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干货 | 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知多少?

Ethnic Chinese Business Success

上周,胡润与企业家们在英国伦敦发布了《瀚亚资本·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2015》,榜单显示:崛起的海外华人群体遍布全球,他们实力强大又至关重要,与中国大陆的企业相辅相成,绽放华人之光!

中国大陆近年来经济的强劲发展,除了有赖于其自身的迅速发展,也包括了海外华人企业力量的接轨与结合。

这些海外华人企业家,不少是来自中国的移民或移民后代,他们凭着华人的勤劳、智慧与拼搏进取精神,艰苦创业,逐步扩展成今日的庞大企业。

早在2009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显示,全球华商总资产约3.9万亿美元。根据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曾发布的海外华人经济研究报告亦指出,超过七成东南亚上市公司由海外华人企业家控制。虽然这些数据统计只是一种推断结果,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海外华人资本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实力。

台商

制造与科技产业领航者

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台湾过去5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为主要轨迹。其中,台湾的民营企业扮演着更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成功企业更是传统产业转向技术密集的制造业和科技产业

以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为例。这个由王永庆、王永在兄弟创办的公司,业务横跨塑胶、纺织、石化、电子、能源、运输、工务、生物科技、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集团营收曾高达2兆台币。王永庆原是农民出身,靠经营米店生意起家,他大胆转向技术要求高的塑料工业发展,更进一步朝向高附加值产品及精密化学工业发展。这种转向,令企业不断在塑料和石化工业拓展,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地位。

近年来大力在中国大陆发展,打造鸿海王国的郭台铭,靠着科技制造业起家。不过郭台铭坚持只做零件供应商,促成了鸿海与苹果、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国际电脑科技公司的良好关系,其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富士康龙华基地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工厂。许多崭新的科技产品都是从这个工厂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台湾企业家将触角迅速向大陆、东南亚转移,在台湾以外其他地方设立巨型工厂,是该地区企业家发展的一大特征。只不过当世界人力成本上扬,这些企业要如何继续维持“品质好、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将是他们的一大挑战。

港澳商人

房地产支撑香港经济发展

高度自由化的香港经济主要以贸易、金融、服务业和地产业为主导。其中不少企业又是以房地产起家。

上世纪50年代,著名企业家霍英东投资兴建当时香港最高大厦——蟾宫大厦,开创“分层出售”、“分期付款”,“卖楼花”等售楼方式,为香港地产业发展带来革命,加速了整个香港地产市场的繁荣。步入上世纪70年代,香港更进入了房产地产狂潮年代,造就了现今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李嘉诚、李兆基、郭氏兄弟和郑裕彤。

李嘉诚是众所周知的华人首富。1958年,他在港岛北角购地兴建12层高的“长江大厦”,正式进军地产业。上世纪60年代,香港爆发银行危机和政治骚动,地产业陷入低潮。他看准前景,大量吸纳被贱价抛售的物业,以此奠定了他香港首富的基础。

郑裕彤是香港新世界集团创办人,也是周大福珠宝金行创办人周至元的女婿,1956年他继承了周大福,将公司发展成钻石进口公司,他也成为了香港“珠宝大王”。

离香港只有1小时船程的澳门,主要经济产业为博彩业,这也使得“澳门赌王”何鸿燊成为该地区的代表企业家。何鸿燊在澳门博彩专利权开放之前,经营澳门娱乐赌博公司,在澳门博彩业独占骜头。上世纪70年代,他又创立信德集团有限公司,将业务推广至航运、地产、酒店及娱乐等多行业。

有鉴于房地产和博彩业的波动起伏大,港澳企业家在致富后,往往都会带领他们的家族朝往其他行业领域多元化发展。除了开拓更多市场机遇,也能进一步巩固他们的企业王国。像李嘉诚儿子李泽楷就创办香港电讯盈科,是香港最大的电信、电视、互联网和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

东南亚华人

从商帮关系到多元化发展

因区域政治与地理环境的差异,东南亚海外华人企业家与大中华区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其中,东南亚海外华人大多是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和江苏、浙江一带的移民。移居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或印尼后,往往结成不同的商帮群体,利用业缘和物缘关系取得发展。这些海外华人企业家,一般都是靠贸易等服务性行业,或是橡胶、棕油及锡矿业等种植业及开采业发迹,并利用东南亚地区上世纪50年代起的经济迅速加快时机而崛起。

比如新加坡大华银行荣誉主席兼顾问黄祖耀,出生于福建金门,年幼时在父亲黄庆昌带领下,跟陈六使等福建帮富商建立关系。早期,大华银行主要也是为新加坡的福建社群提供存贷款业务。但他通过并购广东帮和客家帮等社群的银行,让大华银行加速成长,成为新加坡的三大银行之一。

长居香港、积极开拓中国大陆事业版图的“亚洲糖王”郭鹤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早期经营白糖及米粮业务,后来通过多边贸易,掌握马来西亚乃至亚洲白糖市场。上世纪70年代,其家族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成为从事运输、贸易、酒店、房地产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的多元化企业。

印尼地区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华人企业家为林绍良,他是三林集团创办人,早年靠丁香和面粉起家。在累积财富后,成功地与当时的印尼苏哈托总统建立密切关系,涉足地产和金融行业。此外,目前印尼最瞩目的两个企业为黄惠忠兄弟创办的“针记集团”(Djarum)、黄弈聪的金光集团,分别经营的是烟草银行,以及油棕和采矿生意。

海外华商

未来更加现代化的发展

当然,不仅是台商、港澳商与东南亚华人企业家备受瞩目,欧美华人企业家群体也逐渐崛起。整体而言,海外华人企业过去以单一行业的家族企业居多,随着企业集团性的成长,一些企业逐渐接受现代化的经营思想,如雇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等。比如,新加坡李氏家族拥有的华侨银行,就是由香港银行家钱乃骥负责管理。

另外,综合企业(Conglomeration)和多元企业(multi industry)也是现在华人企业的趋势,因为这将可达到减少交易成本、促进规模经济和更易取得融资等优势,这从香港四大房地产企业家的发展可见一斑。

从行业类别而言,随着中国在内的亚洲城镇化进程以及中产阶级规模增长,预期海外企业家推进的两大行业趋势,一是城市建设相关行业,包括房地产、基础建设、能源和电信等;一是消费服务行业如食品餐饮、社交媒体及网购和服务行业。这些都是可关注的海外企业动向之一。

文| 周文龙HURUN编辑| 陈飞林

微信编辑| DianaHURUD来源| 《胡润百富》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