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全球科技创新论坛今日举办 三地联动共商新经济未来

每经记者:黄名扬 每经编辑:刘艳美

全球科技创新论坛9月28日举行 图片来源:本组图片均由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新基建之下,AI、5G等技术拉动全新的产业需求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正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新的高度。新机遇中,新经济如何发展?

9月28日,主题为“科技创新:新经济•竞争力•全球化”的全球科技创新论坛召开。该论坛由南华早报主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成都为主会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分会场,三地同时连线举行。

当天,来自全球国际大都会的200余名科技翘楚、金融领袖共聚成都,共同探讨企业竞争力、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等议题,制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议程。

论坛现场

以场景营城 三地展示城市发展新机遇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全球各民族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外交部原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李肇星指出,“今天,全球科技创新论坛的举行也是这个历史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一站。”

论坛开场,成都市领导及李肇星先后为论坛发表致辞,展望成都、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新经济发展前景,对三地科技创新的共振融合寄予期待。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以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主席马宣仁,随后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展望未来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新图景。

李肇星致辞

紧接着,作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现场上演了三城联动的“场景展”。

具体而言,以成都为主会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分会场,三个会场为三地新经济企业打造了场景展,以展示新经济项目,营造创新氛围。以三地讨论配合场景展示的方式,“场景展”进一步促进各地新经济发展的深入交流。

如今,场景正在重塑城市社会空间形态,并从产业功能区和社区向一个个场景单元转变。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场”,成都已在两年前率先拉起“场景营城”的探索之路。

今年3月,成都对外宣布,将在今年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和1000个新产品,期望通过打造新场景构筑城市发展的新机会。据了解,目前成都已举办6场“双千”发布会,发布了600个新场景和600个新产品,其中前5场释放投资需求超过3500亿元。

除此之外,论坛还围绕“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发展新经济,成都东进南拓参与全球竞争”、“融入大湾区进入大西部,香港在推进国家新经济发展中的使命与担当”,以及“国际大都会如何营造开放式经济”几大主题,分别从成都、香港和新加坡的维度,探讨新经济中的城市机遇。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现场发言

据悉,当天活动现场,在智能科技、无人驾驶、金属3D打印、模拟仿真、5G通信射频芯片等热门领域和热门场景,一批新经济项目已集中面世。

新动能加速成势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全球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科技革命风雷激荡,而数字经济正形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中国为例,2019年数字经济在GDP总量中占35%有余;在中国,有一亿一千万人在从事数字经济方面的研发、创新和实施工作。”当天,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演讲中指出,当下讨论科技创新恰逢其时,选择的城市也十分契合。

三地对话

自2017年起,成都就率先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战略。无论是在城市层面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展现的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创新,还是首推“城市机会清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都都在不断将新经济发展推向纵深。

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型的经济体,则与内地发展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港交所推进上市制度改革后,生物医药类公司等创新企业反应热烈。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多,港股融资额有一半是新经济公司贡献的,这也意味着新经济公司在香港市场已占半壁江山。

而新加坡,当下也更加关注将资源投资在新经济领域,如资讯通信、金融、生物医药以及精密工程等。近日,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就指出,“数码化不仅能让新加坡突破小国的局限,让全世界都成为新加坡的腹地和市场,还能让新加坡在疫情或未来的其他危机中,继续为全球市场服务。”

当今世界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不确定性,疫情加上复杂的地缘政治,全球化遭遇逆流暗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衰退。后疫情背景下,如何让新机遇释放新能量,新经济又将如何利用科技创新进行融合发展,成为当天科技翘楚、金融领袖共同关注的话题。

论坛现场

在此背景下,这场新经济的“亚洲共振”,成功在成都与亚太主要地区、东西方投资者、科技企业领袖之间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探索了本地市场、本国市场、国际市场的相互依存和企业全球化战略。

当天,专家及企业届人士积极为成都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论坛还积极探索了中国和欧美国家科技产业,成都与中国香港,以及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在科技领域创新和经贸往来的深度合作。

这场三地联动的“全球科技创新论坛”,进一步助力了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提升国际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新经济新动能加速成势,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