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嘉宾阅读展示书籍。
“海南自贸港发展数字化服务贸易有显著优势”“海南要先行先试高标准的经贸规则”……10月31日下午,在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分论坛上,国内外嘉宾学者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双循环”中的战略作用、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与政策安排等。
论坛嘉宾聆听发言。
吸引全球生产要素 形成有利市场环境
论坛上,多位嘉宾提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海南自贸港应发挥“双循环”交汇点优势,加快与东盟、欧盟等的国际合作,先行先试高标准的经贸规则。
“发挥独特地理区位与政策制度优势,积极吸引全球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打造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大任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海南自贸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重在打造中国与东盟市场、产业、人员往来的连接点。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惠平指出,海南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需要对标世界高水平的经贸规则和经贸形态,推进自贸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产业培育,加强全球资源的配置,有效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交汇点。
迟福林建议,在全岛封关运作前,应尽快推进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生效,形成有利于打造国内国际市场连接点的市场环境,在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率先实现市场连接的重要突破。
嘉宾认真做笔记。
发挥海南自贸港优势 加强各类国际合作
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高形态,吸引不少国外友人的关注。论坛上,国外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海南自贸港应加强各类国际交流合作。
“过去几十年,海南与东盟有非常多的连接。譬如,共同进行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研究、气候变化研究等。”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杨荣文认为,海南要成为“双循环”交汇点,还要加大与东盟的关联,加大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力度。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东盟、欧盟正在不断加强三方合作,海南自贸港可以成为重要连接点,在贸易、IT、金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欧论坛发起人、欧洲学院客座教授莎达认为,海南自贸港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中欧能源合作、海洋安全合作、贸易自由化合作等方面都极具前景。
迟福林建议,可以争取将海南打造成为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建立海南-新加坡服务贸易全面合作区等。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
作为国内国际各界共同看好的“双循环”交汇点,与会嘉宾也提出了对海南自贸港的产业发展建议。
王惠平建议,海南自贸港可以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制定更高规则,借助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这一平台进一步做大海南服务贸易产业。同时,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对标CPTPP的一些规则,开展制度创新。
迟福林也建议,海南自贸港在打造中国与东盟连接点过程中,可以借鉴RCEP原产地规则推进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创新。此外,海南自贸港可以对标CPTPP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研究形成竞争中性的制度安排,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范围和幅度,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海南日报海口10月31日讯)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封烁 摄
原标题:国内外嘉宾共议海南自贸港打造“双循环”交汇点:融入全球链条 连接两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