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观察丨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怎么实现“自由” ?

本文共3846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划重点:

❶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成果显然尚未让所有人满意,在热度与现实的矛盾之下,如何依托自身区域优势进行各具特色、切实有效的自贸区建设是必要之考虑。

❷ “自由”是经济全球化局势下的大势所趋,“自由”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下的风险危机,如何把握“自由”还需要时间来慢慢修订完善。

自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10个城市也相继揭牌成立自贸区。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支持海南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一时间全国经济建设迎来“自由”风潮。

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在国际上大都是设立在国与国之间,以减免关税的手段来促进贸易发展。但是中国的自贸区是设立在国内的一个试验区,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片土地上,如何赋予“自由”新的定义是国家经济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上海自贸区已经发展了5年,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为海南省带来飞跃式的巨变,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自由”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

01

自贸区是什么?

自贸区最直观的解释就是“自由贸易”,何为“自由贸易”?则要从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说起。

上海自贸区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当时的国内保税区企业在产品深加工时,下游厂商在出口时因货物没有产生增值税,将无法拿到出口退税。而上游供货厂家有一部分原料是从国内供货,无法冲抵已付的增值税,所以上游企业先只能把货物“出口”到香港,然后下游企业再从香港“进口”同一批货,由此来减少17%的增值税。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首次对进入物流园区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取消了对物流园区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适度放宽外汇管理,解决了货物“香港游”的问题。

2014年上海自贸区规划为4块功能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5年3月1日起,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以及张江高科技片区也被纳入自贸区范围。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开放政策概括起来就是“境内关外”、“经济自由”,即“自由区”是一个“境内关外”的经济自由区: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视为在关境之外,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这是航拍的上海自贸区(2016年9月21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不仅是国家主动开放市场的创新改革,也是国际经济环境波动下的形势倒逼。促进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新时代的两大重要命题,不可避免地要求我国拥抱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港稳居全球第一大港的地位,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选择突破口和带动港口腹地发展的需要,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仅水到渠成,而且成为了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从世界经济自由化进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现实需求来看,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和在TPP谈判中的砝码,对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竞争、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等方面应影响巨大。

02

自贸区怎么搞?

继上海自贸区之后,陆续在广东、天津、福建,以及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成立的自贸区形成了“1+3+7”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但这一波申办自贸区浪潮带来的并不都是改革红利,事实上,连最先发展的上海自贸区都陷入了“步伐缓慢”的质疑。

根据陕西自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贡献额占其本国贸易总额不低于30%,其中墨西哥自贸区额度占到了贸易总额的73%。而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则不乐观,与其外协定伙伴的贸易额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3%,如果仅计算内陆非经济特区的FTA贸易数值,则仅有11%,这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

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和通信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我国自由贸易的开放程度无法与国际新标准、新规则有效衔接,上海自贸区的禁止涉足行业很多,这些禁令使得我国与完全自由贸易的标准还有不少差距。上海自贸区的完整名称是“自贸试验区”,既然是试验,必然是要取得结果后向全国推广。但社会经济活动并不容试错,法律框架需要在合规的范围内细致斟酌,政策的执行需要时间来小心求稳,“慢”虽然让不少人对自贸区的前景报以灰心的态度,但也是以稳为先的改革策略带来的必然要求。

与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慢”相对的是,各地投建自贸区的“快”。自贸区带来的资金流和政绩名片让各地政府争先恐后地分享“政策红利”,但是具体成效如何,恐怕还需要冷静思考一番。

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南沙港汽车码头(2015年2月10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批自贸区在发展上尚无明确方向,地域上的接近也使得彼此之间竞争激烈,短期内来看甚至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参照国际上知名的各大自由贸易区,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利用其交通运输便利的长处构建了一套完整强大的港口服务,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标准化方案,以此提供贸易上的便利。

在纽约港区,企业向境内关外出口的时候,可以自己根据关税税率选择是按照产品还是部件来报关,保证了企业能选择一个关税税率较低的项目进行报关程序,从而给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来灵活实践贸易自由化。迪拜自由贸易港内部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自贸区,这些自贸区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竞争机制也使它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自主产品来吸引全世界的资金和商品。新加坡自由贸易港依托的是它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很大程度起到了拓宽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瓶颈的作用。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成果显然尚未让所有人满意,在热度与现实的矛盾之下,如何依托自身区域优势进行各具特色、切实有效的自贸区建设是必要之考虑。

03

自贸港的未来

2018年海南全省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消息一出随即受到全球瞩目,也使“自由贸易港”这个概念跃入国人眼球。简单来讲,自由贸易港就是升级版的自贸区。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曾在采访中谈到,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有着不同的战略定位,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试验田”,在特定地区探索试验可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的经验。自贸港的定位或是全面开放的新高地,作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需要在市场准入、金融制度、税收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安排。自贸港里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货物自由流动,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港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简化一线申报手续,在各种程度上都比自贸区要更体现出“自由”。

自贸区和自贸港功能对比(来源:湘君社)

选择海南进行自贸港建设,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离岛式地理优势。同为自由贸易港的香港是全球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便是得利于其依托离岛身份建立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模式的成功。据相关数据表示,以增加值和雇员人数计算,贸易和物流业是香港四大经济之首。

2016年贸易和物流业占香港本地GDP22%,提供约730,700份职位。同年仅物流业便占本地GDP3.2%,提供147,800份职位。2017年,运输服务占本港服务输出29.1%。而另一全球自由港新加坡则是依靠地理优势大量吸引中转贸易,促进物流、资金流和人流的集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确立了自己中转枢纽的地位以达到“港城结合”、“以港兴城”的目的。香港与新加坡的经验完全可以被海南自贸港所借鉴,依托海南面朝南海、联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优势,吸引大量货物被引入海南进行储存、加工、转口,提升港口吞吐量和港口全球竞争力,港口的辐射作用开始显现,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贸易的路途便可由此启航。

既然是自贸港,则港口建设是重中之重,海南经济特区已经迎来了第三十年,但海南省的港口吞吐量实力在全球甚至全国都稍显落后,2018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有213.7万TEU。在对外贸易方面,2018海南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849亿元,仅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0.28%。

而且由于海南岛与大陆地区并没有地面交通相连,在物流上必然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加上岛屿地理环境封闭、腹地人口不多,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在短时间内还难以乘着政策的东风一跃而上。因为外向型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企业较少,2018年海南省重点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面向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签约项目214个、落实项目96个;新设外资企业118家,同比增长81.5%。

除此之外,海南还启动“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出台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并面向国内外招才引智。5月中旬以来,全省各用人单位已引进人才2.7万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00多人。对于如何加强海南自贸港未来的港口实力而言,港口基础建设和构建信息化物流网络是海南自贸港“自由”之根本,而未来“自由”的程度和力量还要依托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作为发展保障。

自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对于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的呼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无论海南自贸港还是上海自贸区,在当下去谈论其设立的得失还是为时过早。“自由”是经济全球化局势下的大势所趋,“自由”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下的风险危机,如何把握“自由”还需要时间来慢慢修订完善,但“自由”的本意——更轻松的环境、更开放的心态、更平等的态度,是我们必须前行的一步。

来源/港口圈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广琳 审校/王沥慷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