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声天桥:夯实特色定位 开启发展新模式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浪潮中,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充分彰显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凝聚精神力量,加快推动文化中心建设,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的华声天桥文化城秉持“大文化新国潮”的理念,精准定位,走出了特色的发展之路。

展现首都特色 弘扬老北京文化

通惠河畔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徜徉其间恍若“穿越”到明清江南水乡。华灯初上,璀璨霓虹倒映水面,折射出现代都市的繁华,高碑店华声天桥文化城正是大运河文化保护带上的一颗“文化明珠”,文化城在朝阳区委区政府、高碑店乡党委政府、村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由朝阳区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常委、著名画家王树声投资兴建。高碑店华声天桥剧场座位530余个,是一个多功能的绝佳表演场地。表演项目包括空中飞人、飞车走壁、尖端杂技、中幡、摔跤、老北京绝活等。舞台采用高科技声、光、电设备,用以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剧场周边是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小吃。人们可以一边品尝各种小吃,一边观看老北京绝活表演。鸣虫区两侧是各类商铺,中间是1500平方米的仿古大棚,是供游客们斗蟋蟀、玩蝈蝈,体验北京市井文化的地方。两侧的商铺陈列有蛐蛐罐、葫芦、有关鸣虫的知识书刊和各种器材。观赏鱼区仿建明清建筑风格,使用面积近10000平方米,是北京最为集中、最为规范、最具特色的观赏鱼及附属用品交易市场 。位于园区南侧的工艺品区是由名人字画、文房四宝、风筝、空竹、手串、文玩、佛教用品、茶楼、饭庄等。步行街全长800余米,南北两侧店铺林立,大片的古典建筑中点缀几栋欧式风格的建筑,当年老北京的风格又被完美复刻到了世人面前。错落有致的屋顶文化和古典建筑的宏伟气势,一幅活生生的老北京市井文化清明上河图精彩呈现,成为北京国际旅游新卖点。

华声天桥文化城正中心是一个二十多米多高的戏楼,里面配备有各类传统化及演现代出设备。内有花卉一条街、虫文化一条街、观赏鱼一条街以及茶楼、书场、书画园、书店等八大展区。总经理王晨说,“这里360行样样俱全,来自北京及周边的能工巧匠各有各的本事,在一件件作品中展现内蕴丰富的老北京文化资源。”

搭建观赏鱼市场平台 展现文化市场新亮点

华声天桥文化城总经理王晨毕业于美术专业院校,曾在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多年,对于文化市场如何展示首都精神和“老北京”特色,有着自己的思考,他也和父亲王树声一起与海内外的文创精英保持高密度交流。最终,华声天桥选择了“大文化、新国潮”作为理念,彰显运营特色。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夯实华声天桥固有的观赏鱼市场。

现代意义上的观赏鱼养殖是从1851年英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玻璃鱼缸开始的,从那时起,人们才开始学习如何将鱼作为观赏宠物饲养。王晨总经理说,全球的观赏鱼批发价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零售交易每年大约有15亿尾,总价值约60亿美元,整体的观赏鱼产业值已经达到了140亿美元。全球的观赏鱼出口总额整体呈上升的态势,主要消费市场在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发展观赏鱼的产业贸易。对于观赏鱼市场的发展脉络,董事长王树声、王晨父子有着独特的见解。如何从传统的观赏鱼市场产生嬗变,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华声天桥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果断拓展高达万余平方米古典建筑,同时引来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许多国家知名品牌和商家的入驻。

目前,华声天桥观赏鱼有200多商户,水草等辅助器材有几十家,观赏鱼品类多达400多种,占亚洲总品类约百分之八十,交易覆盖京津冀、东北地区、内蒙、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等内陆省份,并远销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东欧等一些国家,直接带动关联养殖户和配套产业人数达十几万人。深耕文化产业四十多年的王树声说,“华声天桥的观赏鱼市场实际上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终端批发销售平台关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时代责任,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尽企业之力繁荣文化市场,这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情怀和责任。”

在华声天桥文化城创始人王树声看来,现在观赏鱼市场只是华声天桥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环节;今后,华声天桥将多措并举,打通文化产业链、消费价值链、产品衍生链和供应链的关系,融合文化、科技、市场的力量,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文化、生态、产业、活力“四个复兴”,为首都文化市场高标准建设再立新功。(芮文)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