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经济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都在快速发展。除去石油天然气、化工、矿产开采和能源等传统领域,汽车行业、电子商务、技术合作、旅游、中医药、速递等新兴领域在未来双边合作中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拥有广阔的前景。
2015年5 月, 中俄两国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AEU) 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指出,“应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多式联运等领域加强互联互通,扩大贸易投资合作,优化贸易结构,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和产能合作,推动多边区域和全球合作。”2017年7月,中国商务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启动了关于《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2018年6月,该项联合可行性研究正式完成。三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发展新阶段。随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升级,加之俄罗斯经济复苏,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政策导向清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将处于进一步深化的机遇期。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新机遇
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化受阻,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多边贸易体制WTO被边缘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化合作, 扩大开放,有助于为构建开放型全球经济提供新的动力,成为推进全球自由贸易的亮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将处于进一步深化的机遇期。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对外政策产生广泛的“外溢效应”。2018年3月,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启动“232调查”,对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来自俄罗斯、土耳其、韩国、越南、中国等国的产品均在制裁范围内。作为反制措施,俄罗斯对来自美国的某些货运车辆、道路施工设备、石油天然气设备、金属加工和凿岩工具和光纤的进口税率提高至40%。今年3月,美国对华启动“301调查”,中美之间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单方面破坏双边谈判共识后,7月6日和8月23日分别对3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不得不进行对等反制。近期,美又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我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甚至将扩大至5000亿美元,中美贸易战影响急速扩大。在此背景下,中俄两国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与美国的大国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又能够满足了双方经济发展的利益诉求,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贸易战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双边机制化建设正稳步加强,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双边投资等全面合作框架已搭建完成。2018年5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正式签署;6月, 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中俄双方可行性研究也已正式完成,双边谈判即将展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范围涵盖了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部门合作和政府采购等10个章节,包含了电子商务和竞争等新议题。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建议两国在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移动、节能和提高效能、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开展谈判。制度化的安排有助于加速市场一体化进程,创造双赢局面。
第三,欧亚经济联盟组织架构日益完备,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三年以来,它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组织架构和决策运行机制, 其中欧亚经济委员会居于核心位置。2018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新海关法正式生效,标志着欧亚经济联盟关键性基础法律的形成。其核心内容,如优化通关程序,实施电子报关和自动化、采用“单一窗口”制等措施,加速了市场内部货物贸易的自由流动,促进成员国通关手续的简化,提高了海关管理政策和规范的一致性,也极大地降低了与我国货物贸易的成本。
第四,欧亚经济联盟的大市场效应还将进一步凸显。根据发展规划,欧亚经济联盟计划于2018年建立完善的药品和医疗产品共同市场; 2020年争取统一烟草、酒精市场; 2025年前建立统一的石油﹑天然气市场;最终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运行完善的大市场,有利于消除联盟内部障碍;支持出口、开展国际合作的政策导向为与中国的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
第五,俄罗斯经济走出衰退, 为欧亚经济联盟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联盟的向心力。俄罗斯经济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动机和主导力量。2017至2018年,俄罗斯经济走出衰退并进入可持续发展和增长阶段。根据俄经济发展部经济形势报告预测,2018年俄GDP增速将提高至2%。俄罗斯经济复苏也带动了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2017年前9个月,联盟GDP 同比增长了1.9%;2017年前10个月,联盟成员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2.3%,农业同比增长2.7%。2018 年,俄担任欧亚经济联盟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实行的退出进口替代转向开放型经济政策将直接影响整个联盟的政策走向。
第六,双方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大的合作动力。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摆脱美欧制裁下的负面影响,“向东看”加强与新兴贸易伙伴国的合作,是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政策导向,其中打造以双边层面为主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是其与外界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形式。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生效1周年;此外,与新加坡、印尼、印度、埃及、伊朗、以色列等国的双边自贸区谈判已经启动。深化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 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等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同时,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健全。
第七,与“一带一路”对接, 双边合作项目开始“开花结果”。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经过5年的建设已经进入成熟期。以中白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第一批合作项目开始真正的“开花结果”,从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招商引资的扩大阶段,产业园区的生产运营,将带动中白、中国欧亚经济联盟之间上下游产业合作,溢出效应逐步凸显。
此外, 高度互补的经济结构、政治互信、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都为双边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第一,从货物贸易看,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民生需求较大, 中国的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也具有较强竞争力。中国的汽车产业,特别是电动车领域具有在欧亚经济联盟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潜力。2016年9月,欧亚经济联盟决议推动发展五个成员国的电动汽车市场;2017 年8月31日前将轻型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从17%降至0%,5吨以下电动货车关税从15%降至5%。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量稳居欧亚经济联盟市场的第二位,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口碑。可以结合中白工业园区的建设,打造出口制造平台,以白俄罗斯为生产基地,大幅压缩运输成本,进一步扩大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市场份额。
第二,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是下一轮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重点内容。俄罗斯重视发展数字经济, 并提议欧亚经济联盟中加快实施“数字化议题”,发展“互联网经济”。中国在跨境电子商务和提高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中俄跨境电商合作发展迅速,在线购买中国商品成为新兴的消费模式。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推动中国与其他联盟成员之间的经贸升级,打造新的贸易平台, 将成为双边的经贸合作亮点。
第三,从服务贸易看,旅游、留学、中医药、速递等行业成为增长新领域,结构从过去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向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并重转变。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交通运输、劳务工程承包,向涉及通讯、金融、旅游、技术合作、中医药、速递,以及文化推广、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综合配套的合作方式转变。新兴领域的扩展,带来了合作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双方合作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第四,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内部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程度呈梯度分布,这决定了双边经济合作涵盖了更广的范畴,包括生产领域的加工技术、高端研发、科技合作等。如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需要通讯技术、信息交流、政策治理、工业发展等创新型技术产品;中白工业园区的建设,引领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研发、生产和市场相结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更多是建材、五金、轻纺等生产领域的加工技术合作。
第五,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推动双边合作的长期发展。目前,双方正在磋商的具体合作项目约40个,涉及铁路、公路和其他运输方式,在欧亚地区构筑物流通道、设置货物装卸枢纽是中方对外合经贸作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需要。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工程巨大,会带动配套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等贸易,拉动中国对外投资, 促进金融合作,有利于优势产能转移,培育双边合作新的增长点。
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抓住当前时机,尽快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的谈判,争取尽早达成协议。协定应具有前瞻性,旨在形成“高水平、全方位”的自贸区协定模板,并推广至整个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与已有《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互为补充,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领域形成市场开放、监管标准的统一规则。
第二,以具体项目为抓手, 形成与政治友好关系相匹配的、高水平的经贸合作。长期以来,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特别是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与双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关系并不匹配,“政热经冷”是不争的事实。应当推动以中白产业园区为代表的重大发展项目有序推进,以现有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基础,开辟新的特色园区和产业价值链合作方式。
第三,注重政策的落实和保障,减少实际操作层面的损耗。欧亚经济联盟内部“通而不畅”,仍存在显著的贸易流通障碍,各成员在口岸、边检、通关等具体环节存在着管理漏洞。需警惕具体操作层面的困难,更应从政策协调、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方面,加速与欧亚经济联盟形成标准统一、信息畅通、快速通过的海关合作机制。
第四,警惕市场风险和制度性风险,完善行业协会、律师协会等机构的咨询服务功能,形成政府引领,协会组织搭台,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经贸合作。以在中白工业园区为例,现阶段对白投资、落地在产业园区的中国企业,最需要是了解白俄罗斯社会保障、聘用员工的法律服务支持,以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减低人力支出成本。
第五,重视地方合作,创造先进典范,树立示范。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边贸合作基础,推动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陆路口岸建设为基础,以边境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边民交往为重点,推动中俄、中吉的双边经贸合作。
(本文源自《中国发展观察》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