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观察丨潘功胜:人民币国际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本文共4053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潘功胜

职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19年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暨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十周年。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始终服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在防范跨境资本大幅波动的同时,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增强了人民币的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货币功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货币国际化本质上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最终目标也要服务于经济发展。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人民币国际化就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导向,密切跟踪市场变化,贴近经济主体在不同阶段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做好风险评估与防范,适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逐步实现从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从贸易投资到金融交易、从银行企业到个人、从简单到复杂业务的拓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剧烈波动、众多企业希望使用人民币降低汇率风险的现实需求。2009年7月,上海等5个境内城市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航。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迅速扩大至全国,业务范围也从货物贸易扩展到全部经常项目。随着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的深入开展,境内外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开始更多的开展。从2010年起,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境外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陆续开始试点;从2013年起,境外人民币放款、跨国企业人民币资金池、全口径跨境融资等相关融资业务也根据市场需要陆续放开。考虑到个人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旅游、留学等正常需求,从2012年起,个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陆续启动,并于2018年最终扩展到全国。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出以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为出发点,各项业务的具体设计也以方便经济主体使用为落脚点,逐步适应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外部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理手续,缩短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而言,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对传统跨境业务更为便利,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有利于减少“脚底成本”,有利于提高跨境资金结算效率,为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预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完善银行自律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机构的合规意识和合规能力,把银行挺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第一线,减少对微观主体的直接干预,努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市场驱动下水到渠成的过程,切实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采取特殊或优惠政策,而是鼓励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公平竞争,充分尊重市场参与者的自主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深化于金融市开放,提升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水平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者范围不断扩大,风险对冲工具逐渐丰富,跨境资金交易结算更加便利,信用评级市场开放持续提高,会计税收政策安排逐步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已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彭博巴克莱(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BBGA)等多个国际主流指数。截至2019年3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规模合计3.5万亿元,同比增长34%

目前,境外投资者已经可以通过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直接入市投资、债券通、基金互认、黄金国际版、特定品种期货等多种渠道投资我国金融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可按相关规定投资境外金融市场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也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和基金互认等渠道投资香港金融市场。从开放路径看,我国金融市场渐进的管道式开放局面是历史形成的,规模有限、风险可控,这些管道各有侧重,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和投资偏好。但是,各开放管道同时并存、相互隔离,在市场准入、资金汇兑等方面监管要求也不完全一致,这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境外投资者多渠道投资的操作难度。为此,人民银行目前正在就统一各开放管道监管要求方面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逐步增加,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强烈,促进了市场的开放和完善;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反过来又促进了人民币可自由交易和使用程度。总体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有进一步开放的较大空间,应当在改革开放中不断缩小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改革,增强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主要储备货币在为全球提供流通性的同时难以兼顾币值稳定。危机后,顺应许多国家提出的通过进行本币互换合作提供流动性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的需求,我国先后与38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时,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人民币作为高息货币且处于升值通道,境外主体持有意愿较强。人民银行顺应需求,逐步放宽各个渠道下的跨境人民币政策,人民币跨境和国际使用快速增长,为人民币加入SDR打下了坚实基础。

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成果,“是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开放的认可,也是对中国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的认可”。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显著提高。在IMF最新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129亿美元,占比1.95%,较刚加入时提高了0.88个百分点,排第5位。目前,已有6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国家战略发展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内容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一,资金融通无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从近些年的实践来看,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逐步扩大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人民币跨境结算有力提升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2018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07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13.1%。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货币合作不断深化。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1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有6个沿线国家获批RQFII额度,人民币与8个沿线国家货币实现直接交易、与4个沿线国家货币实现区域交易。俄罗斯、新加坡等多个沿线国家央行已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其外汇储备。2018年1月,巴基斯坦央行发布声明,明确在中巴双边贸易和投资活动中公共和私人部门均可自由选择使用人民币;8月,越南国家银行颁布人民币使用新规,扩大人民币在越边境地区使用的主体范围和区域范围;2019年1月,缅甸中央银行发布通知,允许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的结算货币。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全球贸易摩擦频发,民粹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使用本币进行跨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的契机。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新的挑战,由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常态化,进一步深化推动需要相关金融改革的共同推进,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形成合力。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外需导向转向了国内巨大市场驱动。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资源配置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助力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畅通货币供需的循环渠道,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低调务实、顺势而为的基本原则,久久为功。一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境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做好开放中的风险防范,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一是坚持市场驱动。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重点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消除限制人民币使用的障碍,为人民币与其他主要可兑换货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继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

二是拓展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功能,逐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资、金融市场交易和储备中的使用。继续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支持将境内金融市场产品纳入主流国际指数,促进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使用。丰富外汇市场参与者类型,丰富风险对冲产品和工具,推动非储备货币区域交易发展,建立健全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进一步吸引境外央行类机构增配人民币资产,稳步提升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

三是协调推进相关金融改革,形成政策合力。继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加强各方面协调,推动我国税收、会计、评级等制度与国际接轨,发挥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形成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合力。

四是引导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不断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增加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提高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实现离岸与在岸市场良性互动、深度整合。

五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做好逆周期调节,完善事中事后管理和金融机构自律机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责任编辑 张 林)

来源/《中国金融》2019年第14期

责编/张广琳 审校/王沥慷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