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水球”,其表面有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而陆地面积只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29%,通过计算可得出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17453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则为148322566平方公里。
早在地理大发现(又称探索时代或发现时代、新航路的开辟)以前,由于海洋的阻隔很多国家与地区不为外界所知。到了15世纪~17世纪,为了寻找着新的贸易伙伴和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以此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他们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已经形成连通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主要海上航线,并且三大洋的航线通过巴拿马运河(或麦哲伦海峡、合恩角)、马六甲海峡{或巽(xùn)他海峡}以及苏伊士运河(或非洲南部的好望角)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环球海运航线。
而作为是“海上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被西方国家誉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由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该海峡大致上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080公里,是连接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中日韩三国最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
由于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的战略要地和连通印度洋与中国南海海域的主要航道,它承担着全球约1/3的货物运量和约50%的石油运输量,其重要性不亚于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
从地理位置来看,因为中国南海与安达曼海之间被马来半岛分隔,因而过往船只不得不绕行1200余公里经过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而这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和风险,而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为了缩短东亚与欧洲、非洲以及中东等地区的海运航程,促进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政府关于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的构想一直以来都引起国际广泛注意。这条全长112公里号称“东方巴拿马运河”的“克拉峡运河”一旦建成通航,可供远洋油轮直接通过,将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可缩短航程约1200公里,大型油轮每趟可节省成本约2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东亚国家的能源运输成本,也开辟了一条能源战略通道。
但是网友的问题来了,“克拉地峡运河”的构想早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迟迟没有开凿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1、投入产出不理想
“克拉地峡运河”规划沿线最高海拔为100米,整个工程需花费300亿美元耗时10年完工,且建成后运河的维护成本也很高,而缩短的1200公里只相当于节省了约30万美元的开支,若运河的通行费用较高,从经济上来看大型邮轮还是选择马六甲海峡的概率较大,并且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链。
而且300亿美元的对于泰国来说实在是有点“花不起”,据泰国“官方说法”是仅仅仅这笔运河建设费用就占到了泰国2018年GDP5049亿美元的1/17,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流和后期的维护成本,实在是一场“豪赌”。
2、可能会造成泰国分裂
克拉地峡处在泰国的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是马来半岛北部最狭窄的地方,南北仅宽56公里。如果“克拉地峡运河”开凿通航,这势必会给长期动荡的泰南三府火上添油,因为地峡以南的泰国南部地区主要是穆斯林的聚居地,如果动荡加剧并长期与泰国本土分隔,很可能会独立或并入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西亚。
3、影响地缘关系
“克拉地峡运河”一旦成功通航,那么视马六甲海峡为“摇钱树”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将会大打折扣,而对于从东西方来往的船只直接通过克拉运河将会大大缩短航程可谓是省时省力省钱,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海岛的劫持。但是“克拉运河”的修建,这就意味着泰国将会抢走同为东盟成员国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铁饭碗”,这种“伤和气”的买卖当前实力较弱的泰国还不敢。
并且“克拉运河”的修建对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的新加坡沉重打击,“土豪弹丸小国”新加坡势必会请求大哥(美国)来“主持公道”,而“山姆大叔”在西太平洋地区最需要像新加坡这样的“炮灰”,毕竟他们很明白“克拉运河”的开凿将会给我国能源的运输和保障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因此势必会“找茬”来制约我国。
以上三点就是为什么“克拉地峡运河”构想提出了一个多世纪而始终未能付诸行动的主要原因,你还有哪些要补充的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