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剧透!未来湾区内的轨道交通出行新动向,这场大会都讲到啦!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际轨道出行将“公交化”,广州至大湾区城市群可60分钟互达;乘坐地铁可以实现“无感支付”“无感安检”;乘坐地铁换乘城轨、高铁时,无需二次安检……昨日,在广州召开的2019中国(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透露了大量未来大湾区内轨道交通出行的新场景、新动向、新趋势。

这场大会规格颇高。专家和学者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秦顺全、王福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费雷德·塞泊,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德纮,科技部轨道交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交通大学首席科学家贾利民等的业内顶尖专家出席。行业内,也有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丁建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刘辉,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华为公司中国区企业业务副总裁陈斌等大咖发表主题演讲。

下面,南方+记者就为诸位读者梳理一下,这场大会透露了哪些新动态——

城际轨道交通出行,将像坐公交那样简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连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在此背景下,广州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也将以构建一体化的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的新视野来规划和建设新时代轨道交通。

具体如何理解?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表示,一方面,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一张网,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则是在运营上实现“城际轨道公交化”,在“一张网”里,凭借“一张票”,就能畅游“一串城”,让轨道交通服务更加人性化、轻便化。

根据广州地铁发布的《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广州 2019》报告,为满足市民幸福出行要求,广州地铁将实现以下目标:

“3060”时空可达:实现广州市域“一主一副”双核心及其他组团中心到相邻市域枢纽间30分钟可达,广州市域双核心之间,以及核心与城市外围组团中心间30分钟互达,广州主城区及相邻区域中心60分钟互达。

55%的出行分担率:实现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接近55%,远期占比实现80%。

75%线网覆盖率:至2025年,实现对广州市75%城市人口覆盖及85%就业岗位覆盖。

不超过2次换乘:至2025年,外围城区至主城区80%的轨道出行换乘不超过2次,主城区及邻接地区90%的轨道出行换乘不超过2次。

而在与大湾区内城市的互联互通方面,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内首条跨市地铁广佛线已全线贯通。2017年,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至佛山顺德段启动建设,同期,广佛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规划获得两市政府批复,提出了建设“9+2”共11个地铁互联互通通道。

丁建隆透露,除了佛山外,广州地铁也将加强与东莞、中山、珠海、清远、惠州的轨道交通规划衔接,并推动其逐步落地。

乘坐地铁新体验:未来可“无感支付”“无感安检”

据统计,广州地铁乘客的平均运距已经从2006年的6.78公里上升到2018年的12.95公里。乘客每天花在线网内通勤的时间达到了1~2个小时。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已经达到910万人次。

面对大客流,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及互联网技术提升乘客在线网内的体验,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乘客服务,也是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亟待探索的领域。

丁建隆介绍,新时代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特征是“安全、可靠、便捷、精准、融合、协同、绿色、持续”,因此,新时代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要基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将先进的多层域感知、数字通信、数据处理、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自主协同控制等技术有效集成,实现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运行控制与管理,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向网联化、协同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满足市民幸福出行要求。

以票务服务为例。丁建隆介绍,在“多元化支付”的基础上,未来广州地铁通过各类智能无感检测设备,捕捉乘客标签特征,结合乘客“画像”信息库,实现乘客“无感支付”乃至“无感通行”——票务设备逐步虚拟化,全面实现乘客出行全过程中身份无感智能识别,精准判断乘客站内出行轨迹,后台自动完成系列票务操作,实现多元、便捷、集成的票务服务。

而在资讯服务方面,地铁也将实现与乘客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形成“一站式”智能化的车站快捷资讯服务模式,实现乘客—客服之间的快速、精准的服务响应,为乘客提供更为智能、精准的品质专项服务,更好服务市民。

“我们将努力让乘客在列车上轻松地得到一些其他的增值服务,例如让旅客在列车上打开相关应用,便能看到附近哪里可以吃饭买东西,以及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资讯,让坐地铁变成轻松的享受,就不会觉得那么拥挤了。”丁建隆说。

此外,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广州地铁还将逐步转变“人过门、物过机”安检模式,加强“人物同检”的“无感安检”运行模式,从而提升乘客通行体验及地铁线网大客流通行能力。未来,还将实现乘客在换乘国铁、高铁、城际列车时,只需通过一次安检即可互相认证,实现便捷换乘。

丁建隆还表示,今后在新的线路设计里面可以动态感知乘客数量,实时调整发车间隔。根据现在数据收集,更好预测今后客流,在规划设计上和运输匹配,从而保证乘客的品质出行。

记者了解到,当前,广州地铁正在打造“智慧地铁示范站”,并预计于2035年全线网达到“智能感知、智能联动”的智慧地铁最高级别,并积极推动大湾区内的智慧出行。

“未来,在出行前,乘客便可以通过APP查询各轨道交通出入口、各线路拥挤程度、最佳出行路径。候车时,广州地铁可通过对乘客数量的精准预测和动态感知,智能调整行车间隔,提供更灵活精准的客运服务。出站后,乘客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询车站周边的‘轻生活’信息,体验地铁+服务、地铁+商业、地铁+味蕾、地铁+景点、地铁+购物等多种生活服务。”在描绘未来的智慧出行场景时,丁建隆如是表示。

【记者】余秋亮

【校对】罗健鹏

【作者】 余秋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