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非遗川北大木偶:从乡间院坝走向世界舞台

川北大木偶:从乡间院坝走向世界舞台

来自四川南充的川北大木偶,是世界唯一大木偶艺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从韩国平昌冬奥会的熊猫队长,到牛年春晚的机械大金牛,川北大木偶一次次令世界惊艳,传递中国文化自信。

近日,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办公室副主任、川北大木偶戏编剧李洪波向封面新闻讲述了川北大木偶始于传统、基于创新、成于坚守的故事。

从院坝戏到惊艳世界的木偶艺术

中国四川大木偶戏,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纵观川北大木偶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经历了风风雨雨,一代又一代木偶人在此中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李洪波谈及川北大木偶,别有一番自信和自豪。

世上木偶戏几百种,大木偶却是川北地区特有。川北大木偶源自四川南充,早期活跃于南充仪陇县。李洪波介绍,川北大木偶最早是家传艺术,是一个家班子。300年前,仪陇县石佛乡有一个以玩大木偶戏闻名的家族——李家班,传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李泗元,川北大木偶的国家级非遗传人,8岁学戏,一辈子都和川北大木偶打交道。早年间他在广袤的川北大地上走村串户,参加庙会演出。晒场院坝就是最好的舞台,幕布一扯,锣鼓一响,演员登台,精彩木偶戏就开始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由私人戏班发展成为县木偶宣传组、县木偶剧团、市木偶剧团、省大木偶剧院。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是川北大木偶戏的唯一传承单位,是集导演、编剧、制作、演出为一体的专业文艺院团。有大型神话木偶戏《玉莲花》《红宝石》《三打白骨精》以及歌舞《花伞舞》《变脸》《长绸舞》《木偶书艺》《千里共婵娟》等一大批保留剧目。多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国际性、全国性的重大艺术活动,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苏联戏剧家奥布拉兹佐夫多次欣赏大木偶演出,在他的戏剧理论著作中,用专门的篇幅对川北大木偶戏详加叙述和赞赏,认为其是“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让大木偶成为有“灵魂”的偶人

大木偶能像真人一样灵动,背后有着难以想像的艰辛。92岁的李发海毕生献身于大木偶造型,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经过研发,李发海、胡心映、鲜光慧、许学术、赵庆,一代又一代的木偶造型师创新制作材料,使大木偶轻巧灵活,省时省力。先是让大木偶五官动起来,然后在颈部装了一个制动机关,使其头颈能像人一样转动。通过杠杆原理,让木偶的腰也活动自如。大木偶在制作上的创新,很快给表演创新带来无限潜力。

大木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一个主角木偶,身上有8-10道机关,2-3名制作师,至少要花半个月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一台80分钟的大戏《龙门传说》,四五十个角色,7名制作人员在40平方米的小房里工作了整整16个月才完成。

“川北大木偶的传承发展分两大体系,表演体系和制作体系。”李洪波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川北大木偶发展到现在,艺术特点鲜明,体型高大,但非常灵活。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形成人偶同台,亦假亦真、以假乱真的艺术风格。大木偶造型生动、酷似真人,表演生动细腻,能穿衣解带、拂袖掸尘、吹火点蜡、吸烟喝茶,且五官四肢灵动,能下腰叩首、舞刀弄剑、吹拉弹唱,尤其在表演神话、童话、特技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而木偶制作上,传承300多年,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头、口、鼻、眼、形态、手等体系。

李洪波说,在演员和造型师心里,大木偶是有“艺术灵魂”的偶人。

出访多国问鼎世界木偶艺术殿堂

1987年,《玉莲花》作为文化部交流节目出国演出,就此,大木偶开启系列惊艳之旅。曾先后赴俄罗斯、美国、英国、芬兰、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每到一地,都令观众叹为观止。

《千里共婵娟》节目荣登2013年文化部春节电视联欢晚会;2018年2月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文艺表演中,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惊艳亮相,赢得世界喝彩;央视牛年春晚上大木偶稻草人、大木偶机械金牛登台,向全球华人贺岁。

川北大木偶走向世界,问鼎世界木偶艺术殿堂。川北大木偶因此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充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确定为“国际木偶艺术周”主办地,今年10月,艺术周将再次在南充举办。

“现在川北大木偶处于一个传承有序的状态,剧院内,我们有计划有安排地让年轻人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剧院外,在南充市委市政府关心下,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办了大木偶与皮影传习班,目前有学生近60人,分为表演班和制作班。”李洪波表示,川北大木偶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不遗余力去推广传播大木偶这个非遗文化,跟市场接轨、跟时代接轨。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来源: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