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红黄蓝更名转型 换个马甲求生存

Singlish,即新加坡英语,是正宗英语与广东话、潮州话、马来语的混合。一段时间以来,源自新加坡的「国际」幼儿园品牌纷纷北上捞金,使无数本土幼儿园青睐。譬如深陷虐童丑闻不能自拔的红黄蓝,匆忙换上个Singlish洋名,但真可以就此咸鱼翻身吗?

本文由传习邦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关注传习邦,深刻洞察教育行业。传承学习,教育兴邦。

撰文 | 兔-Usagi

编辑 | Ron

学前教育新政,阻断了民办幼儿园80%的发展空间。在一些家长眼中,中高端幼儿园、亲子教育机构,若不带「洋名」,便怎么看怎么不正宗。洋品牌、洋马甲,为幼儿园、亲子园不言自明的潜规则。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曾为一个源出「本土」的异类,如今亦无法免俗。

在股价两次腰斩(从上市之初的7.42亿美元,缩水至2.37亿美元)之后,红黄蓝决定换个马甲洗白,实现另类转型+新生。

– 1 –

引入Singlish,换个马甲生存

传习邦注意到,2月4日除夕当天,红黄蓝也忙着「辞旧迎新」:斥资1.24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一家民营儿童教育集团70%的股权。并购完成之后,红黄蓝的英文名称也将由RYB Education,变更为GEH Education——对应的中文名称是否更改,尚未可知。

红黄蓝创始人兼CEO史燕来说,新加坡并购对象的国际英语和双语课程,与红黄蓝原有的幼儿园、亲子园业务产生「巨大的协同作用」,能增强红黄蓝在中国核心幼教市场的竞争优势

红黄蓝创始人兼CEO史燕来

新加坡主要是华人社会,英语为通用语言,独创「新加坡英语(Singlish)」,即:英文词汇+混合语法+中文语气&语调。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梁智强的《小孩不坏》在国际电影圈风靡一时,生动展现新加坡教育的困境、Singlish独具特色的风味。在全球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英语水平排名(2017)中,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五,领跑亚洲。

正如51Talk「创造性」地引入菲律宾外教,红黄蓝也创造性地引入新加坡的国际英语、双语课程,豪赌未来,另辟蹊径。

新加坡蕞尔小国,最出名的幼教机构为上市公司迈杰思幼儿园(MindChamps Preschool),创始人兼董事长、CEO詹富安以学习思维、创意思维、冠军思维的三位 一体幼教理念布道全球华人,并与资本大鳄首控集团联手,北上中国,开疆拓土。

2017年10月迈杰思上市之际,据调研机构Converging Knowledge的数据,在月费1700新元的高端幼儿园中,迈杰思市占率38.5%,第二名Busy Bees市占率26.4%,第三名EatonHouse市占率5.5%。

即使是Singlish,红黄蓝无缘结盟龙头老大迈杰思,只能在二、三线品牌中寻找盟友,谈不上亚洲区域的拓展,实际上就是为自己找个马甲,逐步替代口碑覆水难收的「红黄蓝」。

– 2 –

GEH落户苏州,只有一所幼儿园

根据红黄蓝公布的英文名称GEH在新加坡幼教集团中搜寻,可以发现含有GEH、EH缩写的幼教集团有两家,不出意外的话,红黄蓝的「绯闻」对象便为二者之一:

一为新加坡环球教育集团(GlobalEduHub),在新加坡、澳洲、中国拥有和管理40多家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旗下14个品牌,其中最出名的幼儿园品牌为妙百睿(Mulberry Learning),采用心智习惯教学法、瑞吉欧教学法,提供精英式幼儿双语学前教育。2016年,环球教育集团进入中国寻找机会,并与瑞领资本结盟。

2017年2月,苏州姑苏区政府与环球教育集团、瑞领资本订立三方协议,环球教育集团中国区运营总部落户姑苏区,瑞领资本与姑苏区教育投资管理公司合作成立1亿元的姑苏区教育产业投资专项基金,三方设立50亿元教育母基金并落户在姑苏区。

另一家带有EH缩写的新加坡学前教育机构为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EtonHouse),创立于1995年,在全球开办了100多所幼儿园和国际学校,主张个性化课程设置,倾听孩子的「100种语言」。2003年,新加坡伊顿进入中国,在全国开办30多所伊顿幼儿园、国际学校。

由于有伊顿公学的大名,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伊顿」幼儿园泛滥。2017年10月,新加坡伊顿打赢了针对北京伊顿国际教育集团(EtonKids)的商标官司,拿下了在中国独家使用「伊顿」名号的权益。当然,北京伊顿并未因此改名,仍在用「伊顿国际幼儿园」的名号,在全国17个城市扩张。

不同的是,新加坡伊顿采用瑞吉欧教学法,北京伊顿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两个「伊顿」与真正的伊顿公学(亨利六世1440年创办)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这便是国内学前教育乱象的一种。

对于红黄蓝而言,要不Global EduHub,要不EtonHouse,总算可以拥抱Singlish的「国际大牌」,一举摆脱「红黄蓝」的尴尬。

– 3 –

小区配套园整治,红黄蓝也是重灾区

Singlish + 洋品牌,能为长期以「本土」为号召的红黄蓝,创造更好的未来吗?

红黄蓝在纽交所敲钟上市

在2017年11月虐童事件发生之前,红黄蓝是一个成功故事。当年9月,红黄蓝在纽交所敲钟,成为国内第一家独立完成IPO的学前教育机构。IPO当天,红黄蓝以高于原定价区间的18.5美元发行,首日收报25.90美元,大涨40%,总市值7.42亿美元。在虐童事件发生的11月22日,红黄蓝股价收报26.7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4%。

11月23日,红黄蓝旗下的北京朝阳区新天地幼儿园爆出虐童事件,资本市场给予红黄蓝当头棒喝,股价一度暴跌40%。此后,红黄蓝被迫进入漫长的「整改」,一度暂时中止幼儿园、亲子园加盟业务,并斥资升级安全体系,设置首席安全官、安全监督委员会,提升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受虐童事件影响,2018年1-3月,红黄蓝亏损230万美元;2018年上半年,净收入同比下降62.3%。

在传习邦看来,可以说,虐童事件是红黄蓝的分水岭,由盈利转为亏损,由中产阶级趋之若鹜的中高端本土幼儿园品牌,变成万人唾弃的虐童狂魔。

2018年11月15日发布的学前教育新政关上了幼儿园资本化的大门,红黄蓝第二次遭遇股价腰斩的厄运,一度暴跌60%,从此踏上漫漫熊途。2019年新年伊始,小区配套园整治强势袭来,与地产业密切关联的红黄蓝再次处于强制监管的镁光灯下。

截至2017年底,红黄蓝在全国开办了85家直营、210家特许经营幼儿园,以及953个亲子园。2018年第三季度,红黄蓝 营收3530万美元,同比下降5.7%;净利润由2017年同期的盈利160万美元转为亏损430万美元。

在学前教育新政的大背景下,面对严厉的小区配套园监管,很显然,光靠引入Singlish + 洋品牌,受伤的红黄蓝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