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美洲有美洲国家组织,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随着世界各地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交流日益密切正使我们所身处的这个蓝色星球被浓缩为一个“地球村”,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依托于地缘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形成了一个个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美洲有美洲国家组织……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至少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

相比之下亚洲作为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却并不存在这种足以涵盖整个大洲的区域性组织。西亚阿拉伯国家形成了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中亚国家形成了中亚国家联盟,南亚国家形成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但能涵盖整个亚洲的区域性组织是不存在的。当然欧盟和非盟尽管各自包含了欧洲和非洲相当一部分国家,但事实上也都没包含完本洲所有国家。

欧洲一共有48个国家,可欧盟只有27个成员国,在此之前曾加入过欧盟的英国还脱欧了。非洲有60个国家,而非盟有55个成员国。美洲国家组织倒是曾一度包含过所有美洲国家,但如今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三国已退出该组织。如果单纯看成员国数量占本洲国家数量的比例,那么非盟、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数量占非洲、美洲国家总数的比例远大于欧盟成员国占欧洲国家数量的比例。

可如果要从区域合作的深度着眼则无疑欧盟最强:欧盟设立了欧洲央行乃至欧洲议会等一系列准联盟机构,甚至绝大多数欧盟国家还使用着共同的欧元货币。欧洲国家为什么能形成欧盟这一国际区域化合作的典型呢?为什么亚洲国家不能形成类似于欧盟这样的区域性合作组织呢?也许很多人对此的第一印象是亚洲人不如欧洲人团结,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感觉其实似是而非。

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关系被戏称为:“中日友好靠韩国,中韩友好靠日本,日韩友好靠中国”。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人力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却因为各自离心离德被以色列屡屡各个击破。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这么乍一看似乎很容易就会以为亚洲人确实没欧洲人团结,然而欧洲国家是自古以来一直都这么团结一致的吗?

先不说欧美基督教白人国家中俄罗斯被当成另类排挤在西方阵营之外,即使是在其他欧美国家中英国和法国曾爆发过长达百年的战争,德国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英、法、俄、美等国大打出手。很显然欧美国家绝不是天生就比亚洲国家团结。事实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共抗疫情才使得中国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成为了最安全的地方。

那么你能说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不团结的吗?你能说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是不团结的吗?同样你能说西亚的阿拉伯人天生就是不团结的吗?难道说默罕默德时代的阿拉伯人也不团结吗?如果当时的阿拉伯人不团结,那么他们怎么能建立跨越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呢?事实上中世纪的阿拉伯人远比欧洲人要团结得多。事实上欧洲白人曾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团结、最善于内斗的一个族群。

从中世纪起欧洲各国反反复复相互争斗了一千多年。曾几何时光是德意志的土地上就存在过390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在战斗:不仅欧洲各国之间在作战,而且各国内部的贵族领主也在作战。你能说欧洲国家的民族文化是天然团结的吗?在某种意义上欧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欧洲国家真正展开卓有成效的区域合作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

事实上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经验促使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逐渐用合作取代争斗。二战以后北约、欧盟等组织的成立为欧美各国提供了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合作的平台。第三次产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普及在使生产力日渐提高的同时也使得世界各国在技术上、经济上合作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已不是单纯靠哪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能完成的。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也就使跨国分工合作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欧美发达国家作为全球产业链上游的国家在经济上、技术上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因此自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已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产业圈子。欧美各国在经济上合作的同时在政治、文化上的差异也相对较小:欧洲国家几乎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或采用总统制,或采用议会共和制,或采用君主立宪制。

欧洲国家的经济水平也大体相近:除了东南欧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之外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发达国家。欧洲国家普遍信奉基督教,其文化最初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尽管各国具体信奉的教派存在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分,但这些教派都属于广义上的基督教。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字尽管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大体上其实基本可以归入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几个较大的支系。

历史上欧洲国家之间的互动性本就很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都对欧洲各国产生过共同的影响。相比之下非洲各国之间的联系性没这么强,但非洲各国之间的差异性其实比起亚洲各国还是相对较小的: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其他非洲国家大多曾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所以非洲国家之间也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亚洲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与欧洲国家、非洲国家比起来是最大的。

亚洲其实可以明显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大板块。这其中的北亚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俄罗斯尽管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但俄罗斯的人文历史是偏欧式的。剩下的五大板块彼此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东亚主要是受古代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地区,南亚主要是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较深的地区,西亚是伊斯兰文明地区,中亚主要是突厥语族文化地区,东南亚则是同时受中华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影响的地区。

亚洲这种多元文明起源的状态和欧洲文明几乎都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构成了鲜明对比。亚洲各国不仅在传统文化的起源上千差万别,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层面也是全球差异性最大的一个洲:亚洲有中国、朝鲜、越南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日本、泰国、柬埔寨这样的君主立宪国家,有像韩国、菲律宾这样的总统制国家,有像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这样的议会共和制国家,甚至还有像沙特这样的君主专制国家。

亚洲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差异巨大,而在经济水平上也是参差不齐:既有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还有缅甸、老挝、柬埔寨、阿富汗这样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另外西亚产油国尽管靠石油收入跻身富裕国家行列,但其产业体系却并不发达。亚洲各大区域板块之间巨大的差异性注定亚洲难以形成像欧盟、非盟这样的面向全大洲的区域化组织。

亚洲内部各区域板块形成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中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多个区域合作组织,但并不存在类似于欧盟、非盟、美洲国家组织这样的面向整个亚洲的区域性组织。即使在阿盟、东盟内部合作深度也远远不及欧盟。在阿拉伯国家联盟内部对立有时是大于合作的。我们只要翻开中东地图就能不难发现这一地区的政治碎片化现象。

中东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两河流域、叙利亚、迦南地区、阿拉伯半岛、埃及等几大地缘板块。各地缘板块之间无论从地盘、人口、经济产值等各方面看体量相当。这实际上意味着任何板块都不具备强势压制别的板块从而完成阿拉伯世界大一统的实力。历史上逊尼派和什叶派长达上千年的争斗更是使中东阿拉伯国家内部普遍存在教派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甚至不惜与异教徒结盟打击对方。

由此可见同属伊斯兰信徒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仇恨丝毫不亚于对异教徒的仇恨。除了民族宗教上的对立之外中东各国之间围绕现实利益的争夺也是颇为激烈的。这点集中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尤其是对水和油气两类资源的争夺)。民族宗教的冲突和现实利益的博弈纠葛在一起使中东国家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甚至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部族、教派之间也是彼此视对方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事实上如今很多阿拉伯国家仍是未完成现代化转型的部族性质的国家。比如利比亚就至少有140多个民族与部落(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就有30多个)。每个部落的人首先是听命于自家酋长,而不是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利比亚内战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就与这种国内部落林立的状况有关,同样也门内战的爆发也和国内的部落教派矛盾有关。复杂的部落教派矛盾也是阿拉伯国家始终难以真正联合起来的原因。

如果说复杂的部落教派矛盾是阻碍西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原因,那么东亚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并不存在部族教派方面的阻碍因素。历史上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是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这些国家很早就模仿中国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因此与西亚阿拉伯国家那种部落林立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中、日、韩等国都是典型的世俗化国家。

如果中、日、韩三国能成功实现东亚一体化架构,那么就将缔造一个亚洲版的欧盟。考虑到中、日、韩三国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科技水平可以说这一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越欧盟。届时三国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政治合作、经济互补,从而以抱团的方式大大提升各自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事实上东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合作早就提出来了。

当然东亚一体化进程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变数:首先日、韩均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美国的控制,所以只要不排除美国的干扰就难以实现东亚区域一体化的目标。除了来自美国的干预之外目前东亚三国之间还面临着意识形态分歧、领土争端、日本战争历史罪行问题、朝韩统一问题等诸多客观实际问题。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东亚各国之间很难达成政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