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休斯敦的一个炼油厂(4月20日摄)
◇这可能引发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跌,历史上首次转为负值,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变数
◇以历史视角来看,油价在低点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可利用的时间窗口可能稍纵即逝
乍一看,这是瑞士小城卢塞恩普通的一天。但走到著名的狮子纪念碑时,熟悉情况的人会注意到,这里少了点什么。纪念碑前的小广场反常地空旷。旅游巴士停车场和老城区几乎空无一人。纪念碑附近一家纪念品商店的导购说:“缺少的是游客,而且少了很多。”
卢塞恩是游客最喜欢的瑞士旅游目的地之一。现在,游客几乎不见了——不只是卢塞恩,罗马、马德里、曼谷、新加坡和东京也一样。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只让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民航、酒店、餐饮、零售等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
混乱也传遍了全球供应链。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导致工厂停工、门店关闭。采矿、能源、运输、建筑、会展、食品加工等其他行业也产生了连锁反应。
间接影响或将主要体现在投资上——它一向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投资减少,又必然使金融市场受到冲击。
病毒仍在悄无声息地传播,它所带来的恐惧,已影响全球经济。
经济学家直言,新冠病毒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黑天鹅”。
衰退触手可及
2月以来,各国分析师不断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比2008年至2009年的衰退要严重得多”“经济数据将显示出和平时期从未有过的收缩”“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彼时,阵阵哀鸿就已屡见不鲜。
3月2日,经合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2.9%下调至了1.5%~2.4%。
它当时的基本判断是,疫情将于一季度在中国达到顶峰,而其他国家的疫情是温和可控的——在这种情况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仅比2019年11月所做的预测低0.5个百分点,为2.4%。
但是,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更长,并遍及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就将严重削弱全球经济——2020年增长率可能降至1.5%。
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果真衍生出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遏制疫情蔓延,多数经济体采取了“隔离、区域封锁、社交疏离”等措施,这些举措带来的经济冲击,已通过贸易和产业链扩散到全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全球正陷入“封锁悖论”,封锁的结果是要素流动与对外交往严重受限,生产和贸易活动处于放缓、半停滞或停滞状态,使此前已十分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其实,即使是2.4%的增速,也已进入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范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它的定义是,经济增速低于2.5%。
无论是1.5%还是2.4%,或许都是乐观的估计。
IMF4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假如疫情在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这与其今年1月份3.3%的增速预测相比,大幅下调了6.3个百分点。
IMF警告,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且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首次同时陷入经济衰退。
如今,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预期普遍悲观,国内外多家机构、多位经济学家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已成为共识。
两个月前,一家经济预测机构说,如果病毒扩散到亚洲以外地区,将使全球经济产出损失超1万亿美元。世界银行曾估计,一场严重的流感可造成全球经济损失3万亿美元。IMF的估计则是,此次疫情在2020年和2021年对全球GDP造成的损失约为9万亿美元。
9万亿美元,大约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近半年的产出。
多家美国智库和投行认为,美国经济将在未来6个月陷入深度萎缩,衰退幅度及持续时间,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举措。
同时,多数经济学家忧虑全球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一些国家刚走上复苏轨道,就遭遇疫情和其他国家经济下行导致的需求下滑冲击,从而重回衰退,这又会再影响其他国家。
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忧挥之不去,需求可能会受到长期抑制。一些经济体很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还要更长的时间。这场疫情,也可能会触发经济体的结构性缺陷,并导致长期衰退。
脆弱的金融
在美国,苹果公司是第一家宣布因疫情暴发而无法达到一季度收入预期的大公司。这引起了股市的极大关注。随后,全球科技公司股价集体暴跌。
美国贝莱德智库的分析师写道:“金融的脆弱性正在上升。”张茉楠认为,更大的金融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3月,美国股指在10天内接连4次触发熔断机制。自1988年10月引入熔断机制至这次疫情暴发前,美股大盘只发生过1次熔断。道琼斯指数也创造了史上最快跌入技术性熊市的纪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冯维江说,其他地区也未能幸免,3月11日那天,全球至少11国股市熔断,遍及亚欧美三大洲。
全球金融市场集体崩塌后,美联储紧急打出降息100个基点+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的组合拳,各国纷纷跟进,但这并未提振市场信心,全球金融市场依然巨幅震荡。
高盛预测,美股下跌远未结束,预计标普500指数可能从最高点下跌41%至2000点左右。随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股票市场或将终结十年牛市。兴业银行估计,全球股市可能会损失其市值的10%。
债市也出现了明显动荡。冯维江指出,美国疫情虽然严重,但由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独一无二的美元霸权,其国债被视为全球安全资产,成为资金避险的港湾,因此呈现出价格上涨和收益率下降的局面。而一些外资涌入较多的新兴经济体,则面临国债被抛售和收益率上升的局面。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在不断上升。
财政和国际收支“双赤字”的国家面临的风险较大。第一个潜在风险是南欧国家的国债。意大利、希腊等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低,存在市场大规模做空其国债的巨大风险。第二个潜在风险是新兴经济体,印度、巴西、南非等“双赤字”国家正面临新一波资本流出,若出现债务危机,将引爆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此外,由于很多国家为防疫采取了“封国封城”等措施,企业大面积停摆将损害其支付能力,这有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突然增加和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油价暴跌的输家
新冠病毒的流行,意味着各国不得不按下经济运转的暂停键,这直接导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
“许多地方的炼油厂现在每加工一桶石油都会赔钱。”4月初,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师比耶纳·席尔勒普对媒体说,一方面是因为石油消费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陆上和海上的存储空间迅速耗尽,炼油厂必须花钱雇人把石油运走。“对产油国来说,当地的油价或油井价格很快就会变成零甚至负值。”
4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跌,历史上首次转为负值,意味着如果进行实物交割,卖方不仅不收取费用,还要向买方“倒贴”。
过去的一个多月,受疫情、需求减弱和产油国“价格战”影响,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在冲击金融市场的同时,也给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带来了变数。
在这场风暴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高成本的石油生产商。4月1日,美国页岩油气巨头惠廷石油公司向德州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涉及36亿美元债务及73亿美元资产,成为在油价暴跌之际首家申请破产的大型上市公司。
这一事件,揭开了页岩油气企业的困局。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算,大部分美国油气企业的生产成本在48美元/桶以上,以目前的油价计算,绝大多数美国页岩油企业都将无利可图。
“我告诉你们,我们正处于一个我们在过去三四年里辛辛苦苦打造的行业的崩溃边缘,这个行业旨在打造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美国能源部前部长里克·佩里认为,失去了页岩油气行业,美国就会回到1974年——彼时的情形是美国能源受制于人。他警告,美国的国家安全危在旦夕。
近日,经有关各方多次斡旋与反复磋商,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终于达成史上力度最大的石油减产协议。但是,由于减产力度不及预期,油价回升并不明显。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表示,预计WTI原油期货价格6月末将保持在20美元/桶左右。对大部分美国页岩油气企业来说,这仍与近50美元/桶的成本相去甚远。
有分析认为,“欧佩克+”的这种“象征性”减产,不仅不能实质性提振油价、缓解美国页岩油气企业的危机,反而会加大国际能源价格长期低迷的风险。
未来10年,国际能源格局将重新洗牌,特别是将带来石油能否继续以美元计价,以及诸如欧佩克的存续、成员国的调整、美国操控程度的弱化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多国在能源交易领域已进行了去美元化的尝试。
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认为,油价暴跌“将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美国力挺的页岩油气产业将因油价大战而崩溃,美国会成为石油价格战中最大的输家。
危中有机
国内学者分析,大变局中,中国需警惕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风险。
一是需警惕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风险、外需萎缩和“逆全球化”态势。
张茉楠指出,一百年来全球遭遇过三次大的冲击。除本次外,分别为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衰退。前两次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主要集中在需求侧,但此次疫情使供需两端同时受到冲击,其影响更为复杂持久。
“脱钩”和“逆全球化”抬头,则意味着某些国家会“向内看”,收回产业链,甚至设置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并利用其他手段对中国进行打压。因此,中国必须警惕,中低端制造业可能遭受冲击,外贸形势可能发生变化,既有的以中国为制造中心的全球产业格局和全球经济合作可能遭受破坏。
二是要警惕热钱快速涌入引发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目前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和全球降息潮,将吸引追求超额收益的主动型资金及以风险分散和对冲为目的的配置型资金进一步流入。但是,疫情最终会过去,全球经济也将逐渐走出低谷,因此特别需要警惕的是,热钱一旦撤出,国内股市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
分析同时也认为,全球经济动荡对中国而言或危中有机。
其一,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和低油价对中国经济恢复有利。
国际油价大跌及其带动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降低国内经济运行成本,并可对物价形成对冲。
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油价未来持续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在各类替代能源短期内无法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情况下,石油生产成本将成为国际油价近中期波动的底线,其或将在未来2~4个月逐步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近中期可能会在45美元/桶上下实现“弱平衡”。以历史视角来看,油价在低点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可利用的时间窗口可能稍纵即逝。
其二,人民币或将成为最稳定的高收益避险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会迎来新机遇。
专家认为,中国较强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复工复产后宏观经济企稳预期增强,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全年看还会小幅升值。人民币的避险属性有望进一步发挥,且在美联储降息、中美长期利差扩大的背景下套利价值明显,均将有利于人民币资产吸引海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国际化。
其三,世界看好中国股市,中国金融资产的优势或将进一步显现。
在全球股市普遍跌入“熊市”的情况下,A股表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这种韧性体现出中国股市在应对全球流动性危机中的相对优势,也使国际机构持续看好A股前景。最近,瑞银、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大举加仓了中国股票。同时,中国债券作为一种安全资产也得到国际社会更多认可。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有序对外开放,未来外资的债券持有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内智库认为,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外投资、消费需求均下降的背景下,中国需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总需求,同时,要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和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瞭望》新闻周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