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走进海洋世界盘点发展战略 2021中国海洋大事记

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呈现大国气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 特约海洋专家陆儒德 \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海洋动荡不息,航运市场剧烈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然而,中国海洋事业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突破,创造了良好业绩,呈现中国海洋事业韧性稳定发展,有力支持了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

本报特约海洋专家陆儒德,对2021年中国海洋大事记进行了梳理。

01 大国气派

创建海南岛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国家在海南岛全岛3.5万平方公里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及其配套法律和制度体系建立,构建起“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举大国之力,创世界海南,打造远超新加坡和迪拜规模,建设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以推动国家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02 中国智慧

中国制定首个海洋调查国际标准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提出、联合8个国家共同制定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国际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填补了海洋调查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得到了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这是由中国提出制定的首项ISO海洋调查领域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体现“中国智慧”在海洋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03 深海喜讯

我国拥有世界上

最多国际海底“矿区”

2021年,我国深海大洋事业跨越发展了30年。创建了以“大洋一号”为代表、装备先进的深海大洋调查船队,研制了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深海资源探测系列装备,我国深海资源勘查技术推进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同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约合作,在太平洋、印度洋取得了5块具有优先开发权的海底资源“矿区”,成为第一个拥有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3种资源矿区的国家,矿区面积达23.5万平方千米,为开发人类深海“共同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04 不断攀登

“奋斗者”号屡创万米深潜世界新纪录

2021年12月央视报道,在2021年度第二阶段马里亚纳海沟科考作业中,有17名科学家乘坐“奋斗者”号下潜探索,完成了6次万米下潜任务,在海底作业时间平均超过6个小时。至此,我国共有27位科学家、21次到达过全球海洋最深处10909米,其中有5位女科学家。“奋斗者”号创造了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次数、人数和水下作业时间最多的多项世界纪录,彰显我国在深海设备、深海考察领域实力提升,在大洋深海科研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

05 赶超世界

我国9城市参加全球海洋中心

城市建设

21世纪初出现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概念,以发展港口、航运业为核心、对全球要素资源实现高效配置,建设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它是海洋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我国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中央文件中明确支持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青岛等9座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参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06 世界第一

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

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

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中心,连接长江下游港口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港口吞吐量稳速增长。12月16日,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箱,继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后成为全球第三个3000万级集装箱的超级大港,2021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1亿吨、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12月,长三角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1亿标箱,标志长三角港口群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港口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7 依法治海

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

列编服役

10月23日,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轮在广州加入海事执法序列。该轮满载排水量1.3万吨,最大航速25节,配置着智能机舱和智能执法水炮系统、光电跟踪取证系统等先进设备,是我国吨位最大、装备先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公务执法船,可实现空海一体综合执法和全球巡航救援,成为我国海上重要的巡航执法、应急协调指挥的动态执法平台,增强我国海上交通动态管控和应急保障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08 科研佳绩

哈工大“悟空”号

全海深AUV创新纪录

4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UV“悟空”号研究项目在西太平洋深海科考航次中顺利完成深海试验,一举刷新了无人无缆潜水器5213米的潜深纪录,创造了下潜深度达7709米的最新纪录,也是继俄罗斯“勇士-D”AUV后,AUV潜深的世界第二深度,标志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了全海深探测应用阶段,达到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国际领先水平,为11000米级深潜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09 科技创新

上海交大成功研制

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

新华社4月9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技术团队利用水下滑翔机的设计理念与无人机的设计思想相融合,成功研制出一种可以上天、入海的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哪吒”。它集垂直起降与悬停、水平飞行、水下滑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在空气、水里不同介质间自由穿越。“哪吒”有望广泛应用于海上搜救、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领域,同时进行空中、水面和水下的探测任务,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水平和能力。

10 重塑生命

大连制作世界最大抹香鲸塑化标本

2021年2月,大连长兴岛海域发现一头搁浅死亡、长达18米的抹香鲸,大连市决定制作标本用于科学研究和科普展示。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教授以精湛的医学解剖技术同展示艺术充分融合,创新应用生物塑化技术将巨鲸“复活”,塑化成为干燥、无毒、无味、可触摸、可分层观赏体内结构的实体标本,创造了“世界最大塑化抹香鲸”新纪录,并打造世界级的大连鲸类科学研究和展示中心,以传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知识,服务于大连城市建设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