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次出炉!看在这五国中资企业的发展动向

9月8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会期,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联席会议首次发布了新加坡、俄罗斯、德国、尼日利亚、日本等国的中资企业发展报告。

中企在新加坡:需加大吸纳各国人才 进行属地化经营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也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近10年来,中国对新加坡投资累计不过400亿美元,对新投资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发展报告(2020年版)》显示,新加坡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中资企业尝试在新投资兴业的主要动因,绝大多数中资企业均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法律法规和营商环境,并未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但需要看到的是,招聘合适员工难度加大、充分沟通的效率较低是中资企业在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在新中资银行业、汽车制造、共享办公等行业均受到较大冲击,企业数字化转型有难度。对此,报告给出了相关建议是加大吸纳各国人才,进行属地化经营,推动数字化转型,调整经营思路和投资业务和开展跨行业融合。

中企在俄罗斯:农业、跨境电商成为合作新增长极

随着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俄在农业、金融、科技、网络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在俄发展的中国企业呈现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引领带头作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合作生力军的特点。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报告(2020年版)》关注到了两国投资合作出现的新变化,例如,中国企业的投资领域从传统的能源油气、农林开发延伸至汽车、家电、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对俄投资更加多元化、投资运营更加规范;为支持IT行业发展,俄罗斯将IT业社保费率由14%降至7.6%,所得税税率由20%降至3%,俄成为全球IT业税负最轻的国家之一,农业、跨境电商成为合作新增长极;自去年以来两国科技合作全面深化,总额10亿美元的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启动运营,双方在5G、云服务、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企在德国:投资数字化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数节节攀升

与中俄两国新兴领域合作发展迅速有所不同,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投资中,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企业在德国发展报告(2020年版)》表明,德国营商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中资企业的认可,中资企业在德投资逐渐成熟。

报告同时关注到,近年来赴德投资数字化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中企数量也在节节攀升。德国的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专业技术人才是中企选择投资德国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当地雇员在企业中比例上升,中企在德的经营水平和本地化融入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报告称,未来,德国政府简化办事流程将有助于当地政务环境的改善,中德教育合作水平的提高将更好地吸引中企在德发展。

中企在尼日利亚:望完善合同执行和法律服务

据《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发展报告(2020年版)》显示,目前,有上千家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发展,企业与营建项目分布在36个州与联邦首都区,鉴于经济上的较强互补性,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发展情况总体向好。报告总结了中资企业在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能力建设、贸易畅通、农业农村等领域帮助尼日利亚发展的案例,同时提出,在尼发展的中资企业有期望完善合同执行和法律服务、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保障与便利、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中尼政府间合作等相关诉求。

中企在日本:在产业链复杂的产品领域可互利互补

近年来,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在日中资企业数量及其在外资企业中所占比例皆有上升。在日中资企业涵盖贸易、制造业、金融、保险、物流、运输、旅游、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在日本当地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在日本发展报告(2020年版)》显示,近年来,在日中资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尤其是在汽车、机械等产业链复杂的产品领域中,日中依然拥有互利互补的关系。

报告认为,日本营商便利度总体较好,基础设施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近年来,日本政府不仅出台了系列宽松政策,具有较完备的经济及商业统计数据,还有公益性组织及协会机构积极协作,这为中资企业在日本发展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中资企业仍然面临着日本经营企业的行政手续复杂且条目众多,语言及保护主义限制因素,融资不易,优惠政策少,电子化、线上办公普及程度较低等问题。

摄影/刘冬平

文/国际商报记者 晏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