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又一家开业!外资医院扎堆落户上海

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由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旗下公司独资建立的上海莱佛士医院正式营业。

作者|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外资医院扎根上海了

近日,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由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旗下公司独资建立的上海莱佛士医院正式营业。

据了解,上海莱佛士医院是由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和上海陆家嘴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的国际综合性医院。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超7万平方米,拥有包括套房、单人间和双人间病房在内的400张床位,提供内科、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和中医科等高端医疗服务。

根据现阶段医疗市场需求和医院运营计划,一期开放使用100张床位和4张牙椅,之后根据医疗市场需求院方将逐步放开剩余床位和牙椅。与新加坡旗舰医院一样,上海莱佛士医院也将采用团队行医模式,酒店式管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

公开资料显示,莱佛士医疗集团为新加坡的私立综合医疗集团,成立于1976年。莱佛士医疗集团创始人之一,莱佛士医院董事长、总院长吕俊旸为医生出身,是新加坡享有盛誉的医院管理专家之一。

位于新加坡的莱佛士医院是新加坡最早通过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医院之一。据悉,莱佛士医疗集团于1997年4月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业务涵盖医院、家庭医生、牙科诊所等服务。

在2019年上海莱佛士医院的封顶仪式上,吕俊旸透露,早在2010年,集团就在上海开设了医疗中心。而莱佛士集团官网显示,其医疗服务布局已经落地国内多个城市,目前已有3家医院,分别为北京莱佛士医院(诊所翻新后升级)、重庆莱佛士医院、上海莱佛士医院;旗下诊所分别落地大连、天津、深圳、上海、南京、香港等城市。

政策放开,一批外资医疗机构落户上海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上海莱佛士医院由莱佛士医疗中心(香港)全资控股。实际上,在上海,像莱佛士医院这样的外资医疗机构并不少见。

2021年4月,上海市卫健委官网更新了上海市外资医疗机构名单,公布了31家外资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名单所指外资医疗机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外资独资医疗机构(含港澳台资)。

据了解,自2000年,原卫生部与外经贸部联合推出《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中方在合资医院中的持股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迫于准入门槛,国内很少有外资独资医疗机构项目落地,大都是以合资的形式。以上海外资医疗机构名单为例,其中外资(含日资、港资、新加坡资等)比例占到70%左右的有13家。

对此,哥伦比亚(中国)CEO、长期在国内担任外资医疗机构职业经理人的陈美兰曾表示,外资公司在中国更倾向于独资开办医院。

政策也在持续开放,2010年10月,原卫生部联合商务部出台的《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管理办法》,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的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和海南设立独资医院。政策开闸后,内地首家台资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于2012年6月26日正式开业。

2013年,上海自贸区建立,外资独资医院再次出现了转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暂行办法》,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及批业有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2015年,上海自贸区第一家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日资)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成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港澳台除外)。2017年,上海首家三级医院规模综合性外资医院——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正式开业。

外资办医,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近年来,无论从政策还是市场机遇来说,上海的外资办医都不断迎来利好。

2018年,上海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其中提出,鼓励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根据消费升级趋势,提供个性化高端服务,增强医疗服务竞争力,积极应对国内医疗需求外流现象。

2020年8月,上海市卫健委公布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84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上海市进一步鼓励引进国外知名品牌的医疗投资集团、医疗机构,举办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鼓励发展管理、服务模式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合作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同时,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了上海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及培育机构名单,其中有7家外资医疗机构上榜,包括上海华顺医院、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上海德达医院、上海新瑞医疗中心、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上海首尔丽格医疗美容医院和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

据了解,鼓励高端优质医疗的发展,再加上上海本身的外籍人士与高净值人群占比较大,商保发展较好,形成了外资办医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以及外资办医本身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或有优势的情况下,上海的外资办医同样也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作为全国优质医疗资源的高地,本身就有很多公立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丰厚,再加上海本土社会办医的挤压,医疗行业势必呈现竞争激烈的态势,这种情况下,外资医疗机构要想分得一杯羹并不十分容易。

圆和医疗运营总监周璐靖曾参与多家高端医疗机构筹建,她认为,因为国情不同、设置标准不同、流程不同、政策法律不同,诸多因素迫使海外优秀的运营理念、诊疗流程、服务流程、基建流程等必须进行一轮“痛苦”的本土化。

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院长张澄宇曾表示,外资进入中国医疗市场需要先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站稳脚跟。对于外资医疗机构来说,除了投资政策、理念差异上的障碍需要扫清外,在未来,更亟待解决的还是医保接入、医生职称互认、医疗设备购置审批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医生或者说医疗团队、患者、品牌的本土化选择也都是外资办医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到植根于“本土”、面向本土患者,再结合自身优势,才能迎来不错的发展。

附:上海市外资医疗机构(点开可查看大图,来源:上海市卫健委官网)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