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构建众星拱月式协调发展的 南中国植物园体系

一张彰显我国生态文明的名片在岭南亮出。日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在花城广州正式揭牌。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一南一北”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格局。这是国家赋予广州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是广州城市发展史、生态文明建设史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如何更好打造美丽广州的大城名园?本期观点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主持人:周甫琦 钟晓宇 投稿邮箱:nfrbgzxwb@126.com

李敏

灼热似火的阳光,繁茂灿烂的花木,浓郁神秘的热带雨林,火辣明亮的沙滩,碧蓝的天空与海水,迎风摇曳的椰子树叶……,这些如诗如画的景象常混合成国人脑海中美丽的热带景观,构成了对南中国热带植物环境的一系列模糊意象。作为华南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多年来已成为世界人民高度关注的地带性植物收集、研究和传播中心地。

中国热带地区国土范围广阔,大致以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北界(含南亚热带)。由于北回归线恰好穿过广东省域,因而在广州、汕头和封开三座城市分别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使广东又成为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收集、繁育和引种驯化中心。不久前,经国务院批准,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重大举措。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立,说明广州已成为中国南方热带与南亚热带植物引种收集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丰富植物资源的重要窗口。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意义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向世界宣示中国正在运用国家力量建造世界一流的植物园,体现大国自信与全球担当。植物是风景园林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植物园是随着人类对本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探索、挖掘而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是现代园林营造中植物景观内容最丰富、最具有科技含量的类型。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苗木材料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与配置,可以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典型植物景观,构成良好的园林游憩空间,给人以审美感受,发挥良好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热带植物园林景观营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通过以热带气候和特色造园植物材料为基础,抽象、提炼热带自然植物景观的主要形象特征、园林要素和营造规律。未来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应当对标新加坡国家植物园等国际上著名热带植物园进行规划建设,力求达到科学内涵与艺术景观的完美组合,实现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热带植物园风貌。

其次,自古以来,广州都是中国植物资源向欧美西方国家输出的重要口岸,具有不可或缺的地标价值。早在18世纪上半叶,英国苏格兰人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曾在瑞典东印度公司任职期间到中国旅行,考察过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和澳门。1757年他出版了《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书中用了近1/4的篇幅介绍特所见到的南中国园林,并附有精美插图。他回国后于1761年被英国皇室聘为宫廷建筑师,主持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建设。1772年,他又写了一本《东方造园论》,着重介绍中国园林艺术,并极力提倡在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吸取中国趣味的造园手法。1782年,他出任宫廷总建筑师。据不完全统计,欧洲的传教士和植物学家一共从中国引进了1000多种植物栽种在欧美的园林中,如栾树、银杏、紫藤、珙桐、月季、山茶、杜鹃等。伦敦皇家植物园中的牡丹园,约有11个牡丹品种来自中国;原产中国的杜鹃、山茶、玉兰、月季等植物,已成为欧洲园林中主要应用的花卉。还有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梅花、腊梅、香忍冬等,也都是从中国引进的。这些中国特产植物资源的输出路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东印度公司从广州汇集到澳门中转、再经海路运到欧洲的。

最后,有利于促进广东省、广州市与中国科学院联手构建以华南植物园为龙头的南中国植物园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华南地区的城市已陆续建设了一批地方性植物园,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如深圳仙湖植物园、东莞植物园、佛山植物园、桂林广西植物园、南宁青秀山植物园和海南兴隆热带花园等。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布局,这些植物园虽说各有特色,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长远的体系化发展。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立,将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形成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为龙头、广州市重点公园及华南地区城市植物园分工配合、众星拱月式协调发展的南中国植物园体系。此举将大大促进中国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体系中的国际地位。

(作者系广东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