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国家部委、中科院专家评审认定,青岛海洋创新力领跑全国

来源:回澜听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海洋创新,正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源泉。

日前,《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 2021》通过来自科技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评审,其综合评价显示,山东海洋创新位于国内第一梯次,青岛海洋创新全国领先。

作为海洋强省,山东于青岛有清晰的定位,明确“支持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海洋是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更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2021年底,《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公布,其中“总体定位”的第一点,就是“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青岛足海洋特色,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契机,不断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海洋创新的投入规模、投入方式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重研发、重科创的引领之下,“蓝色经济”也正逐渐成为青岛新旧动能转换、起势最为强劲的新兴产业之一

2020 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 3580 亿元,占GDP 比重为 28.9%;2021年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但尽看前三季度表现已经相当惊艳——海洋生产总值达3129.6亿元,同比增长20.7%,高于全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提升至30.4%。

翻开全国经略海洋版图,竞争者众。为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不久前,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制定了《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可谓量身定制、精准扶持。在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赛道上,青岛已蓄势待发。

1、“创新”海洋,科技兴海

通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赛道,很“拥挤”。深圳、上海、宁波、天津、大连、厦门,都把蔚蓝机遇写进了城市规划里。想要脱颖而出,青岛需要找准比较优势——科创显然是最趁手的发力点。

《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国字号海洋创新平台,加强海洋领域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海洋高技术产业示范等机制。

目标锁定得如此细致,正是源于青岛对已有资源的自知和自信。

作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城市,青岛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约30家)、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超30家)、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 28%,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以去年10月份揭牌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为例,这是我国迄今投资规模最大、保存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也是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不止于此,青岛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共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打造的 “强核心 + 大平台 + 产业化” 新型研发机构已初具规模,组建了由7名院士和8名首席科学家领衔的18个研究中心,有3个项目纳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未来三年青岛还将继续推动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标本样本馆,这三大国家级深海平台在青落户……

这些雄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是青岛于竞争中最鲜明的辨识度,更是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最坚实的保障。

2、蓝色梦起,产业强海

刚刚发布的“海洋15条”,是青岛首个海洋综合性产业政策。强化海洋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内容之外,更多的笔墨落在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突破之上。

按照“3+X”的发展思路,青岛紧抓海工装备制造、海洋药物、生物制品和海水淡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比如,“显性”赛道上的高端制造——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目前已形成西海岸新区海西湾、古镇口融合区等各具产业特色的集聚区。

2021年5月,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法国达飞海运集团10艘集装箱船、共计40亿元的订单,开启了由传统船型向高附加值船型转型升级的征程。

除去既有龙头企业的“高精尖”化,青岛在大项目引进上也做了精准化匹配。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聚大洋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园、百发海水淡化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加坡 TUFF 海工在青岛注册了其在国内唯一的子公司……

多策并举,青岛“蓝色经济”在全国版图中正悄然崛起。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智库发布的《中国城市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19)》显示,在28座沿海城市中,上海、青岛、广州位居前三。其中海洋经济活力方面,青岛和上海位列前两名;

2021年首次发布的《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中,青岛与上海、广州、深圳对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总指数的贡献合计为24.5%,处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 “第一梯队”。

3、开放通海,向海而兴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1》在海洋创新资源、海洋知识创造、海洋创新绩效、海洋创新环境四个评价指标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海洋经济圈与 “一带一路” 协同发展模式分析。而独特的战略及区位优势决定了,青岛必将迎海而立、站上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港口,是青岛竞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筹码之一。从最为基础的吞吐量来看,2021年前10个月,青岛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33亿吨,同比增长5.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87万标箱,同比增长 10.3%。

面向未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RCEP等国家战略赋能之下,青岛开放通海、向海而兴的进程将加速提档。

去年6月,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揭牌,山东港口依托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优势,全力打造集交易、信息、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功能体系;

7月,“原油全链条贸易服务集采平台”“油气全链条贸易服务集采平台”“多货种、多区域全链条贸易服务平台”“畅通国内大循环 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四大平台在青岛启动;

与此同时,陆海经济开放通道也在同步拓展,依托青岛自贸片区,联动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海港自贸走廊”已然成型。

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通海、生态养海、统筹陆海,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地方探索之路,青岛正千帆竞发,势起如炽。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业务合作,可以联系:

taojunhezuo@163.com

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