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一个处在印度洋-太平洋十字路口的前哨国家

新加坡的标识:鱼尾狮

新加坡共和国,通称新加坡,又称作新嘉坡、星洲、星岛、星国、狮城等,在二战时日本占领期间还曾改名为昭南。新加坡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部边缘的一个城邦岛国,面积仅719.1平方公里。其领土除了新加坡本岛,另有周围圣淘沙等数岛,最大的外岛为德光岛。自独立后,大规模填海为星国增加了23%的国土,约130平方公里。

马六甲海峡及其附近海域航线图

新加坡很小,海岸线总长只有200余公里,它就是一个城市,在海面的航船上几乎可以拍摄出星国的完整天际线,但它同时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国家。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同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把它和西马来西亚分开,并经新柔长堤与第二通道两座桥梁连接新马两岸之间。可以说,新加坡是正好处在印度洋-太平洋十字路口的前哨国家。

新加坡河及莱佛士坊

中国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就提到了新加坡,当时名叫“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音译,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明朝称新加坡为“淡马锡”。明清以来,中国人习惯叫马来群岛一带(含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为南洋。8世纪起,新加坡属南洋古国室利佛逝之一部分;14世纪,来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苏拉以今马六甲市为王城,建立了统治从今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的马六甲苏丹王朝(明朝称满剌加国)。

随着大航海时代兴起,新加坡及马六甲一带在全球海洋航路中的地位日益紧要1511年8月24日,葡萄牙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率军攻陷马六甲王城,立国110多年的马六甲王国覆灭。之后,马六甲苏丹后裔偏安柔佛,延祚王统;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星洲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开始管辖该地区。

连接柔佛海峡的新柔长堤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星洲由蛮荒之地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转口港。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大英帝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与今马来西亚的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受英国直接统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新加坡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主要的战略据点。1942年-1945年间,新加坡被日本占领3年半之久,二战后回归英国管理,并从海峡殖民地独立出来,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成为—个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并独立建国,当时,星国开国总理李光耀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这一消息时甚至难过到当众落泪,但是他用这样一句生动的比喻来勉励国民:“坐在凳子上,比坐在枝条上舒服。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坐在枝条上。别忘了,我们只有这样的东西。但是新加坡人民拥有的这种枝条却是钢制的。

新加坡港

新加坡独立后,国际上普遍担心它作为一个国家是否能存续下去。毕竟“除了人力以外,这座城市的唯一「资源」就是它在战略上的重要位置了—它是国际上的一个十字路口。”李光耀自己也曾坦言:“我们不具备一个国家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我们是多元民族,缺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命运。”他还说:“我们这个地方只有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才能生存。除了意志和劳动力以外,我国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十余年间,新加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依靠国际贸易以及素质良好的国民和资本运作,在一穷二白的逆境中迅速崛起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星国还成长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与航运中心之一;星国亦因严刑峻法和“花园国家”著称;新加坡更是当今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以福建沿海移民代表的中华文化为大宗但包容了马来、印度等多元文化多族群的社会。按照李光耀的双语政策设计,大多数星国人现在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和母语。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

与李光耀相交甚深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领袖们》里说:“小舞台上的大人物,由于历史的偶然,才只担任了小国的领导人。像李光耀这样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人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对世界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与开国总理一样,新加坡虽然是个小国,却有大抱负。

新加坡夜景

新加坡:小国办大外交

李光耀曾为新加坡制定了“广结善缘”(maximum number of friends)的外交战略。从星国的观点而言,交朋友只是手段,它不仅仅是一个身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强邻之侧的小国生存之道,其真正目的乃是“保持新加坡做为一个主权国家的自由。”透过广交善缘,新加坡既能加速融入国际社会、也展示它不同于东南亚邻居的能力。

2016年美军部署到樟宜海军基地的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科罗拉多”号(LCS-4)

新加坡一直与世界各大国保持密切交往,而确保星国的生存也是大国的责任和利益所在。对美国来讲,新加坡虽非正式盟邦,但在东南亚地区,它是目前跟美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特别是军事方面。且随着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双方合作程度越来越深,陆续签署了多份协议。如星国樟宜海军基地可停泊美军航母、允许长久部署濒海战斗舰等。

在防务上借重美国之余,新加坡还很注意在国际上构建一种“超然”的外交形象。“真正好用的交友方法是保持超然,原则上不介入各方纷争,但却得与各方都维持一定联系,在必要的时候守住自己的立场,才是新加坡的作风。”引进各方势力大搞均势外交,对外界越开放,新加坡就越安全,这些老练的外交策略,再配合内部傲人的治理成就,便成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小国左右逢源的生存法门。

在“香格里拉对话”酒店外警戒的新加坡军警

不断的举办各类高峰会议和重量级活动,是新加坡外交的一大特色。有名的如星国每年主办的别名“香格里拉对话”的亚洲安全会议,及一些不太出名但较有成效的区域或洲际论坛:亚欧会议(ASEM)、亚洲中东对话(AMED)和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等,基本上都由星国在列国间穿针引线,因此扩大了新加坡的国际空间。

为首脑峰会护驾的新加坡骑警

新加坡拥有一流的警察、情报局和反恐力量,被评为亚洲最安全的国家。这是去年6月份特金会选址星国的一个原因。新加坡本地一家公关公司营运总监拉尔斯•沃迪什认为,办特金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能吸引更多外国政要或富豪前来新加坡,“哪有一家企业或财团,不需要这种安全感?

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

新加坡:拥有东南亚最精锐的空军和海军

新加坡刚独立时,深谙安全环境险恶的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虾”战略,即新加坡应成为“能产生剧毒的小虾,既能与「鱼群」共存,又不会被「大鱼」吞掉。”这一战略要求星国保持威慑周边邻国的有效军力,寻求集体安全,靠近美国。几十年下来,新加坡打造了一支在东南亚地区战备最优良、海空装备最先进的精锐武装力量。西方军事专家得出的结论是,“人口只有500万的新加坡处于全球军力强国的行列。

新加坡陆军的豹2A4坦克

《环球金融》杂志按照人均GDP将星国列为世界第四富国,它能在这一榜单上保持前列数十年。新加坡的国防预算历来很高,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左右,以往曾一度高达5%。2018年其国防预算为112亿美元,占新加坡年度预算的18%。

新加坡陆军规模不算大,只有7.2万名现役军人。但它拥有德制“豹”2SG主战坦克、本土研发的Bionix步兵战车和“特拉克斯”装甲车等一流装备。

新加坡海军的“拦截者”号导弹护卫舰

新加坡海军拥有6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这是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的星国制造版本;5艘“坚忍”级坦克登陆舰及多艘正在服役与制造中的高性能潜艇。

新加坡空军的F-16D战斗机

新加坡空军拥有60架F-16C/D战斗机、40架专为星国空军设计的F-15SG“鹰”式战斗机、4架支援战机执行远程作战的C-135FR空中加油机,以及 20架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新加坡实行近乎“全民皆兵”的强制兵役制度,要求年满18岁的年轻男性无论家庭出身,都必须参军服2年兵役。即使服完兵役,其后的20年里,退伍老兵们每年还要回部队集训2周。这使得新加坡能够在有事时短期内便动员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参战。

训练中的新加坡士兵

西方军事专家称,在技术和装备领域真正将新加坡与邻国区分开的,是它打造了一支一体化的战斗力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副主任布莱恩•哈丁说:“他们不仅有高端装备,而且还知道如何以高水准使用装备。与东南亚其它所有国家相反,它形成了一个整体。他们重点确保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让各兵种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参加美国空军“红旗”军演的新加坡F-15战斗机

新加坡国土狭小,根本谈不上具备战略纵深,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以每小时500或400公里的速度起飞,不到几分钟便飞出了星国领空。因此新加坡军队常年有多支战斗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分遣队在美国、法国、文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驻训。纵然这些部署的首要目的是加强日常战备训练,但它们的确能帮助星国军队在强敌来犯时避免被消灭干净的命运。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海事安全项目研究员高瑞连说:“向海外部署人力和资产的想法……也提供了一种嵌入式增援和一种安全保障形式,以免部署在新加坡内部的军队在敌人的攻击下全军覆没。”而海外部署还给新加坡军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作战优势—“在战时发起向敌人有效反击的后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