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更是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双一流”建设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借鉴国际经验。近年来,亚洲多所大学在各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迅速崛起,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这说明一流大学作为战略抉择,是可以成功建设的。

一、研究对象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发布的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夸夸雷利·西蒙兹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 Q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以及《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 S. NEWS & World Report)发布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U. 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是世界四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其中,THE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既包含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研发实力,又包含了学校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还考察了学校的研究与工商业界的联系,较为全面地评价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文章以THE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筛选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依据。

从2013年开始,THE连续发布“世界大学排行榜”及“亚洲大学世界排行榜”。2015—2017年,东京大学(以下简称“东大”)、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香港科大”)在排行榜上都位居前列。它们之中有的办学历史悠久(东京大学),有的建校时间很短(香港科技大学);有的学科“大而全”,有的学科“少而精”。它们分布于亚洲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是后发型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典范。

二、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特点

(一)设置认定:政府直接设置并重点拨款

与欧美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更多依靠学校自身努力不同,亚洲国家(地区)的政府对整个教育拥有很大权力,亚洲世界一流大学设置更多是政府计划的结果,是政府意志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政府在大学建设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东大是日本最早出现的欧美型大学,作为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东大的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资助,并且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东大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持。

国大是新加坡政府设置的第一所国立大学。198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新加坡国立大学法令》,将新加坡大学和新加坡南洋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当时的教育部部长为国大的首任校长,总统是国大的名誉校长。作为新加坡教育部直属的公立大学,政府是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香港科大是香港政府为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创建的大学。为了维持香港经济的发展,保持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香港政府决心建立一所“与世界同类级院校一争雌雄的专攻高科技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型大学”。1991年,香港科大应运而生。香港政府对香港科大投入了巨额经费,其建校初期所需要的35亿港币基建经费中除了香港赛马会捐赠的19.26亿港币外,其余全由香港政府承担。

(二)办学理念: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指导办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它指导着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理念均表现出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服务的特点。

明治维新时期,创办东大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实现国家的强盛。当时东大的办学理念包含两项基本内容:第一,大学以传授知识与研究学问为基本职能;第二,大学所传授与研究的知识、学问必须以适应国家基本需要为根本目的。

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新加坡积为了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满足国家发展需要,2002年国大当时的校长施春风将“发展知识、鼓励创新,教育学生、培育英才,服务国家、回报社会”作为国大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实现其“跻身全球知识企业之列,使教育、研究、创业协同发展”的愿景。

香港科大建校之初就以发展成为一所致力于为香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国际化优秀学府作为自己的愿景,这一愿景要求香港科大既要走在国际前列,又要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还要与香港政府和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的社会。

从三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可以看出,创建者对自身愿景和历史使命有着准确而清晰的认识,能够考虑到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并将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三)人才建设: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作为典型后发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走追赶式发展的道路,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一流人才从事教学和研究,是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又一特点。

东大成立后,为使东大成为“代表日本高等教育的高等学府”,日本政府采用高薪聘请外国专家的政策,拿出东大教育经费的1/3向全世界聘请一流的学者赴日任教。在东大成立后的20年间,学校汇聚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和研究人员。

建校之初,国大一方面在全球招聘优秀学者和教授,同时还积极培养具有高级学位的年轻教师,为他们提供进修、提升机会。当前,国大通过设立“教授基金”向全球招揽最杰出的专家学者,壮大其教学与科研团队。

香港科大作为香港政府设置的第三所大学,建校之初,在创校校长吴家玮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从校长到教师,每一个人都有博士学位。创办初期的545名教员几乎都是留学生,他们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研究工作。

三所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表明,一所大学能否取得成功、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而且可以提升学校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服务能力等。

(四)学科发展:实施“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战略

一流学科建设是造就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世界各个大学排行榜中排名上升较快的大学都是在一两个学科领域首先取得突破的。

基础科学研究是东大科学研究发展的重点,研究者们把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对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领域。东大目前拥有多项世界先端科学研究,如能源开发研究、地震火山研究、海洋研究、癌症研究等。

国大目前设有4个研究生院、3所卓越研究中心及26所大学研究机构与中心。此外,国大还与16所国家级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其在工程、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实力备受公认。

香港科大特别注重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课程建设及研究生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五个重点研究领域:纳米科技,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电子学、无线通信及资讯科技,能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及研究。

这三所大学的学科建设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学科的设置不在于齐全,能够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建设一流学科才是不断提升大学学科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三、启示

东大、国大以及香港科大作为亚洲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流高校,有着一些共同特征。分析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顺利推进和深入实施我国内地“双一流”建设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中力量进行“双一流”建设

政府要承担起“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规划、路径设计、资金和制度保障的责任,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推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发挥我国的制度特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二)明确大学办学定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大学理想和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办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发展的兴衰与成败。

(三)加强环境营造和平台搭建工作,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自由的学术环境、多元的科研平台是吸引众多国内外一流学者的主要原因。东大、国大和香港科大的成功建设都离不开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管是凭借高薪待遇引进世界人才,还是为本校教师提供国际深造的机会,吸引人才的关键都是自由的学术环境、多元的科研平台。

 (四)一流学科选择与布局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密不可分,我国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长期忽视学科建设,并未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学科建设,也缺乏审时度势、果断取舍的魄力,而贪图学科的“大而全”。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内地高校“双一流”建设来说,作为后发型亚洲国家和地区,政府对大学提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是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前提。对于我国内地高校来说,亚洲世界一流大学成功之中蕴藏的建设特点是值得借鉴的,虽然模仿总是存在“最后最小的差距”,但模仿可以使大学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当然,要实现超越,我们还需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局限。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思彤/摘)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第6期 作者:王宝玺 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