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归侨扎西才仁24年的公益之路

4月15日,扎西才仁在玉树州金巴慈善会的办公室内工作。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4月15日,扎西才仁在玉树州金巴慈善会的办公室内工作。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中新社青海玉树7月29日电 题:归侨扎西才仁24年的公益之路

作者 胡贵龙 鲁丹阳

扎西才仁用24年时间改变了70多万藏族牧民的生活,而他的善行至今没有停止。

1966年,扎西才仁出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东坝乡尕麦村的一个普通藏族牧民家庭。“在我十多岁时,家里非常穷,我常常从一个村跑到另一个村去乞讨食物。后来母亲去世了,我一直不断寻找摆脱贫困的机会和可能,想让自己从那样的境遇中走出来。”

1984年,扎西才仁离开从小生活的村子,去了尼泊尔。到了那里之后,他开始学习英语,为佛教寺院工作。在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后,他越发坚定了回家乡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

1994年,扎西才仁回到玉树州。次年,他在结古镇办了一个英语培训班。

1996年,扎西才仁拿出教英语赚的仅有的900元(人民币,下同)积蓄,开始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并开了一家复印店,拓宽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

“有些生活困难的人,一年到头都买不起一件新衣服,一家人住在简陋的房屋里,我给他们送去粮食和衣服,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扎西才仁说。

时间长了以后,扎西才仁发现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他从医疗卫生领域入手,给村医提供药物和医用器材,帮助他们建立诊所。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牧区,很多妇女保持着传统生育习俗,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较高。对此,扎西才仁决定推行三年制的妇幼保健知识教育培训,“学生培训期间的学费、食宿费和交通费全免。”

多年来,共有300名妇幼保健员学成上岗,“以前称多县有个妇幼保健员,全年接生了270多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意外夭折。”

对游牧民族而言,牛粪是天然燃料。但每逢雨季,牛粪不易晒干,还会生虫,牧民们只能砍伐树木做燃料。于是扎西才仁为囊谦县4个村的近300户牧民提供了自制牛粪晒台,“现在牛粪晒干的时间缩短了一半,牧民们也不会去砍树了。”

从提供粮食、衣物、现金等物资,到修建房屋、改善交通、解决饮用水困难、普及医学常识、设立诊所,再到带领牧民参与环保、植树造林、治理生活垃圾……扎西才仁的慈善之路越走越长。

如今,玉树州已全面脱贫,扎西才仁的慈善之路也有了新发展规划,“我们基于当地文化,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生计项目,目前项目一期的30户家庭客栈已经开始营业。”

而扎西才仁的公益行为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2002年,扎西才仁成立了金巴慈善基金会驻玉树项目办公室;2005年,在玉树州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经玉树州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了“玉树州金巴慈善会”,扎西才仁担任会长。

24年间,政府、国内外合法基金会、社会组织、企业及爱心人士等为金巴慈善会提供了项目资金来源。截至目前,金巴慈善会共实施了269个项目,累计援助资金4800多万元,受益人数达70多万。(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