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5月1日日本新任天皇德仁正式即位以来,全日本都在忙活着新天皇的登基庆祝活动。作为一个老牌海上力量强国,海上自卫队的观舰式自然是其中的重头戏。今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不仅派出了规模庞大的受阅舰船队伍,还邀请了美国、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海军参加活动,可以说是声势相当浩大了。然而,再理想的计划也架不住老天爷不赏脸。就在10月12日,超级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伊豆半岛,在登陆前最大风力已经达到17级。显而易见,面对如此强烈的台风以及台风引起的剧烈海况,别说日本海自那几艘驱逐舰,就算是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都招架不住。在准备参阅的舰船东一个西一个四散避风之后,万众瞩目之下,10月13日上午日本防卫省终于发布通知,原定于10月14日的观舰式活动将被——推迟了。
□等了好几天,到底还是“鸽了”
应该说,这个结果很符合大众的意料,也不会有人因日本防卫省和海上自卫队事到临头才决定“鸽了”有所不满,因为台风这东西对天气的影响实在是太没准了。事实上,从目前的气象条件来看,原定进行观舰式活动的相模湾海域天气状况和海况条件尚佳,若舰船都能按时到位组织起观舰式活动不成问题。
□此次台风影响不小,日本自卫队多地动用力量抗险救灾
奈何此前为了避风,原定参阅的舰船跑得过于分散,现在临时决定向相模湾调动根本来不及,所以也就只能暂时作罢了。这种情况听起来可能令人感觉哭笑不得,但很能说明恶劣气象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如果说平时恶劣气象顶多给庆祝活动添点堵,战时恶劣气象造成的麻烦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一次恶劣气象条件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一次关键性军事行动的全面失败。
说起恶劣气象条件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这个问题古已有之。对于国人来说,一个不很典型但十分著名的例子就是“诸葛亮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通过观测气象预测了风向、并以此促使周瑜制定了使用纵火战术破坏曹魏战船的计划,从而让曹魏军损失惨重。这一案例虽然有杜撰的成分,但很能说明恶劣气象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对于曹魏军来说,来自东南方向的这一股“妖风”虽然强度不大,但由于有利于孙吴军军事行动的展开,因此属于不折不扣的不利气象条件。曹丞相纵兵千里,却在一股东南风面前折戟沉沙,教训可以说是相当惨痛了。
□火烧赤壁的成功纵然建立在诸葛亮和周瑜在军事决策正确性的基础上,但天气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甚至可以认为是决定性的
除了曹操,拿破仑·波拿巴也是因不利气象条件而“吃瘪”的典型。提到拿破仑,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1812年兵败莫斯科和1815年滑铁卢战役这两次改变了拿破仑命运的战役,而这两次战役中法军的失利,都与恶劣天气有着密切关系。在进攻莫斯科时,由于季节正值夏季、倾盆暴雨令东欧的土地泥泞不堪、更破坏了俄国境内本来就质量很差的交通系统,结果致使法军不得不抛弃大量火炮、弹药和军马,还造成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非战斗性减员,致使法军在战役后期严重缺乏可用物资。雪上加霜的是,俄军在从莫斯科撤离时几乎将全城完全烧毁、法军在攻入城内后没有获得多少补给物资,因此到1812年10月19日拿破仑不得不命令法军从莫斯科撤退。然而,11月6日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又阻断了法军的撤离进程,缺乏御寒装备的法军战斗力大幅下降,几乎在俄军面前彻底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
凡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天气条件再次站到了反拿破仑阵营一边。6月17日夜,就在战役即将开始之前,滑铁卢地区突然降下倾盆暴雨,这场持续了超过8个小时的暴雨让滑铁卢变成了一片泽国,土地已经完全不适合行军,因雨水冲刷导致的沟壑更让法军所倚仗的炮兵寸步难行,部队完全无法按照预定计划展开。更要命的是,由于地形遭到破坏,多达12万之众的法军陷入各自为战、缺乏联络的局面,这让交战期间的法军相当被动。被雨水破坏的地形也成为了法军炮兵的噩梦,原本威力强大的火炮由于炮弹落地后即砸进烂泥里根本没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军骑兵也因为战马难以在泥泞的土地上快速机动而失去了作用,冲击反法联军的计划就此完全流产。可以说,在滑铁卢,法军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奠定了败局。
□即便法军官兵作战再如何英勇,诸多不利条件共同决定了法军在滑铁卢的战败是无法扭转的。其中,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而恶劣气象条件本身直接导致军事行动失败的例子,历史上也层出不穷。在这个问题上,素有“蛮牛”之称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绝对有资格现身说法,因为这位改变了太平洋战场局势的猛将曾经两次栽在了台风上。1944年10月,美国海军第38特遣舰队航行至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海域,为与日军舰队在莱特湾的交战做好准备。众所周知,10月份正是西太平洋台风频发的时期,而当时代号“眼镜蛇”的台风也在威胁这第38特遣舰队的安全。然而,不知是不是“蛮牛”的蛮劲作祟,哈尔西在听取了气象预报分析后竟然认为台风对于第38特遣舰队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并指挥舰队迎着台风航行,结果导致舰队中10艘航母全部受损、3艘驱逐舰因受损严重沉没、多达146架舰载机遭到损伤,险些导致莱特湾海战中美军作战失利。
然而,哈尔西却没有因此接受教训。1945年6月,哈尔西指挥舰队从琉球群岛出发、准备执行代号“冰山行动”的对九州地区日军机场的攻击行动,结果又一次与超强台风正面遭遇。不信邪的哈尔西再次指挥舰队冲进了台风之中,结果这次的损失比莱特湾海战之前第38特遣舰队的损失还大:总计有32艘包括航母在内的各型战舰受损,142架舰载机在台风中损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人员在风灾中阵亡。由于此次行动中行事鲁莽造成的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哈尔西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并被指控违背指挥官在恶劣天气状况下的应对策略、对遭受的损失负有全部责任,应处以撤职或退役处罚。如果不是时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尼米兹力保哈尔西,或许哈尔西根本等不到自己的上将肩章再多上一颗星就从美国海军中卷铺盖走人了。
□在台风“科尼”中惨遭“剃头”的“匹兹堡”号巡洋舰。哈尔西的蛮勇作风固然引导了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但当这股蛮劲用到跟台风较量时,被恶劣气象条件“教做人”也是在所难免
由此可见,无论古今中外,恶劣气象条件对于军事行动的负面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如果能够对气象条件进行有效预测、并在军事行动组织筹划从时间或地域上避开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将会产生积极的后果。这一方面的典型就是诺曼底登陆战役,当时英吉利海峡风大浪高、非常不适合登陆船团和支援舰队执行任务,因此原定6月5日的登陆行动被推迟至气象条件好转的6月6日,这一决策被其后的情况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就在登陆行动次日,诺曼底的气象条件再次恶化、为登陆船团临时搭建的人工码头都在风浪中被毁。若不是前一日盟军登陆船团竭尽全力利用短暂的有利气象条件将部队成建制投送上岸,或许二战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1944年6月6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16步兵团诺曼底登陆
时至今日,由于高技术作战装备的发展与应用,作战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作战行动仍然要尽可能规避暴雨、冰雹、降雪、严寒、高温等恶劣气象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湿度、温度、沙尘等条件对于高性能武器装备作战效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气象条件对于交战中的双方其实非常“公平”,只不过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一方规避了恶劣气象条件或利用了有利气象条件、另一方则没能正确把握气象条件而蒙受损失的局面。这也揭示了一个相当古老的道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忽视“天时”造成的影响,最终只能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