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第四桶油”老板破产了!他的梦想:建中国民营,全球性能源公司

还记得那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吗?他给联合国捐赠地产,才让联合国大厦得以建成。虽然八十多年前已经离世,但他的决策让财富一直在持续增长。有人清算洛克菲勒的资产和股权,是现在比尔盖茨的五倍,石油和地产让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享用不尽。于此,我们国家也有一位“石油巨子”薛光林,虽然薛光林的鼎盛时期和洛克菲勒是远远不能比的,但他是我国民营石油企业的创始人。

他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20多岁的他揣着2000多元的创业资本到深圳,看准电子通讯行业,那时电子设备是财富的象征,非常的抢手,他通过倒卖传呼机就赚到了几十万。

90年代初,他看准国内石油这辆高速驰骋的快车,决定在深圳创立了光汇石油。到2008年在香港完成了上市,顶着民营石油第一家的噱头,股价从每股1港元到后来的5块多港元,资本得到了极快速的增长。2010年以122.5亿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43位,登上人生的巅峰。

夹缝求生存见商机

起初,光汇石油是做零售起步的,业务是成品油的分销,累积销售经验和客源,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间流转,韬光养晦累积实力。

2002年6月,光汇取得了成品油批发的经营权,不单单依靠零售,业务发展得更全面了一些。而这时,薛光林看到了成品油市场的天花板,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瓜分了天下。不断探索的精神让薛光林瞄准海上供油,申请了保税船供油的牌照。他认为海上供油业务是一片让像光汇这样的民营石油产业杀出重围,得以施展的蓝海。

2006年,光汇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取得保税油经营牌照的民营企业,之前四家都是央企。从此,光汇可以直接进口国际燃油,为国际船舶提供免税油品。这在当时的石油行业是个开创新纪元的成就,但薛光林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2008年光汇在香港借壳完成了上市,随后斥95亿购买一艘远洋油轮在新加坡使用。

为优化供油效率,光汇与浙江舟山政府合作,启动了建立仓储基地,与13年投入使用。超大型油轮可以卸载原油到光汇的仓储基地,再通过石油运输管道直送到炼油厂,极大的方便了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

这时,光汇的海上供油业务因大型仓储的建立而得到了极快速的发展,在15年的时候,光汇的股价达到了每股5块多的价格,市值超400亿,达到巅峰。

大环境影响资金链的紧张

光汇能从众多民营石油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桶油”的称号,离不开薛光林的领导。薛光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20多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中国民营的全球性能源公司”。在14年,光汇石油进行了“蛇吞象”的操作,耗资近百亿收购了美国Anadarko石油公司在中国渤海的所有油田资产。这是他14年的第一个大动作。

石油的开采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民族情感和发展需要促使薛光林把下一步的战略放在了毛利润更高的石油上游产业—-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为保护国家的南海油气资源,他以海外私人公司的名义收购中国南海晚安北21区块的海域油气勘探权。这是他的14年的第二个大动作,这两大项目直接导致资金链严重紧张。

加速开采导致原油的库存急剧增多,供过于求。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不减产,促成了2015年国际油价的暴跌。光汇损失惨重,仅2015年下半年,亏损就超过了5亿港元。同年,光汇股票停牌。

为扭转局面,2016年,光汇石油利用自身的产业链仓储优势,跟互联网碰撞出火花,结合移动互联网推出光汇云油电子商务平台。光汇的战略目标特别指出:不能光靠优惠政策吸引客户,要打造便捷+实惠。作为电商平台新产业“在线实惠储油,线下便捷加油”,上线仅两年就吸引了400万用户,销售额破40亿。但杯水车薪,光汇目前还欠下上百亿的巨款。

在创始人还来不及为新成就喝彩的时候,2019年光汇发出公告:薛光林因个人担保公司欠下3000万美元的巨额债务,无法偿还。与此同时,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破产。职业经理人接管公司董事会,薛光林离任。

好似27年的辛苦耕耘结果成了泡影,到头来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所有?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是否会为这位搞石油的民营企业家感到唏嘘?会不会追问一句,他怎么就会拿不出钱呢?欢迎你留言说一说你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