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各国,除了个别国家外现在都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国,而东亚奇迹则也为人所津津乐道。在1950年代末日本经济起飞、1960年代亚洲四小龙开始起飞以来,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除了欧美以外最为重要的地区。
1960年代的东京新宿区
不过繁荣的背后则还有很多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东亚在结构上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近代化的日本取代了中国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而如果日本运气足够好,如果能整合朝鲜半岛和中国,那么日本毫无疑问将以一种帝国主义的方式整合整个东亚,成为与欧洲、美国并驾齐驱的一极。然而,日本自己能力有限策略不足,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显著优势,成为被美国控制的、不完全主权的战败国。而韩国作为日本帝国崩溃、冷战爆发的产物,事实上也是被美国深刻地控制,甚至比日本还要深入。因此,日韩作为不完整的主权国家,事实上缺乏真正的、内生性的发展动力,承接欧美产业转移可以致富,但能真正发展出内生性的新兴产业却很困难,硅谷、波音、洛克希德出现在美国而不是东京或首尔是有原因的。
美韩军事同盟
除了韩国,亚洲四小龙中的中国香港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英国撤离东苏伊士战略后对香港的重视;新加坡则是英国撤离后成为东南亚后殖民秩序的一个核心节点;中国台湾地区则接近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模式,核心还是承接先发国家的第一波产业链全球化。因此,不论是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他们的特点就是继承欧美的次级发展模式,同时实体规模都太小,除了被美国死死按住的日本,而即便是日本,规模也远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亚洲四小龙很繁荣,但都很小
规模太小意味着没有达到强国的能力,新兴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国际环境很容易超过小国自己的动员极限,小国很可能既没有足够的智力与资金同先发国家竞争,又扛不住外部的政治压力。典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汉翔公司,90年代独立研制成功了F-CK-1轻型战斗机的公司现在基本上已无力推出新款,而即便韩国KAI吸纳了汉翔的许多技术和人才,他们在研发下一代战斗机时依然捉襟见肘。
F-CK-1之后就没有了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东亚的核心国家,而在1840年开始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895年让出亚洲最大国家的地位后,中国的落后和伴随着的持续革命一直维持了百年,即所谓“百年屈辱史”和长期的革命史。但是,纵然代价不小,不过中国革命有非常成功的地方:其确实破除了诸多传统因素可能形成的阻碍,这点不同于印度;维持了清帝国的绝大部分版图,这点不同于土耳其;革命结束后重新获得了稳定、强大的国家能力。这三个要素的维持或取得意味着,中国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种道路的潜力至少不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那样的现代化可以比拟的。
中国的规模是庞大的
当然,中国真正开始变得更有分量是在2000年后,而直到近十年,中国确实开始“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要注意到是“接近”而不是“达到”或“处于”,中国目前依然有很多地方是相对落后的,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而在中国达到现在这一国际地位之前,东亚的情况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不够大,大国却不够发达,没有既大又强的政治实体在东亚主导地区发展。因此,不论是东亚一体化还是东盟一体化,没有大国做推力其实都基本只限于少数政治精英的理念,距离实际还差得很远,而东亚地区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天花板,这其实已然有了危机。
航空工业是典型的新兴技术产业
因此,东亚要真正能够获得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即以新理论、新技术、大规模人才与资本、强大完整的政治能力等为支持的新型产业要发展,东亚现在是就需要看中国的了。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战略机遇,同时也是巨大挑战。但是东亚确实可能没有其他选择,毕竟在历史上已经内卷化过,如果没有新兴的增长点,东亚现在的繁荣很可能无法持续。所以,中国的发展其实不光关系到我们自身。
中国的发展带动作用是超过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