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记者手记:亚欧会议,谁是主角

【欧洲时报记者张乔楠报道】10月18日至19日,两年一届的亚欧首脑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单看会议安排,也许脱欧倒计时的英国会吸引了大部分外界舆论的关注。但事实是,无论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的表态,还是从欧盟外交政策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莫盖里尼、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总理库尔茨的口中,分明能接收到其他更重要的信号。

今天在亚欧首脑会议这个舞台上,所有人都在谈论,“只有多边接触才能让我们应对全球的挑战”,“要致力于促进有效多边主义的发展”,“要坚持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要承诺与重申遵守WTO规则,以合作与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所有的这些表态,都指向了美国,指向了这位无需登台、却无处不在的隐身主角。

本届亚欧会议来自欧洲的东道主们,无论是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两大机构,还是欧盟领头羊德国、法国,抑或已经与欧盟分道扬镳的英国,都在一步步地离开“C位”。不是他们不想“出道”,实在是内外交困、难以发力。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陷入僵局,今年11月恐怕无法敲定“脱欧”协议;在德国,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压垮默克尔第四任期的最后一根稻草,大联合政府执政联盟(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已经连40%的民调支持率都达不到;法国新生代领袖马克龙的改革之路布满荆棘,法铁大罢工之后,近日内政部“老臣”的去职也在加剧马克龙“众叛亲离”的舆论态势。欧洲的重要力量各自步履蹒跚,欧盟这个联合体也因无法团结内部声音而被人诟病,组织机构的庞大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形成反比。

有人退场必定有人登场。在全球化合作面临到倒退威胁的局势下,亚洲成为逆势而上的中坚力量。越南与欧盟签订《森林执法、管理与贸易协定》,新加坡与欧盟签订《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伙伴与合作协议》和《投资保护协议》,加上之前达成的《日本-欧盟自贸协定》,亚洲国家成绩斐然;9月份,欧盟发布《连接欧洲与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首次系统提出亚欧互联互通的战略,并将中国摆在首要双边合作对象的位置。

出席本届会议的欧洲政府领导人有这样的共识:亚洲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市场扩大,正为欧洲国家增长动力不足的经济带来历史性机遇。欧亚更紧密合作,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才是应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正确方向。

而在其中,中国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12届亚欧首脑会议前,对荷兰展开正式访问,推动中荷务实合作登上新台阶,承诺对荷兰企业投资放开股比限制,两国企业家签订近百亿美元协议。在亚欧首脑峰会19日的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国记者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大型基建项目的透明度提出质疑,东道主之一的奥地利总理库尔茨则以“自由贸易必须平等、公平,该原则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亚洲”作为简单回应,显然是不愿让过多质疑干扰了眼下欧洲与中国良好合作的态势。德国企业巨头已经从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市场中获益,下个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举办,这些事实呈现在世人眼底,欧洲其他国家可见中国的决心与诚意。

此外,无论是气候保护、数字化变革这样的全球性议题,欧洲也不得不与亚洲共同应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迫切能源需求,是亚洲一大挑战,使亚洲国家扛起对抗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责任;数字化趋势的大浪潮里,中国更是欧洲传统强国必须倚仗的合作伙伴。

“让所有参与者从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受益”,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先行者”的欧洲,向“后进生”亚洲做出的承诺。在美国执意奉行单边主义的局势下,欧洲拥抱亚洲,后者也应抓住机遇,让自己登上历史舞台,演好自己主角的戏份。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机遇与挑战同在,尤其处在各方关注焦点,任重道远,应当顶住压力,扛起责任,砥砺前行。

(编辑:刘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