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蓝天之上翱翔的雄鹰机长,在无数次生死一线的任务中抢得生机;他亦是飞离故乡的孤独风筝,在海峡之外始终心牵旧土。
他是王锡爵,作为当年国民党在台湾培养的优秀空军飞行员,在一次任务中他却驾机“叛蒋”然后飞向了大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之后的他,又面临着什么样的人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勇敢的“破冰英雄”吧。
王锡爵
烽火连天国难盛,少年立志搏长空
王锡爵,1929年出生在四川遂宁,等他长大时,刚好赶上抗战爆发,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烽火连天民不聊生,无数有志青年投入了爱国救国的行列,王锡爵也怀着满腔热血,立下了搏击长空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为了加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王锡爵平时就一直努力锻炼身体,终于通过重重考试,在1943年8月成功进入国军空军幼年学校初中部就读。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大家都知道,空军的培养是非常耗时耗力耗钱的,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更是金贵,所以飞行员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空军
也正是如此,蒋介石在被迫退往台湾时就果断下令把军校里的学生全部都带走了,而王锡爵就是其中一位。
此时的王锡爵才20岁,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迁移,正如当时匆忙之中带到台湾的许多人一样,年轻的他并没有思考太多,只是服从命令随校迁到了台湾东港,哪想此去经年,便是整整37年的岁月。
蒋介石
雄鹰征程万里路,扶摇直上入青云
1951年王锡爵从空军官校卅期毕业,之后正式加入国军空军服役。
在1963年王锡爵被安排到美国接受训练,在美他受到了良好的体质训练。由于出色的能力表现,王锡爵被美国黑猫中队相中了,开始负责当时蒋介石代表的台湾军方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的侦察我国内陆核试验的飞行任务。
1964年11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为了探查我国核试验的更多信息,派出了两架赫赫有名的U-2侦察机到台湾。这些侦查任务危险系数极高,对飞行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并不低,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有去无回。
兰州是这个任务的首要目标,王锡爵第一次飞行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过了几天,王锡爵再次出任务飞往兰州,就在飞进目标区50公里内时,飞机的导弹预警系统信号灯突然亮起,电子反导弹装备也开始示警,这说明兰州核能设施周围有导弹已经对准了他。
U-2侦察机
王锡爵赶紧调转机头返回台湾,等到落地后,他才根据现实的红外线照片意识到,当时地面至少发射了3枚导弹,如果他再晚几秒才走,那这个时候他已经与世长辞了。
这也可以看出U-2侦察任务是极度危险的,有去无回的人也不是没有。正因如此,中情局规定飞满10次后就能够”功成身退”。实际上当时黑猫中队里只有3个人飞满了这10次,而王锡爵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其专业素养。
在此期间,王锡爵还先后三次获得台湾当局授予的“国军英雄”称号,甚至被台湾空军看作王牌中的王牌,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
1967年,王锡爵以中校的军衔退役,退役后,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他成为了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的一名货机机长,继续在自己热爱的蓝天上翱翔。
在华航工作期间,王锡爵多次受到公司的褒奖,赢得上司同事对他的信任,此后主要负责华航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间的航线。
到1986年,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王锡爵已经成为一名拥有二万多个人小时的老机长了。
此时的王锡爵早已在台湾成家,生活上不愁吃不愁喝,优越舒适,按理来说就这么过下去人生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然而午夜梦回处,有件事情一直如鲠在喉,时不时地刺痛着他的心,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这件事情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故乡。
王锡爵
岁月催人倍思亲,驾着飞机回大陆。
王锡爵虽是国民党军人,但他深知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拥有几十年的飞行生涯的他早已被岁月吹老了面容。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锡爵思乡的心情越来越着急,因为在海峡的对岸,在他生长的祖国大陆上还有家里的父亲正等着自己归家。
他时常暗暗地在心底盘算,自己离开大陆时不过20岁年纪,过了三十多年,突然失去爱子的父亲是否依然健在?若还在世,也该有80多岁了吧?他是否会念起自己这个抛下他们远离故乡的不孝子呢?
浮生若梦,只有对祖国母亲和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始终坚实地在他心里扎根生长。然而当时两岸的关系僵持得厉害,中间的一汪海水仿佛是永远跨越不了的鸿沟,梦想好像遥遥无期。每次一想到这个结局,王锡爵便久久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
八十年代初,通过海外转寄的方式,王锡爵终于联系上了自己在四川的亲人,得知家中老父亲还健在的王锡爵欣喜不已。
王锡爵
几番周折后,思念成疾的他终于在1984年和亲人在香港见了一面。虽然之后又匆匆分别,但这短暂的触碰更加坚定了王锡爵了想要回到大陆的决心。
1986年1986年5月3日的那一天和往常一样:王锡爵开着满载货物的波音747货机,由新加坡起飞,计划由香港转机回台湾。
那一天又和往常大有不同:早已归心似箭的王锡爵再也抑制不住归家的念头,于是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临时改道,直接飞回中国大陆的广州白云机场。
当时,这架飞机上除了王锡爵之外还有一个副驾驶董广兴和一个工程师邱明志,为了实现计划,王锡爵趁邱明志上厕所的时候,瞅准时机将董广兴扣住,等邱明志在上完厕所后,王锡爵便向邱明志说出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飞机降落
但邱明志看到眼前的情况,非常恐惧和害怕,死活不同意,还劝告王锡爵不要这么做。王锡爵哪里肯答应,为了回归大陆,他只能以同归于尽威胁,这才使邱明志答应配合他降落。
飞机在宽阔的跑道上缓缓降落停稳,王锡爵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快步从舷梯上走了下来,当脚底踩在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的土地上时,一股熟悉的血缘亲切感油然而生。
刚刚得知这一情况的相关负责人也紧急赶到机场,王锡爵看到他们,便激动地说:“我要和家人团聚,我要求到祖国大陆定居”。
当晚,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在广东珠岛宾馆为王锡爵安排宴席,给他接风洗尘,并对他驾机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这一行为表示热烈的欢迎。
叶选平
面对此情此景,王锡爵非常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对大陆的山河和亲人的想念与终于回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他还表示台湾同胞都盼望两岸能够尽快通商、通邮、通航。
随后,在相关人员的安排下,王锡爵又开着飞机飞到了首都北京,在这里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人,在四川的老父也千里迢迢赶来。乍然分别多年的父子两人终于见面,他们紧紧抱在一起,泪流满面。
当时在飞机上与王锡爵一起降落的还有副驾驶和一名机械师,以及重达22万磅的货物。这件事很快被上报到中央,中央领导人得知此事后,迅速做出相关指示,要求要表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与中国台湾当局妥善处理此事。
于是就在飞机着陆当天,大陆方面就以民航局的名义向华航发出了一封电报,阐明事件性质,邀请他们尽快派人来北京商谈有关人、机、货的处理。但台北一时之间并未做出回复。
王锡爵
5月11日,大陆方面再次致电华航,强调这个事情只是两个民航公司之间正常的业务性协商,并不会涉及到任何政治因素和目的。但是台湾方面为了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想要委托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或者通过国际红十字会来与大陆交涉。
对此,中央政府严词拒绝:“不让第三者插手”,接着大陆方面又退一步表示,如果华航方面感觉在大陆商谈不合适,那么可以由他们提出协商地点,就算在香港也可以。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台湾方面再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于是在5月13日,华航通过香港太古集团常务董事姚刚先生向大陆方传话,表示愿意派人与大陆方在香港商谈。
王锡爵(左)
5月15日,大陆方面的代表杨斯德一行人抵达香港。在这里,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与台湾当局代表斗智斗勇,先后与台方展开了四次谈判。最终他们与台湾当局达成一致:除了强烈要求在大陆定居的王锡爵,其他人、机、物全部送还给台湾。
这样的决定引起了世人瞩目,受到了海内外同胞的一致赞叹,同时也让台湾当局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杨斯德在此次商谈结束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件事情使大陆方在国际上赢得了支持,在台湾争取了群众,在舆论上获得了同情,自此以后,大陆与台对话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此次华航事件的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杨斯德
老兵集会回乡切,打破坚冰第一人。
此时,距离当初败退台湾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撤退之时国民党内部的高官们都带上了自己的父母妻儿一家老小,而更多的人却只能在猝不及防中被带走,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与亲人话别,多少家庭破碎,多少骨肉分离!
人生晃眼几十年,多少人还没能等到见到亲人便已经客死异乡,抱憾终生。而大多数人也正在步入暮年,他们遥望海的那边,时时刻刻都在盼望能回大陆与亲人团聚,落叶归根。
王锡爵“华航事件”发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不愿意再麻木地等待,他们开始了此起彼伏的斗争。台湾党政内部以及台湾舆论纷纷开始质疑”三不”政策,立法委员谢学贤针对此事向行政院提出了咨询。
在咨询中他提到:货机机长王锡爵一心想要飞回大陆是为了探望高龄老父亲。可见,出现这种事件,是台湾当局严禁大家回大陆回家乡探亲造成的恶劣后果。他指出,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政府应该考虑准许大家回乡探亲。
王锡爵(左)
1987年,也就是“华航事件”发生一年后的母亲节当天。上万台湾老兵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湾当局抗议,要求准许自己回大陆探亲。
现场的老兵们都统一穿上了白色衬衣,衬衣的正面印着鲜红色“想家”,背面印着“妈妈我好想你”这些字样。他们齐声合唱《母亲你在何方》:“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
整个集会上哭声一片,令人动容。血缘亲情比天大,谁无父母子女?谁无兄弟姐妹?从少年蹉跎到中年,眼见着又从中年步入了老年,这样无休止的等待到底还要持续多久?难道真的只有用非正常方式,才能和亲人见上一面吗?
返乡探亲运动
经过长达数月的抗争,台湾当局终于抵不住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于1987年10月15日宣布开放探亲的政策。
当天,《人民日报》刊登了相关报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会热烈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回乡探亲,去各地旅游,并且保证让广大同胞在大陆来去自由。
后来,随着局势发展,两岸的“三通(通邮、通商、通航)也逐步开放,可以说“华航事件”触动了两岸交流的连锁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正因如此,王锡爵还被两岸人民称为“打破两岸坚冰的第一人”。
回大陆探亲
落叶归根终如意,海峡两岸一家亲
王锡爵在处理完自己的事情后,表示他要到四川和全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后要多为祖国同胞和发展大陆的航空事业服务。回到大陆后,王锡爵多次回到家乡遂宁省亲探亲。
2007年回乡探亲时他在侄儿一家人的邀请下到遂宁川剧团看剧。川剧看完后王锡爵十分感慨,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看川剧,而离开四川后,想要再看一回地道的川剧成了一种奢望,这成了他深藏心底的一个情结。
这回在老家看一回川剧,算是解了他心里几十年的“文化渴”。他还高兴地建议川剧团应该去台湾演出一次,这样一定会唤起四川籍台湾人的故乡情怀,能够从文化上两岸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
听说侄儿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工作中因为成绩突出而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时,王锡爵连声祝贺,并勉励侄儿再接再厉做好工作,促进两岸的统一。
祖国统一
王锡爵把写着“两岸一家亲,携手共园(圆)中国梦!”的题字送给自己的这个侄儿,他把“圆”字写成“园”是想提醒自己的侄儿,提醒子孙后辈,也提醒所有中国人:海峡两岸是一个家园。
2016年4月10日,王锡爵在儿子王扶摇的陪同下,再次回到了故乡遂宁。这一次,王锡爵认真地查看祖屋、走访亲人、祭拜长辈,一步一步走遍了他日思夜想的故乡山水。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观念,年纪越大的人对于故土亲人总是有着一种特别的眷恋,阖家团圆、国家统一成了他们心中最深切的期盼。
王锡爵表示,希望自己在台湾的好友们都能回到自己家乡去,去看看祖辈们生活过的土地,同时也希望自己和他们都能够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些有益的工作。
王锡爵一家在遂宁合影
王锡爵也得偿所愿,担任了中国民航华北管理局副局长一职。此外王锡爵还连续三次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常委,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为国家做贡献。平时除了处理政治事务,还继续做了一名飞行师,年过半百的他亲自驾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翱翔于蓝天之上。
这一飞又飞了近5年,飞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王锡爵回来的几年后他的妻子也来到大陆与他重聚,夫妻两人经常抽出时间去祖国大江南北游玩。
他的子女们则移民加拿大,在飞行国际航线时与子女们也可以经常相见,每年全家都会相聚一起过年,王锡爵多年的夙愿也算圆满实现。
如今九十多岁高龄的王锡爵已经退休在家,不过他依然关注着海峡两岸风云,平时最爱收集关于两岸之间的各类信息,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王锡爵与妻子
多年之前的王锡爵一飞冲天,怀着对故土的极大眷恋驾机回到祖国大陆,不仅让圆小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还拉开了两岸同胞重归祖国骨肉团聚的历史序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为台湾回归努力着,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看到台湾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
参考文献
[1]巴蜀网.2007-1-3
[2]凤凰网 2008-01-04
[3]中国新闻网.200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