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广州又有了实质性举措。继本月初广州市商务局发布《广州夜间消费地图》后,19日,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力争形成13个全国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全市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30个,夜间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
实际上,在广州决定促进“夜间经济”之前,夜广州已经是名声在外,广州民间自发形成的夜间经济本来就很发达。由于气候原因和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很多北方城市晚上9点街上就已经进入沉寂,而在广州,这时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和很多城市夜间经济以酒吧、歌舞厅为主不同,广州的夜间经济是多层次的,横向纵向看都非常丰富。酒吧、KTV、Live House,小商品摊档,消夜更是多种多样,有广式烧烤、海鲜粥,也有牛腩煲、肠粉和糖水,喜欢吃辣或者重口味的人,也可以选这几年从其他地方红到广州的小龙虾、麻辣火锅。不仅形式多样,价格也是丰俭由人,从大排档到高端的海鲜酒家,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这些丰富多样的形态并不只在一个区,而是每个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多层次夜间美食地图。
当然,这些夜间美食都是自发形成的,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也有着一些固有的问题,例如,曾经红火了多年后被取缔的西湖夜市就有着消防隐患和卫生难以保障的问题。如此丰富的夜间经济形式是广州的财富,在这么丰厚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自然是省心省力,但也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方案中提出要打造的地标性夜间文化聚集区,其中北京路惠福美食花街、环市东餐饮集聚区、上下九历史文化美食街、赛马场美食城和珠江琶醍,都已经有十分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特色。怎么在进行规范的同时,保护各自原生的特色,并进一步激发出更多的夜间经济活力,是一大挑战。
具体怎样才能二者兼得需要摸索,但原则是很简单的,就是政府和运营者都回归本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量多做,职责范围之外不去涉及,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以夜市文化十分发达的新加坡为例,新加坡也曾经苦于自发夜市和摊贩带来的堵塞、垃圾污染和卫生问题,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对小贩中心和夜市的规划发展,已经让夜市文化成为新加坡的一大旅游亮点。新加坡的经验在于顺应夜间经济模式本身的特点,例如,夜市就是灵活、成本低、品类丰富,新加坡政府就以补贴促成十分低廉的夜市租金,而且租期很短,租了两个星期发现不好做就可以不续租,这就保持了夜市本身的灵活性,而政府本身只专注于秩序规范和卫生保障。广州的特色街区要实行“外摆位”,就可以吸收新加坡经验。
广州要发展“消夜模式”,无须从头来过,只要在现有的夜间经济模式上顺水推舟,以基础的政府服务和对原生态广州“消夜模式”的特色发扬,激发更多的夜间经济活力,“广州之夜”终将有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