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何林:戎马倥偬抒壮志 披肝沥胆写春秋

2018年 5月3日,来自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的记者上门隆重采访了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何林。何林是深圳基建工程兵的活跃人物,也是我们熟悉的战友,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位退伍老兵,何以让香港两家闻名遐迩的媒体如此青睐?日前,大型历史文献丛书《特区不会忘记》编委会的记者为他撰写了一篇长篇人物通讯,我们从这篇洋洋万言的长篇文章中可以更全面更立体地去认识一下这位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何林。

2018年5月3日何林接受香港大公文汇报李望贤记者的登门采访

何林,男,汉族,1948年出生于四川省西充县鸣龙镇。中共党员,初中学历。1969年4月应征入伍,在重庆市綦江县基建工程兵第206部队1中队服役,1978年7月调至北京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后勤部营建办公室,参加过新疆钢铁厂筹建、河北唐山震后建设。1982年调到深圳基建工程兵00019部队机关物资科,1983年9月15日随2万基建工程兵部队在深圳集体转业。历任深圳市一建工贸公司贸易部部长、四川省南充地区新型燃料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深圳市裕达贸易公司业务经理、深圳市创新实业公司副经理、深圳市建筑设备材料进出口总公司第五支部党支部书记,先后参加了深圳市船舶大楼、直升飞机场、市民中心、邮电信息枢纽大厦等工程的物资供应。1999年在深圳市从事个体经营,开展五金批发业务,2005年8月提前退休,2012年编写出版《岁月情怀》画册、散文著作。

2018年5月10日何林接受《特区不会忘记》编委会记者张玲玲采访,谱写特区建设与发展途经坎坷而不平凡的辉煌历史

辉煌的人生不是如海浪般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川流不息。他是一名倍受人们尊重的基建工程兵,先后辗转于四川、河南、河北、广东等地,在部队立下赫赫战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以实干家的睿智,智者的风范,和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战友一起开赴深圳,成为特区建设的开路先锋和拓荒者,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栉风沐雨、风餐露宿,把一个人迹罕至、满目萧条的边陲渔村打造成车流成河、巨厦穿云的国际化大都市。他既是深圳改革和发展的参与者,又是深圳繁荣与芳华的见证者。如今,已至古稀之年的他,又投身创作艺术,编写出版反映基建工程兵生活历史的《岁月情怀》画册、散文著作,续写人生的辉煌篇章。他就是原深圳市建筑设备材料进出口总公司创新实业公司副经理何林。

何林原所在工作单位深圳市建筑设备材料进出口总公司及四川省南充地区新型燃料开发公司,南充地区农工委的任职文件

年近七十岁高龄的何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待人谦和。谈起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思路清晰,口若悬河。走近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那颗淳纯朴善良的心、那份令人感动的真诚宽厚。

苦难岁月,宝剑锋从磨砺出

“濯足万里流,振衣千仞岗。”人生是一种经历,生命则是对经历的一种深刻感悟。有人说:“与一位善于感悟生活的人对话,就如同读一本好书。”与何林交谈,如同翻动着一本感悟生命力的诗卷……

西充县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南部,由于西充山而得名,是南充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有中国西部农业公园之称。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948年12月20日,何林便出生在这里一个普通贫困的农民家庭。

家乡旧住宅没钱盖新房、用风化石干打磊筑墙、篱穿壁漏四面透风、家境一贫如洗、旧住宅是几代人的窝居

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没有欢乐,没有歌声,更没有神奇般的童话,留在他记忆中的只有凄楚的空怅和一个个还不该由他解答的人生难题。家中共有兄妹四人,何林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三个妹妹。在那物资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挣工分艰难维持生计,家里常年缺吃少穿,一贫如洗。

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转眼间何林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家里依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的父母依然通过艰辛积攒,把他送到学校读书。而他有两个妹妹上学机会却被无情剥夺,一方面因家里实在交不起学费,另一方面因家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令何林对两个妹妹终生充满愧疚和感激。

家中共四姊妹,有三个妹妹,何英、何连、何菊、其中两个妹妹不识字(图中右2何英、右3何连)右起1:妻子马泽秀、大妹妹何英、二妹妹何连、幺妹妹何菊

何林上初中时,正值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到处都是搞“串联”的学生,但他却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发愤读书,阅读了许多历史名著和启蒙进步的书籍,中华优秀文化哺育他爱国爱民、勤奋好学、负责认真、严于律己、真诚待人的禀性。他尤其对美术和体育非常感兴趣,擅长画画和玩单双杠。

1968年8月,年仅51岁的父亲何久松不幸病逝,家庭失去顶梁柱,母亲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使这个本身就十分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作为家中的长子,也是家中惟一读过初中的文化人,何林决定帮助母亲支撑门户、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969年4月1日,何林在西充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基建工程兵战士,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1969年4月1日重庆市綦江县新兵入伍时的照片。前排左起:何林、马万雄、廖祖田、后排左起:任长海、姚绍军、李光正

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涉世之初的苦难经历,使何林早早地体会到世事的离乱与艰辛。生活的磨难,不但炼就了他的胆识和意志,也培养了他坚韧刚毅的性格和正直高尚的品质。他深信:只要好好做人,努力做事,好好学习,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热血军魂,南征北战立战功

据何林介绍,基建工程兵是一个特殊的兵种,成立于1966年8月,在我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特殊年代,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主要担负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施工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其使命为:以工为主,能工能战,双重领导,同时承担地方“三支两军”工作。

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酿造厂部队支左留影。左起:何林、冯帝学(主任)李友先(厂长)及陈易联战友

1969年4月,何林在重庆市綦江县基建工程兵第206部队75分队当战士,投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206部队在重庆市綦江县的“三支两军”工作,执行“支左”任务。何林作为驻军代表,负责綦江县农机厂、针织厂、东溪酿造厂、蔬菜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县林业局、工商联、影剧院等单位的“支左”工作,主要工作是抓革命、促生产、维稳、安定团结、深入贯彻执行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叫“支左”。在此期间,何林和战友们一起,认真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大仗的伟大指示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970年5月重庆市綦江县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206团1中队支左四班集体合影。前排左起:排长刘福和、连长牟文祥、指导员余发新、班长雷富阳、中排左起:战友周业明、向良顺、陈茂春、苏月明、后排左起:李中强、柯亨堂、何林、邵泽益、黄厚平

由于何林聪明能干、团结战友、忠厚老实,得到部队领导的赏识,1970年他被调到基建工程兵第206部队一中队连部办公室,担任文书、宣传员、统计员工作。白天,他一大早帮大家打好开水,然后拿着大喇叭到施工现场宣传,出板报;晚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绘画方面的特长,把工地上的好人好事整理成幻灯片,部队放电影时就给战友和老乡们播放展示。

第206部队一中队连长、营长、副团长牟文祥非常欣赏何林,其子牟凤彬是上海著名电影演员,曾出演多部电视剧,在电视剧《还珠格格》影片中扮演麦尔丹、香妃的情人。当时,何林经常出入牟团长家中,逗年幼的凤彬玩耍,1998年,何林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看到牟凤彬,倍感喜悦和亲切。2012年,何林曾在新浪网上与牟凤彬作过交流。

1971年,何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基建工程兵第206部队三中队班长,参与西南三线建设,并投入綦江县石梁河庆江机械厂及巴县木洞区明月沱造船厂部队施工任务。三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他们的口号为:一季度开门红是关键、二季度“五一”歼灭战、三季度“国庆节”把礼献、四季度任务提前完。当时讲路线,讲实干,讲奉献,何林不计报酬、常年加班加点,星期天从未休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也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材料物资供应的能手,并跟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在祖国各地都洒下他奋斗的足迹。

1974年5月24日何林到河南省建委调拨水泥指标,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后勤部为何林开具的工作介绍信

何林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业务能力突出。1973年,部队进入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阳市后,在部队医院营建过程中,何林一直在一区队部做材料员,并被借用到河南省南阳市基本建设工程兵第21支队、河南省南阳市政公司,帮助在郑州、新乡、焦作、洛阳、孟津、三门峡等城市联系铁路运输业务,负责报批部队水泥物资车皮运输计划。

何林在原北京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及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机关工作时,开具的工作介绍信,专职负责铁路车皮物资运输计划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10月份,何林跟随部队赴河北省唐山市赵各庄煤矿,参与部队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材料供应。1977年10月,部队移防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八一钢铁厂建设指挥部,何林在基本建设工程兵第236部队一区队部负责部队施工的材料供应,参与八一钢铁厂的筹建。

1978年5月,何林所在部队改为志愿兵。北京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军级机关)需要一名聪明能干、懂物资供应的材料助理员干部,全团共有100多名材料供应人员,包括干部在内,均报名参加考试,何林脱颖而出,考取第一名。1979年,他被借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兵办,负责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在北京市北苑营建工程、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化工厂、北京市门头沟区栗园庄外贸石板厂的材料采购供应。在北京期间,部队还为何林配备了一台军用吉普车,因业务需要,他经常出差东北三省,先后走遍了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鞍山、本溪 、沈阳等大中城市。同时,他还经常出入兵种、北京友谊宾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及冶金部、化工部、建材部、煤炭部、林业部、中国五矿、国家计委、经委、建委等国家机关部委。

1979年7月2日至1979年底,何林在冶金部大院红楼572房间办过公,(572号房间是原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的临时营建办公室)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何林南征北战、四处奔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青春热血,足迹遍布重庆、河南、唐山、新疆、北京、深圳等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他用平凡演绎精彩,用真诚诠释激情,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演绎得细致入微、精彩纷呈。同时,部队生活也锻造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耿直正义的行事风格,对待挫折永不屈服、百折不挠的性格。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南粤大地,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1982年7月,何林申请调入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00019部队物资科,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圳特区结下不解之缘。

植根特区,奋力勤耕作孺牛

198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在解放军中抽调两万基建工程兵开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何林也接到了南下的命令,7月,他拿着部队领导开的介绍信,只身一人从北京来到深圳,到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00019部队物资科报到。

1982年7月20日何林只身一人从北京南下来到深圳参与特区建设

何林坐了几天几夜的闷罐车,倍受舟车劳顿的痛苦煎熬,终于到达了深圳。然而,他对眼前的景象大失所望:满目荒凉,人烟稀少,道路崎岖不平,蚊虫乱飞,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炎热,人像烤在炭火上的羊肉串……与北京机关高楼大厦、整齐的塔松、漂亮的盆景不可同日而语。既来之,则安之,虽然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但他丝毫没有退缩,第一时间到深圳指挥所00019部队物资科报到。

虽然手里拿着指挥部首长的亲笔信,但深圳指挥所00019部队物资科科长仍对何林的工作能力半信半疑,把他作为科室的编外人员,并把科室多年来在外面的“陈年烂账”交给他,让他去催收,比如科室钢材款已付,但对方迟迟不发货,或者是货款已结算完毕,余款总是长时间收不回来等,一方面当作对他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给他一个下马威。但令人意外的是,何林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水平、扎实的沟通能力,把科室多年来的遗留问题全部解决,不仅赢得了科长的信任,也令同事们刮目相看。当年,他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7年11月9日接受深圳特区报刘启达主任记者拓荒故事采访

1983年9月15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为加强特区建设步伐,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一纸命令,让赴深建设的两万名基建工程兵脱下了引以为自豪的军装,成为投身深圳基础建设的建筑公司职工。他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荒山野岭上移山填海、拓荒造城,成为深圳特区早期建设中名副其实的拓荒牛,是深圳建设的主力军。何林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告别14年的军旅生涯,他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感恩与感激!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快速进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唱响全国各地,国贸大厦曾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何林如鱼得水,他把多年来在部队积累的物资供应方面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的投入到特区的建设中,把满腔热血倾注在那片簕杜鹃盛开的热土,并在各大工程建设中屡立新功。

何林1988年7月1日被中共深圳市建设(集团)公司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历年都单位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1983年9月,何林在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材料科,负责计划统计,材料采购编制等工作;1984年5月,在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内联企业深汕建筑材料公司任业务部副主任;1985年6月在广东大鹏核电服务公司设备材料部做贸易业务;1986年7月,在深圳市一建工贸公司任贸易部部长;1992年5月,在四川省南充地区投资开办燃料工厂,任董事,主研,副总经理,总经理;1993年10月,调入深圳市建筑设备材料进出口总公司,深圳市裕达贸易公司,深圳市创新实业公司,从事贸易业务,任贸易部部长,经理助理,副经理,经济员,助理经济师,党支部书记,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仓储运输,生产销售,以及退休人员的党建工作。1999年6月,何林在深圳市从事个体经营,开展五金批发及零售业务,保本经营,薄利多销。

1997年1月17日何林被深圳市建筑设备材料进出口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再接再厉,争取更大光荣

时间在变,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但何林一心为公、默默奉献的宗旨从未改变。他一直是公司业务骨干,常为公司献计献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先后参与了深圳电子大厦、船舶大楼、红岭大厦、深南路人民桥百货广场、深圳地铁、直升机场、莲花北住宅区、深圳大学、东海花园、市民中心、邮电信息枢纽大厦、商报社、卷烟厂、玫瑰园、同乐大厦、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物资材料供应。他也多次被上级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曾几次出席深圳市建设集团总公司党代会。虽然他在工作的后期,曾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建工程兵,他从无怨言。

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何林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旅途上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几十年来,他像一头勤力耕耘的孺牛,为特区的改革与发展,默默付出,无私奉献。2005年单位全员改制,为党、为人民奋斗几十年的何林提前退休,他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自己的事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著书立说,基建老兵写书传奇

退休之后,何林不会打麻将、不会玩扑克、不会用电脑,更不会炒股投资,每天只会买菜做饭,洗锅刷碗,再就是看电视、睡懒觉,过着平淡而普通的退休生活。

截止目前,何林出版的《岁月情怀》系列图书共三册,最后一册图书《生活打油诗》还在编写之中,预计在2020年底前后出版,到时再与广大读者见面

2012年的某一天,他在房间里打扫卫生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书柜里很多旧照片,这些大小不一、彩色黑白兼有的照片足有几万张,每张照片都具有历史背景和现实纪念意义,经过他的精心归整、分类、打印、编辑,何林萌发了出书梦。

何林老兵退休写书2017年12月22日荣登深圳特区报国防栏目头版

他出画册书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全家人都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健康才是大事,学电脑可以,但不要在电脑前坐太久。儿子立刻买回来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引,手把手的教,但何林当时对电脑操作是一片空白,坐在电脑前,什么字也打不出来,有些指令操作程序,一连教数十遍也记不住,最后搞得儿子几乎失去信心。

何林做事非常有毅力,他相信事在人为,虽然他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水平,但他发扬蚂蚁啃大象的精神,最初打字非常缓慢,三五分钟才能打一个字,Bo Po Mo Go Ke一个字母一个字慢慢地敲,打出来不对就查字典、问家人,直到手指打出血也不停止。设计上遇到困难,儿子就求助浙江杭州婚纱店专业人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本画册如期出版。

漂亮精美的画册一经面世,便受到家人、战友和朋友们的高度赞扬,家里座机、手机,天天电话不断,好评如潮。首战告捷,让何林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成就感!

何林一生四处奔波,但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收藏习惯,他的行李箱里永远带着“红岩”笔记本,笔记本抄写有毛主席语录、报纸摘录及学习心得,还收藏有结婚证、转业申请、税务登记证、挑战书、表扬稿和各类信件等。看着这些珍贵的史料,部队生活历历在目。何林突然萌发出书的强烈愿望,他要用真实的故事、人生经历,编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回忆录,纪念那段难以忘却的岁月,感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10月23日深圳基建工程兵第一批拓荒牛何林的先进事迹,被深圳晶报头版头条霸屏刊载

出书的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老伴说:“老头是不是疯了,初中未毕业就敢写书?” 但何林在写书这事上却不认怂。

写书时,何林在家里有时候也用上了小技巧:“我会假装先睡觉,十点过后把门一关就开始写了。写得有感觉了,常常抬头一看时间,又熬了一个通宵,但我内心是非常充实的。”

在写书那段时间,何林仿佛又找回了在部队时的那股拼劲,不怕苦不怕累,光是写作用的草稿纸就厚达几米,电脑上记录下来的也有几十万字,为了印实当年部队施工、生活的每个细节,他的电话打到部队数百名战友那里一一求证。

老伴看到日渐消瘦的何林心痛了,问他是要写书还是要命?儿子也劝父亲说:“书再写下去身体会透支,会得不偿失……”

何林听到这些劝告后停了两天又开始写了。对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又不懂电脑的老人来说,写书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时为了一个字、一句话,他深更半夜都要起来好几次做笔记,不然会很快忘记。为了写书,他废寝忘食,连吃饭、睡觉、走路时,都在琢磨书中的每一句话,斟酌每一句话中的用语和措词是否精准,全文是否通顺等。为了确保精益求精,书在印刷稿出来之后,他又猛然间发现一个字错误,没办法,所有的书稿全部作废,为此,他多花了2000元,真可谓一字千金,但他一点儿都不后悔。

何林的《岁月情怀》著作,在深圳罗湖书城热销售卖,深受读者喜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2012年12月,何林的《岁月情怀》终于完成,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八章、二十五节、一百五十篇小文章,文章保存时间最长的达45年以上,最短的也有30多年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何林人生中65年的风风雨雨,内容从政治动乱年代的部队生活到后期企业经营、个体经营、管理制度、主持公道、申诉材料、匿名信等,全是他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内容真实、感人至深。

何林在《岁月情怀》中写道:“我们曾经是军人,在建设祖国第一线,与艰苦相伴,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奉献了美丽的青春年华。岁月凝固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闪烁着军人的光彩与豪迈。辛劳和汗水,飞扬着欢笑和激情。回想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时候,那充满诗意的部队生活,我就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深圳市梅园社区为加强基层党建,购买《岁月情怀》图书100册,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党建学习补助资料

书籍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南方都市报以《老工程兵笔记本收藏进博物馆》对何林进行了专题报道,深圳特区报,快乐老年报,多家媒体对《岁月情怀》进行了长篇幅报道;深圳市梅园社区工作站一次性购买100本《岁月情怀》,作为党建教材;四川作家赵泽铭老师,是何林初中的班主任,他在成都师生间对《岁月情怀》品读宣传、新闻发布;何林的战友看了他的《岁月情怀》之后,感慨地说:“看完你的书,总让我想起过去当兵搞基础建设的往事,那真是我们的一段芳华岁月呀。”更令何林高兴的是,战友的女儿罗巧丽,还把《岁月情怀》当作神秘礼物送给她的女儿,让她知道姥爷那代人所做的贡献和传奇的人生……

何林编写的《岁月情怀》著作2014年10月14日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良书播惠九州四海,善举传承千秋万代!为感恩社会,何林积极支持公益事业,面向全国捐赠《岁月情怀》图书,目前全国已有130多家图书馆对该书进行了编号收藏,其中不乏许多国内著名重量级图书馆,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邓小平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基建工程兵回忆史料编委会、深圳博物馆等。

何林编写的《岁月情怀》著作,2014年6月30日被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收藏,起到了知识共享的社会作用。

深圳博物馆在介绍《岁月情怀》时写道:作者何林先生是原深圳基建工程兵,用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深切反映了深圳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变化以及深圳基建工程兵,投入深圳改革开放的激情豪迈和扎根深圳的岁月情怀!

金秋桑榆,笑看人生风云淡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岁月的洗礼之后,何林进入如涓涓细水般的意境,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淡定和从容,面对自己的心灵,感悟淡泊的心境。

何林编写的《岁月情怀》著作,已被深圳博物馆作为重要史料永久收藏,同时已被深圳南方都市作过详细报道,真实生动活泼,感人肺腑!

他在《岁月情怀》的编后语人生感悟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最好的品德是忠诚!最大的快乐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不少人在问自己也在问别人。有人认为有钱、有权便是幸福!其实不然,社会的现实已经告诉了我们、有钱、有权不一定就是幸福。如果心术不正,有了钱、有了权、也是灾难、是祸福,而不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自己的心灵感受,幸福只有自己才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人要学会养生之道,每个人都需要健康长寿!人需要钱,但钱不是万能,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2018年8月7日接受深圳电视台公共频道康伟良、邓旭等记者采访何林编写出版《岁月情怀》的精彩故事

何林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妻子马泽秀是非亲表妹,两个人相依相伴、风雨同舟,共同走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他有一双非常优秀的儿女,均聪明能干,事业有成,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建功立业。儿子何小飞在外资企业做高管,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女儿何小军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在本市工作。小外孙女沈薇君聪明漂亮、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文采飞扬。小孙子何书飏六周岁上幼儿园,天真活泼,非常可爱,何林非常疼爱他(她)们,这种隔代亲情如陈年美酒,甜美醇香。

2018年12月7日何林接受深圳电视台壹深圳网络媒体中心采访,主题内容为《与时代同行》基建老兵自著畅销书,记录改革开放40年生活变化

何林喜欢与退伍老兵联谊聚会,喜爱旅游、放松、健身等有益活动。一家人经常在一起外出旅游、尽享天伦之乐。目前已走遍国内大好河山及境外部分国家和地区,感受异域不同的风景和文化,在旖旎的风光中放飞心情,感悟生活,畅享人生!如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拉斯维加斯、瑞士少女峰大雪山、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圣母院、俄罗斯莫斯科、捷克布拉格、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摩洛哥风景港湾、梵蒂冈大教堂、新西兰皇后镇、日本富士山、阿联酋(迪拜)、加拿大温哥华,越南胡志明市、英国牛津大学、新、马、泰、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10月何林和马泽秀(妻子)由儿子带队参观世界联合国大楼

何林的人生很平凡,既没有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的故事,又没有惊天动地、光辉灿烂的英雄业绩,更没有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金子招牌。但是,他的人生从不平铺直叙,轻描淡写,而是惊涛骇浪,浓墨重彩。从天府之国四川,到山城重庆,到中原大地河南,到西北边陲新疆,到北方瓷都唐山,到首都北京,再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用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作主题,谱写了一曲曲惊世骇俗、荡气回肠的华彩乐章。

2018年9月10日,湖南卫视摄制组在何林家中为何林拍摄大型组合纪录片《相爱40年》

回眸何林的人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像一头拓荒的孺牛,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如今,他依然行走在特区改革和发展的大道上,用智慧书写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生!

本文大部分资料摘自《岁月情怀》图书

文章来自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

作者:杨柳清

供稿:何 林

编辑:余丽梅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欢迎关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