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奇思妙想!“高技术背包”让蟑螂变身“昆虫救生员”

据新加坡《独立报》报道,在“高技术背包”的帮助下,讨厌的蟑螂也可以发挥其能挤过几乎所有缝隙的身体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昆虫救生员”。

近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佐藤博隆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了一种配备传感器、仅重5.5克的袖珍“高技术背包”,并由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携带开展相关试验。

据悉,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可比人类承受高10倍的辐射,最高奔跑速度可达每秒0.3米(相当于人类的时速320公里),甚至能在没有头的情况下存活一周。而通过携带“高技术背包”,这种被称作“机械虫”的蟑螂能够进入狭小空间并对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和预警。据估计,如果要完成对大约5平方公里区域的搜救工作,至少需要500只“机械虫”。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大地震时,新加坡是第一个向日本派遣救援队的国家,”佐藤说,“也正是在这一年,我获得了南洋理工助理教授的职位,并在校方支持下开始了迷你机器人的研究工作。”

据佐藤介绍,整个项目已持续了4年之久,他的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来自新加坡内政团队科技局(HTX)和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HEX)的帮助。然而,他们的试验距离制造出真正可用于抢险搜救任务的迷你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佐藤曾在国际知名学术网站“科研之门”上撰文介绍,他在研究中发现,虽然几经改良,但迷你机器人固有的设备功耗、避障系统和运动所带来的计算负载等问题依旧存在。直到不久前,以“昆虫+计算机”混合系统为特色的替代解决方案出炉,才使得研究工作“柳暗花明又一村”。

报道表示,通过将定制的导航控制算法与昆虫天生的导航能力相结合,由此诞生的“机械虫”不仅能够克服复杂地形、自主探索道路,还可通过背包上的红外摄像头搜寻被困人员。而且,因为设备功耗大大降低,使其可以运行更长时间,进而提升了实用价值。

近年来,南洋理工各种充满奇思妙想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除了“机械虫”之外,该校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瑞纳·杜姆克和助理教授托马斯·帕特里克,就因发现蟑螂不使用磁性粒子导航而获得了2019年度“搞笑诺贝尔奖”。(编译/凌峰)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