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4日电 (记者 孟湘君)拜登成为美国总统后的首次亚洲行,终于在其上任16个月后姗姗来迟。此次“限量版”亚洲行,直接把出访国家“精简”到了两个——日本和韩国。
虽然到访国家数量少,要干的事可不少。美国人一向无利不起早,拜登此次亚洲行一切都为了服务美国“重大战略”布局,主要奔着三个目的而来:
一、把日韩拉到一块来,招呼两国“上车”。
二、划个名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大框,把亚洲国家框进去。
三、美日印澳“小聚会”,再商安全议题。
来者不善?多方分析指出,美国“印太战略”的本质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充斥着危险的冷战思维,而试图依托“印太经济框架”针对中国,其计划将处处受挫,举步维艰。
【美日会谈很关键】
当地时间5月23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日本共同社、日本放送协会(NHK)、《日本经济新闻》等主流日媒争相披露会谈内容:
·两国将确认,在东亚,将“不容许凭实力改变现状”;
·两国将“监视中国海军及中俄联演动向”;
·强调美日同盟重要性,拜登称美国“防卫日本决心不动摇”;
·强化美国以核武器和常规战力参与日本防卫的“延伸威慑”;
·联合国有必要改革,美国将“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下一任轮值主席国,日本将在广岛市举行2023年G7峰会……
“亮点”太多,不妨先从几个关键词切入:
第一,监视中俄。
这一回不含糊其辞了,日本首相岸田透露,对象很明确,中国、俄罗斯;内容很明确,海军、联合演习。
美日认为,俄目前在乌克兰的行动是在欧洲“凭实力改变现状”,把这套逻辑搬过来,将中俄设定为同一类监视对象,中国就成了亚太地区的“假想敌”。只能说,美日一些政客至今还崇尚以对抗为目的的冷战思维,无视和平发展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主旋律,除了“迷信”,还相当“自信”。
当地时间4月5日,美军方高层就2023财年国防预算出席国会众议院听证会。 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不仅如此,一些被披露的讯息似乎预示了更危险的动向。2022年美国防预算案附加文件中称,计划“慷慨资助太平洋遏制倡议”71亿美元,优化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存在、能力及行动。美国《国防》杂志也援引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克拉克的发言称,印太地区正成为该部“重点关注”对象。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科技办公室主任桑德斯指出,美军优先转向印太地区,意味着将在与以往地区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行动,需解决在丛林和亚洲大型城市等高温高湿条件下导航,以及特种部队与空、海军间协调行动等问题。
给美军拨钱、考虑美军行动环境这种细节都规划出来了,下一步会是什么?
第二,加强核武威慑。
美日两国首脑坐下来,谈怎么用核武器“防卫”日本,也算是桩新鲜事。拜登这次来,一是重申对日本的承诺,即美国“核保护伞”不会失效;二恐怕有意问日本要承诺,如果美国要和日本“共享核武”,你得同意让我运进去。
实际上,1967年以来,强调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就被视为日本国策,如贸然引入核武,必然民怨滔天。2022年3月,一些日本政客鼓吹美日“共享”核武,日首相岸田文雄与防卫大臣安信夫就不得不表态称,日本不允许在自己领土上部署美国核武器。
上回“混”过去了,这回美国总统亲自出马,而左右为难的,还是岸田。岸田等人要把G7峰会放到广岛这座曾被美国原子弹夷为平地的城市开,的确“用心良苦”。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方是考虑到俄乌冲突,认为“有必要强调核武器的威胁和裁军与和平的重要性”。日本想“无核”,美国却想强加“核”,在原则性问题上,日本也不得不推拉攻防啊!
总之,美国如果把核武器运到日本,日本必然被绑上“战车”,成为亚太地缘对抗的“排头兵”;此举也将引发周边多个拥核国的警惕,徒增核对抗风险。
第三,支持日本“入常”。
就在差不多一个月前的4月2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列支敦士登代表83国共同提交,有关安理会否决权问题的决议草案。
该决议通过后立即生效,规定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任何一个或多个使用否决权,联大10日内会自动召开会议,所有成员国可审查、评论行使否决权一事。这是联合国大会一项史无前例的行动,被认为是针对俄罗斯,也象征着联合国“改革开始的信号”。
资料图: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会。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资料介绍,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会员国总数2.6%。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就想修改联合国宪章以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其不可能摆脱“特殊国家”身份,“入常”之路艰难。通过“金钱外交”拉拢游说部分国家后,日本多次当选非常任理事国。
如今看来,日本还在做“入常梦”。本次美日首脑会谈中提及,两国首脑认为联合国“有必要改革”,而美国将“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此言一出,拜登前脚刚到访的韩国就不乐意了。韩国外交部官员23日称,韩方认为,安理会改革应沿着提升民主性、责任性、代表性等方向进行。
这不是韩国“争风吃醋”,而是日本作为侵略中、韩等国的二战战败国,如果都能“入常”,这意味着挑战底线,推翻以二战结果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兹事体大。
【拜登终于“官宣”】
在与岸田谈完后,拜登当天下午就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官宣了这个外界猜测已久的重磅消息。
来看看IPEF有哪些初始成员:
美国
韩国
日本
印度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泰国
越南
文莱
“四方安全对话”参与国,美日印澳4国到齐;除去远隔重洋的英、加,以及美国自己,“五眼联盟”2国出列;再加上7个东南亚国家,13国组成了首发阵容。
2021年10月,拜登政府提出构想,替代拜登前任特朗普在就职当天就宣布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建立IPEF,作为美国与印太国家强化经济关系的基础。
其包括四大“支柱”:“对外贸易及数字资源”、“清洁能源、去碳化及基础设施”、“供应链强韧化”、“税收与反腐败”。
韩联社援引分析称,IPEF具有将中国挤出全球供应链的“反华联盟”性质,尤其是在韩国具有技术优势并与中国形成竞争的半导体、电池领域,美国或争取构建排华供应链。
分析指出,拜登之所以选择将日本作为该框架的“首发站”,也是希望借日本带动更多亚细安国家加入。
【计划“举步维艰”?】
然而,国际舆论认为,拜登政府所倚赖的这一框架,难以在亚太地区获得成功。
一、口惠而实不至。
据分析,IPEF不是一项降低关税或以其他方式开放美国市场准入的传统贸易协定。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期待向美国出口,在美国国内,反对降低关税的意见却根深蒂固,理由是担忧本国就业机会遭威胁。
路透社指出,美国不太可能给出具有约束力的承诺,难以为相关国家提供现实利益。由于缺乏实质内容,亚洲国家和贸易专家对该框架反应平淡。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以《拜登经济计划在亚洲举步维艰》为题指出,IPEF缺乏明确贸易条款,可能使其前景黯淡,尤其在东南亚。
二、不符合该地区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
《华尔街日报》分析,没有市场准入措施,IPEF会成为美国及其富裕盟友的又一个“俱乐部”。
俄卫星通讯社指出,虽然美国将东盟空间视为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重要平台,但在5月12日至13日举行的东盟-美国峰会上,白宫宣布价值1.5亿美元的合作计划,对东盟的关注度增长平均到每个成员国,只有1500万美元。
俄专家指出,美国“痴迷于地缘政治优先事项”,甚至没有与东盟讨论如何为亚洲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以及推进对东盟至关重要的现代化和发展问题。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卡尔文·成表示,为何“发展中国家要采用富裕发达国家强加于他们的标准”?通过这一框架,可以感受到“依赖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的挫败感”。
美媒报道拜登公布新的印太经济框架,目的在于对抗中国。图片来源:“今日美国”网站报道截图
三、更多国家不愿选边站。
日本舆论留意到,一些亚细安国家对IPEF持保留态度,是因为这个框架被指在经济上牵制中国,作为“中国包围网”的一个决策。报道称,美国若只建立一个以本国为中心的多边框架,预计参与度不会积极。
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关系讲师黄谭生表示,河内不愿“美国干预越南的国内政治”。拜登政府在促进与地区国家的关系时,“优先考虑民主价值观”,让许多越南人对与美合作持怀疑态度。东南亚国家的共同立场,也是试图避开大国斗争。
印度《德干先驱报》等印媒23日披露,由于印度不希望被视作“为了抗衡中国而加入”,美方修改了IPEF启动的官方文本,以“减轻印度的顾虑”。印度总理莫迪随后才同意参加该框架启动仪式。
印度总理莫迪。
四、该框架不可替代性弱。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工业部部长阿里对路透社表示,该国将决定考虑加入哪些IPEF支柱。他指出,IPEF“不是更全面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替代品”。
特朗普退出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TPP后,美国一直没有回归其“继任”的CPTPP。
分析师指出,如果说美国未加入的CPTPP是亚太地区贸易协议的“黄金标准”,那么IPEF差不多就是去掉了协议方面的内容,只留下标准。仅靠标准,要让亚洲国家接受,能走多远?(完)
[责编:曾璇]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