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社科动态 | 蓝皮书: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7月1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商务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2022)》(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21年,广州疫情防控和商贸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商贸业各领域发展呈现出不少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较上年增长9.8%。商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和直播电商领跑全国。线下展会有序恢复,办展场次和办展规模稳居全国第二。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国内首位,多个物流指标继续实现顺势增长。展望2022 年,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广州商贸业面临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剧,预计2022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承压,增速有所放缓。

蓝皮书指出,广州消费市场呈现“先快后稳”运行态势。“回顾2021年,年初广州商贸业表现出了强劲的景气回升态势,5月国内出现新一轮疫情,商贸业景气程度快速下滑探底, 全年呈现出‘倒U形’变化轨迹。”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所长何江介绍,整体上看,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但也显示了较强的韧性。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5%,广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额均突破一万亿的城市。何江认为,这是广州商贸业实现的历史性突破,表明广州商贸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国际商贸中心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进一步影响着广州消费市场走向,消费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批发和零售业复苏更为强劲,住宿和餐饮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人们在健康医药方面支出持续增长。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

蓝皮书建议,广州应从三方面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

一是积极探索促消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探索出入境、市内免税店、电子支付等各项促消费政策先行先试;支持有条件的区在规划建设、制度创新、财政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示范商圈、示范街区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争取更加开放的免税购物政策,提高国际签证便利化程度。

二是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优化“单一窗口”功能。学习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推动平台功能前推后移,设计开发特色增值服务,由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继续推动海关监管服务模式创新。深化口岸通关改革,进一步优化通关作业方式和通关作业流程,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

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贸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功能。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政策,促进商贸业恢复发展。

系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蓝皮书提出,应进一步提升“广州价格”影响力,增强高端要素配置功能。要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产业链和供应链为切入点,支持市场由传统的批发贸易功能向研发设计、定制服务、行业展会、电子商务、创业服务、人才培训、行业标准、专业认证、品牌孵化、出口贸易等服务功能拓展,提升专业市场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支持专业市场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和内外贸融合发展。此外,要不断提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广塑指数”“鱼珠·中国木材价格指数”等“广州价格”影响力,使之成为行业重要风向标。

蓝皮书提出,作为我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广州应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补齐短板弱项,系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具体而言,要集聚国际高端消费资源,提升商业活跃度;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国际知名度;要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到达便利度;要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繁荣度;要推动消费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提升政策引领度。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谭敏 通讯员 穗社科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