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川后续保障“干货足”易地搬迁“稳得住”

掌上春城讯 6月的东川已是夏日炎炎,比天气更火热的是易地搬迁安置点旁的扶贫车间。

在对门山易地搬迁安置点的蔬菜分拣车间里,每天都有30多人在上班,豌豆尖被精心分拣包装好后,成品将发往北京、上海、港澳台、新加坡等地。

搬迁户张洁在这里上班已有3个月了,就近务工让她能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她说,参加统一组织的培训后,每个月可以挣600元,等以后技术更熟练就能拿800多元,能贴补一些家用。搬迁户范海岺培训后很快就上手,一天可以拣200来袋。“我现在是领班,每月工资可以拿2000多元,下班后能去幼儿园接孩子。扶贫车间的计件工资方式,让我可以自由安排时间。”

蔬菜分拣扶贫车间负责人舒英华是东川本地人,回乡创业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目前公司已吸纳了30名搬迁户务工。她介绍,公司正积极拓展业务,除了蔬菜分拣车间,还做起冷藏、包装业务,为区内的种植养殖大户提供冷藏、冷冻便利。同时,也可以吸纳更多的无法外出的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

当前,东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已从“搬得出”转入到“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做好后续保障成为重中之重。

在起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电子元件加工车间里,已吸纳58名搬迁户及附近村民就近务工,经他们制作出的各种电子元件销往全国各地。工资分为计时、计件,月收入可达1000元至3000元不等。

在城区,扶贫车间也逐渐多起来,项目涉及装卸、超市、矿产品开发销售等。为了照顾考入城区学校的孩子,远在拖布卡镇的建档立卡户唐晓红来到城区的溢百佳超市上班,实现了就近就业的愿望。“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可以照顾老人,搬下来真不错。”她感慨地说。

村子里的扶贫车间又发展得如何?位于汤丹镇元宝村的汤丹嘉隆食品厂,把村里139户建档立卡户产业资金及20万元集体经济融入其中进行分红,员工底薪每天能有80元。

通过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实现“楼上生活、楼下就业”,扶贫车间已成为促进搬迁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这些扶贫车间又从城区建到田间地头,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调动了当地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今年2月,东川区出台《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扶持办法》,实现东川区就业扶贫车间企业“生产稳定”和劳动力“就业稳岗”,为难以外出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居家就业提供保障。

目前,东川区共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5家,就业人数达6000余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户1044人。东川将结合《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细化具体保障措施,配套出台东川区“1+6”后续保障体系,全力做好搬迁安置点的产业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工作,聚焦搬迁群众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困难问题,彻底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做细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切实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现搬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星宇

责编:张曦

编审:杨艳

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