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老节日,与天象历法、农事节气依伴而生。传统佳节萌芽于农耕文明的深处,在世代相传中不断丰富内涵。今天,无论社会、文化、经济,节日的驱动力比以往任何年代都来得迅猛。这其中,一段长达15天的欢聚时光最值得期待。人们放下一年的忙碌,共享天伦,庆祝团圆。
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城市建设和工业科技的投入巨大,国家面貌的改变显而易见。伴随现代社会的脚步,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样生机勃勃。每到节日,风俗与文化的出演就格外隆重。即便最年轻的一代也能乐在其中。
首都北京,春节将到。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不过,这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才有了春节的叫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要说过节,礼品是最无法拒绝的消费。今年的这个春节,网络购物足足产生了16亿件包裹。
赵晶是地道的北京人,男朋友阿奇来自英国。正用好奇的眼光,熟悉陌生的东方传统。但无论东西方,亲手制作一件礼物是最有诚意的表现。红色中国结象征祝福,但是它还不能作为最后送出的礼物。身为设计师的阿奇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
设计不能闭门造车,他们走出家园,寻找灵感。故宫,北京的文化地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今年首次提出明清皇室新年主题的展览。无论天潢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对农历新年的看重都是一样的。立万寿灯,曾经是清朝皇帝们最盛大的活动之一。现在这架10米的万寿灯在179年后得以再现。而现代AR技术,更是让古画里描述的过年场景栩栩如生。
从小在北京长大,赵晶对书法并不陌生。不过一张特别陈列的福字吸引了她的注意。
在北京的工作室里,赵晶和阿奇正在紧张地赶制送给赵晶父母的春节礼物。从宋代开始,中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贴福字,这一传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阿奇喜欢木工,他打算把赵晶写的福字复刻出来作为礼物。不过刚刚定居北京不久的阿奇还没有机会见识中国传统木工的榫卯结构,他习惯使用胶水和射钉。
团圆饭桌上的热闹欢聚也就要开始,赵晶的母亲仍然在厨房里忙活。女儿的外国男朋友第一次回家过年,丰盛的菜肴必不可少,春节的饺子也一定要放在正中间。赵晶和阿奇精心制作的春节礼物,终于要出场了。对于阿奇而言,要理解中国文化,新春佳节仅仅是一个开始。
距离北京300多公里,河北桃林坪村。这是一个与现代都市完全不同的世界。村子里的人们,一边固守传统,同时也在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
许海龙所说的节目,在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里相当有名——花脸社火。不可否认,伴随智能手机的电子游戏长大的年轻一代,正逐渐远离年年春节里都少不了的社火游行。
许海龙是村干部,他把儿子广智送到老许师傅这里,要求他参加今年的社火表演。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老许师傅决定让广智和伙伴们担当社火游行中的武生表演。男孩子似乎天生就对武术感兴趣。所谓社火,原是对土地之神和火神的崇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即便一个眼神,对没有基础的广智来说都是难题。虽然被当做花脸社火的未来,但广智和伙伴们仍然需要刻苦的训练才能第一次登场亮相。社火从最初的神仙祭祀崇拜后来演化成流行于民间的民俗活动,成为附近乡社过年期间的集体娱乐。即便现在,民间社火的凝聚力也一直长盛不衰。
立春之后的夜晚依然寒冷,凌晨5点,桃林坪村的社火表演开始准备。和训练时的严格强硬判若两人,老许师傅亲自给小演员勾画脸谱。桃林坪村的社火以精致的脸谱闻名,所以才有“花脸社火”的名气。第一次从观众变成主角,孩子们都很兴奋。
在中国农村,春节闹社火的传统已近有2500年的历史,从南方到北方,不同地区的社火样式和剧目都各有不同,但总是能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气氛中。广智化身历史英雄走进社火的表演,父亲许海龙一直在旁守护。或许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至少现在,如释重负。
跨越太平洋,农历新年同样是海外华人最为看重的佳节。纽约,美国最大的博物馆里,麦锦泓正在向年轻一代讲述自己的传统记忆。
麦锦泓还有一个主要任务,为美国邮政局设计中国新年的纪念邮票,这对他的艺术创作是极大的认可。1971年,10岁的麦锦泓跟家人从香港移居到美国,然后在曼哈顿的唐人街长大。
关于春节的珍贵记忆,是麦锦泓的创作灵感,他没有用惯例的生肖动物,而是把吉祥符号放进了作品。在小时候生活的香港,三个富贵竹寓意福禄寿。麦锦泓不厌其烦,用复杂耗时的传统油彩技法为作品一层一层添加细腻的机理。
麦锦泓的设计收到美国邮政局的热情称赞,在中国农历新年带来的这一天,正式对外发行。一枚小小的邮票,打开了认识中国文化的又一扇窗口。
远在海外,农历新年是海外华人重要的情感纽带。麦锦泓的母亲仍然住在唐人街。母亲的公寓,在春节时最热闹,这是一家三代的团圆。在纽约,中国新年庆祝游行从唐人街出发,这是东西方共同的欢聚时光。麦锦泓带着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兴奋的加入了游行队伍。
阖家团圆是春节的主题词,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吸引大量人口来到城市,而现在,他们都要回家团聚。每一年中国的春运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潮。今年的客运量超过30亿人次。
在这返乡大潮中就有丁勇的身影,生活在老家咸阳的父亲已经95岁了,正在等着他回家过年。虽然已是高龄,但丁家的老爷子丁生堂对过年这件事一点也不马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目。身为长子,丁勇一回到家,就在老父亲的指挥下忙碌起来。
灯笼要挂的高,才能照的亮,来年的生活才能更红火,最重要的还是全家人团聚的新年饭。每年的这顿饭,老爷子都要去菜市场亲自采买。中国人的春节总是物质极大丰富,过年可不像其他节日那样短暂,从大年三十的饺子上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下肚,新年庆祝才算缓缓落下帷幕。向青一直是受宠爱的孙辈,祖孙两人满载而归,他们要赶紧回到家中,一场厨艺大比拼即将上演。
丁家的团圆饭全家人齐动手,正热闹一片。老爷子丁生堂还是总指挥,新春佳节看着儿孙们就在身边忙碌,这是最大的安慰。饺子当年是过年必须的准备,接受过鉴定的饺子已经出锅,填螃蟹肉馅的黄瓜盅是今年的新菜,老爷子并不看好。红萝卜切出的萝卜花是团圆饭桌上的颜值担当。
在国外留学的孙子从加拿大打来了视频电话,科技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让最远方的亲人也能加入到节日的团聚中来。年夜饭就要开始,孙辈摆放碗筷,老爷子身边会留一个特殊的位置。中国人相信,生死之间亦有斩不断的纽带,即便去世的外婆也一定能够感受到这欢聚的团圆与幸福。
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春节装艺大游行也即将来开帷幕,这将是一场流光溢彩的盛会。为了庆祝华人农历新年,新加坡几乎所有不同文化的表演者都要粉墨登场。
陈妍錂和她的舞蹈队员已经进行了1个多月的训练,妆艺是服饰和装扮的艺术。今年的妆艺大游行会有多达6500名表演者。游行队伍里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热烈的喝彩。从五岁开始,陈妍錂每年都要参加妆艺游行。不过,现在他已经从表演者变成了编舞指导,和母亲一起组织自己的舞蹈团。他们是今年游行最年轻的代表队,最小的队员年龄不过7岁。陈妍錂今年的编舞很有难度。对小队员来说,无论是体能还是技巧都是考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水袖,舞动起来如行云流水,不过,妍錂却想用它来代表花瓣。
新加坡的妆艺大游行开始于1973年,中国人过年有游园、逛庙会的习俗。新加坡的华人便用街头表演来增添喜庆气氛,并逐渐成为年度盛事。现在,它已经成为亚洲最盛大的街头表演和花车巡游。妍錂和她的姑娘们进入等候区,装扮和道具绝不能出现纰漏。头饰不牢固,会增加女孩的紧张,妆艺游行一边表演一边行进,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停留。时间紧迫,妍錂的母亲只好再多别几个发卡,确保万无一失。深呼吸,列队等候,游行即将开始。
今年的游行队伍长达1.5公里,是新加坡妆艺游行历史上最盛大的表演,陈妍錂带领着最年轻的舞蹈队即将登场。在众多的表演队中,妍錂的姑娘们一直俘获着观众的目光。
1500公里以外,台湾南部盐水区一点感受不到寒冷,但却需要年轻人充沛的精力。辰嫣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作为毕业纪念旅行,她选择参加以危险闻名世界的盐水蜂炮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人庆祝农历新年最后的高潮,蜂炮庆典就在这天举行。盐水武庙建于清代,供奉着关羽大神,现在各种各样的关羽像都在赶往会场。这位古代名将,是常出现在民间社火的战神,也是盐水蜂炮节的源起。
据说,当时抬着关羽像的神轿绕区祈福,烟火鞭炮齐放,当地的瘟疫就此平息。祈福仪式流传至今,鸣放烟火的规模已是超乎想象。届时,万炮齐发,如同蜂群出动,所以得名“蜂炮”。辰嫣全副武装,蜂炮节鼓励所有的观众都进入火线。
夜幕降临,盐水区即将进入一场惊险刺激的狂欢。辰嫣和她的朋友们正在为冲锋陷阵做最后的准备。
盐水区的蜂炮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抬着关羽像的勇士们同样全副武装,他们的身边就是狂欢的人群。被炸到越多,就越有福气。今年的蜂炮节将有近百座炮台,有超过100万只烟花爆竹被点燃,他们像蜂群一样从炮台涌出,嗡鸣不断。还可以靠的更近,他们走入战场的中心,肾上腺素在奔涌。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就在这样的爆发中落幕,定格了15天的欢聚和喜悦。
每一个夜空都有灿烂的烟火,每一个人心中的春节都异彩纷呈。无论在哪里,这些欢聚和庆祝都宣告着又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些特殊的日子,已经浸染上时代的色彩,但依然是时光深处的箴言。铭记先辈的传统,祝福美好的生活,在年节的烟火中阖家团圆。佳节因四季而生,因农时而立,传承不灭,坚守不歇,更不断增添着新的内涵。正是这一切,让华人世界精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