大利亚的一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曾将日军描述为没有荣誉感的士兵,更像是一群土匪,而且还是血腥的食人族土匪,无论日本是否希望忘记过去,但是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这些的人来说,是永远都无法忘记的。当时参加邦加岛虐杀事件的日军们除了一名军官,其他人都死在了愤怒的澳大利亚人枪下,而那位幸存的军官也为了逃脱审判的结果而自行了断,可能这就是因果报应吧。
我们深刻的明白在战场上敌对的双方都会为了自己的国家以及信仰,去拼尽全力的战斗,但是日军这样的行为仍旧是世所罕见,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对生命的尊敬,都不应该做出这样的恶行,那么日本为何如此残暴呢?
虚假的正义
其实从历史中不难看出,发动战争的一方总会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理由使得他披上了所谓“正义”的外衣,而与表露在外的相反的便是内心深处的邪恶。日本军部领导人发动侵华战争便是如此,甚至曾经对外宣称这是为了让人民得到幸福。而侵略前夕正值国内经济情况紧张,而发动战争对国内的影响便是需要大力发展军工业,这样的趋势使得国内失业的人们有了工作,偏居一隅的日本人便也会觉得这次战争是正确的选择。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那么所有反对这件事情的国人或者阻止战争的别国人员,便都是错误的,是与幸福为敌的。这便是日军作恶但是不认为自己是恶的根源。
甚至在二战时期,日本国内在统治者的带领下,大肆宣扬日本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日本人是最优秀的民族,然而这样的想法伴随的还有森严的阶级制度,所以他们会将自己摆在一个上等的角度去审视其他国家的平民,这也是他们不尊敬生命的原因。
所谓的新武士阶级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日本军中的氛围,在日本军营中,虐待、暴力、殴打等都是家常便饭,甚至已经成为了很多新兵或者军衔不高的人的必修课。究其原因便要追溯到日本尊重的“武士道”。曾经在日本,武士是一个非常尊崇的称呼,只有实力强大的人才配有这样的称号,但是在20世纪,日本明治统治者却对武士道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摧毁,宣扬新武士阶级,认为只要是天皇陛下的军人便是武士,被武士压迫了千年之久的平民阶级终于可以轻易获得武士的身份,而武士的身份在大多数平民的心中便是——掌握生杀大权。他们因此急不可耐地想要将旧武士阶级曾经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渲泄出来,而最佳的宣泄对象便是被侵略国家的平民。
伴随着这种新武士阶级的诞生,衍生出了全新的复兴武士刀方案,希望借此可以重振日本传统精神文化。随后当时的日军决定为军官配发武士刀样式的新式军刀,以进一步加强这些士兵的武士错觉。而拥有佩刀的士官们更是觉得自己便是曾统治日本平民千年之久的真正的武士,在他们的眼中,认为敌人便是卑贱的存在,只需要不分对错的砍下去即可,毕竟在他们的心中双方的阶级是不一样的。而正是这种“军国主义武士道”的创造,使得日军开始无视生命的地位,漠视其他一切的存在。
战争的影响
其实战争的频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只是一场短暂的战争,那么对人性的扭曲和颠覆都会是微小的,可能只会让他们意识到生命在战场上的卑贱。但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时间跨度是日本军人从未经历过的,甚至可以说一个20岁的日本男丁生活在那个年代,便是整个人生都在战场上。
根据资料显示,曾有日军在采访中提到,日本士兵一旦出征便是没有彻底结束不会回国,只会一次一次地在不同的部队服役,一边打完了再去另一边,长期的神经紧绷带给他们的只有精神上的疲惫,当身体和心灵遭受双重打击的时候,人们便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了约束力。他表明似乎只有自己在烧杀抢掠时,才是自由的。可想而知当时的日本军中是怎样的氛围。
策略的影响
在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中,对日军影响最大的便是粮食的补给,而正常渠道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时,最好的方式便是去抢。甚至可以说日本一开始发动战争的目的,便是为了侵略和掠夺。而且根据资料记载,在战争即将到达尾声的时候,日本军中的大多数士兵已经无法得到正常的饮食需求,每日紧绷的神经配合波及全军的营养失调症,使得他们遇到路边的村庄时,只想不计后果的将所有可以用的东西全部抢走。如果有反抗或是觉得会影响到自己,便会无情地举起武器。仔细想想,何其可悲。
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我们也只能感叹生活在先辈拼搏得来的和平盛世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