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虽然经济发达,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是自然资源匮乏,特别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更是严重缺乏。
那么新加坡是如何解决目前580多万人的日常饮用水和企业对于大量淡水需求的呢?
看看新加坡采用的四大方法:
1、从马来西亚进口水 – 满足新加坡33%使用量
由于本身的水源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必须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引进水源,就好像中国的广东提供水源给香港。
分别在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份新马供水协议。
1961年条约在2011年就到期了,但1962年条约有效期99年,直到2061年才到期。
两份条约的基本内容是新加坡可以从马来西亚的柔佛河抽取一定数量的生水,价格十分便宜,4美分/吨,和白送没什么区别,不过作为回报,新加坡也要提供一定数量经过处理的净水给马来西亚。
但是这份合约中的供水价格在现在看来,低的离谱,马来西亚也多次要求涨价未果。
河取柔佛河水向新加坡运输淡水的三根大型管道
2、修建蓄水池,储存雨水
新加坡平均年降雨量2500mm左右,这大部分的降水,基本上会被新加坡在全岛范围内建立的各种蓄水池收集起来,目前新加坡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都被用作集水区。
在2000年前,新加坡的日常用水主要依靠马来西亚的外来供水和国内集水区的平时收集的雨水。
小小的新加坡,建有17个蓄水池,而每一个蓄水池各有不同用途,比如划船、钓鱼等。
3、新生水项目(NEWater) – 现在可以满足新加坡日常30%用水量
新加坡政府提出的理念是:每一滴用后水都是新的水资源。
新加坡科学家利用反渗透膜技术,成功地将日常使用后的污水转变成为干净的、安全可靠的、达到欧美饮用水标准的放心水。
新加坡的每个角落包括居民房屋和工厂工业用房,全部接入同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所以无论居民冲厕所或洗碗、洗菜、洗澡等,只要使用了水,那么所有的用后水会被全部一滴不剩地收集起来,并且在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然后被再一次利用。
在新加坡,这种循环再生水被称为”新生水”,新生水已经成为新加坡的四大水源之一。
“新水”项目使新加坡一跃成为国际水务枢纽中心,并且因此在2007获得年度斯德哥尔摩水奖。
目前来说,新生水主要通过特殊管网直接输送给企业作为非饮用水,一部分注入蓄水池,作为饮用水的其中一个非直接来源。
4、淡化海水 – 目前能够满足日常25%的用水量,目标是2030年达到30%用水量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毕竟地球上海洋的覆盖率大约是70.8%,如果能够解决海水淡化技术并且控制成本,对于面临越来越缺乏的淡水资源的人类来说,将是最大的福音。
目前新加坡有五座海水淡化厂,其中在滨海堤坝创造性的建成了可同时处理海水和淡水的双模式海水淡化厂。在雨量多的时候,这座海水淡化厂处理来自蓄水池的淡水,而旱季少雨季节,可以用来淡化海水,两不耽误,体现了新加坡在设计理念上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滨海堤坝的海水淡化厂
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曾说:“在与马来西亚分家的那一天,我们就知道有朝一日他们必定会对我们施加压力。所以,我们系统化地利用从天上掉下的每一滴雨水。”
而现在的新加坡,确实没有食言,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