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绝望主妇,能被女权运动解放吗?

不管是在东方世界还是西方国家,男性对女性都有过极强的控制欲。女性并不是男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私人收藏,不仅扮演着孕育生命的母亲角色,更是作为家庭里当之无愧的“半边天”,一直默默奉献。

社会行为

人类社会按血缘组织关系,可分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母系社会是由同一个祖母的女性后代吸收外来男性组成,父系社会则是由同一个祖父的男性后代吸收外来女性组成。

在原始的社会分工中,男子从事渔猎活动,妇女从事食物采集。由于男人打猎得不到稳定的食物保障,妇女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主导作用,成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基础。随着农业的发明,男子逐渐从渔猎活动转入农牧业生产领域,体力更适合耕作的男性,成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母系社会逐步瓦解进入父系社会。

原始社会人口增长的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新生人口数量,关系到一个社群能否延续,而原始人的寿命又比现代人短得多,故原始社会普遍流行多夫多妻制。

母系社会不等于母权社会

即便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多数部落仍由男性成员充当首领,属于典型的母系父权社会。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无论是抵抗野兽的威胁,夺占采集的领地,还是人类种群之间的斗争,都需要体力更强的男人来保障。

例如,自然界的狮群就是典型母系父权社会。雌狮是狮群中的固定成员,掌握交配主导权的雄狮都来自外族,本族出生的雄狮在成年后将被驱逐出群。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雌狮完成,而雄狮子是狮群的领袖,平时很少参与狩猎,但可优先享用食物。雄狮通过决斗获得狮群领袖的地位,至于败走的雄狮往往将被逐出狮群。雄狮子常常是轮换的,而母狮子的血脉在本族群一直得到延续和传递。动物界中的母权社会一般只存在雌性比雄性体积力量更大的昆虫界,而哺乳动物少有的母权群体鬣狗,母鬣狗体重通常比雄性重12%,更勇猛善战。

审美的标准

女性的身体变成了供男人们把玩欣赏的物件,只因一个愚蠢的审美,世世代代为此付出了长达一生的折磨和摧残。欧洲的束腰、中国的裹小脚、泰国的人妖、日本的白脸黑牙、埃塞俄比亚的唇盘、缅甸的长脖子、非洲的割礼……

那是旧社会的事了,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现在无法判断千百年后,人们如何评价现在的高跟鞋。女人抛弃了裹脚布之后,迅速踩上了高跟鞋,忍受着疼痛、拇外翻,只为了让身材看起来更高一些、更性感一些。

彩礼与嫁妆

结婚谈钱俗气,但能脱俗的婚姻没几个。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在中国,结婚送彩礼这一习俗源远流长。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物叫”彩礼”或者”聘礼”,女方家庭陪嫁的东西叫”嫁妆”。

彩礼、嫁妆原先只是礼仪性质的,量力而行。每个阶层都不一样,天子有天子的标准,诸侯有诸侯的标准,至于平民,没有严格规定该给多少。嫁妆水涨船高,背后反映的是利益交易。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制约,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之前养育的成本得捞回来吧!不能白白便宜了女婿。古代不交社保,人老了也没有养老金。女儿出嫁了,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需要婆家以彩礼的形式支付给娘家一笔费用,满足父母养老的需求。

在古代农业社会,适合女性的工作很少。女子除了要到田里帮丈夫务农外,还要做家务、带孩子,很难为家里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男子娶妻,相当于多养活一个人。既然如此,当然是要选嫁妆多的、家境好的。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的,中国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好几千万。择偶过程中,女方处于优势地位,当然会选择家庭条件更好的,像偏远地区贫寒人家的男青年,结婚就比较困难了。高额的房价,持续上涨的物价,都抬高了彩礼的成本。如果说彩礼是爱情的试金石,份子钱就是检验友情的标准。婚礼请柬就好像一张欠条,结婚的在讨债,已婚的在还债,未婚的早已负债累累。

女权运动

西方社会处于男权的绝对支配之下,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极其有限,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极少有女人被赋予谈论国家大事的资格,像克里斯蒂娜国王、叶卡捷琳娜大帝这样的,堪称奇迹。始于1480年,持续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猎杀女巫运动是女权的最低点。那会儿,即便是有人失手杀了某位女士,只要一口咬定对方是“女巫”,也能轻易脱罪。

法国大革命后,思想启蒙运动兴起,欧洲人开始接受“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1789年,一群女性在巴黎的一个网球场通过了《法兰西女公民宣言》,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起点。在法国引起轰动的女权运动,传播到英国,又波及北欧、美国,最后遍及整个西方社会。上层社会的绅士们,看似尊重女性的权力,但实际上女性只能参与纺纱、制酒、贩售等少数行业活动,像南丁格尔这样,一人改变一个行业对女性看法的凤毛麟角,能参加选举权这种的高端玩家,更是无从谈及。

1889年,女权领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佬,名叫艾米琳·潘科赫斯特。她一手创建“女权同盟”,又把自己俩女儿拉入伙,网罗了一大批女权运动支持者。

当英国首相在大厅里讲话时,她就带着同志跑进会厅里大吵大嚷,强行中断会议,质问首相为啥不让女性来取代在座的男人;这还不算,一旦安保措施到位,艾米琳带着追随者跑到会场附近破坏公共设施,甚至干脆放了一把火。1914年2月5日,英国女权运动者在争取妇女选举权男女平等的奋斗中,放弃了以往的和平渐进方式,转而采取激烈手段,她们砸碎了内政部办公室的玻璃窗,烧毁英国贵族专用的网球俱乐部,那位已经年近古稀的英国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的领导人物艾米琳・潘克赫斯特,经过绝食抗议后才被从伦敦哈罗卫监狱中释放出来。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到1918年的英国,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英国就忙不迭地通过法案,允许女性有选举权,才有了理论上的男女平等。1948年,联合国才颁布法规,规定成年男女“在缔结婚姻、结婚期间和解除婚约时,享有平等的权利”。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权利依旧远未能达到对等。女性仍然不会去当建筑工人、下水道工人,几乎毫无可能走上政治场,真正打破这一藩篱的恰恰是不被看好的苏联。苏联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充分保障了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不但专门设立各级女性政治机构,更是将妇女的选举权进行立法保护。苏联这么做并不为了多培养几个女领导,而是向西方强调苏联的优越性。

二战造成了太多的男性走向战场,很多工作岗位不得不接纳女性。更多的西方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社会职业女性。女权运动,这才真正开始“影响社会发展”。从二战时美军鼓励妇女参与劳动的宣传画中的海报标语“We can do it”也能够看出,女权支持者们要享受同男人们对等的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女权主义的胜利,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客需要女性和黑人的选票”,尤其是美国的民主党人。

在中国的女权思想

“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的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指南。

“三从”指妇女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意思是女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长辈们社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四德”是指:德、言、容、工。意思是说女子,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古代的婚嫁制度都是父母之言,媒妁之言。即便门当户对给得起彩礼,也谈不上爱情自由,更不能保证一生幸福。给女性套上枷锁的,主要是来自于社会的偏见,跟“三从四德”礼教没必然联系。小农经济,人身依附在土地上,这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妇女能顶半边天,离了妇女没吃穿”。木兰从军,缇萦救父,班昭著书,武则天称帝等,旧时代女性并不弱,不是只会做饭洗衣,而是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新时代女性有新问题。在中国农村,如果女孩子到二十岁,还没找到婆家,家里会催婚。结婚后又被催着生孩子。生了个女孩,还要再被催再生一胎试试。这女权运动帮的了吗?

现今全世界盛行的女权运动,有点跑偏,无限强调自己的权利,仇视抹黑攻击男性,反对生育,成为制造社会分裂的工具。女权运动本身并没错,但混淆了公域和私域,大众和个体,制度建设和私人恩怨,成了社会问题的遮羞布。明明是个人素质的问题,社会分配的问题,低生产力岗位缺失的问题,就不要扯什么女权主义,去解放谁?没有压迫,何谈解放?

往期文章:

新加坡往事,小渔村的逆袭

黑帽子与白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