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注】2021年5月“江苏好人榜”发布啦!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省文明办每月组织开展“江苏好人”推选活动,推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让我们走近这些“身边好人”,感受“爱”的温暖,领略“敬”的神圣、沐浴“诚”的阳光,汲取“善”的养分!

助人为乐(7人)省吃俭用5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九旬老党员

金彩霞,女,1931年生,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机关离休党支部书记。金彩霞于1949年参加革命、1956年入党、1983年离休。离休后,她和老伴从每个月工资里存下一部分资助困难群众。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她慷慨解囊资助受灾群众。除了定向资助两名大学生继续学业,2014年2月,她将多年来节俭下来的20万元全部捐赠给南京大学设立助学金,用于资助四川籍贫困大学生。2016年、2018年,她又分两次向助学金追加捐赠30万元。

义务为敬老院老人理发23年的“热心阿姨”

梁雪芳,女,1972年生,太仓市沙溪镇归庄社区居民。从1999年起,有理发手艺的梁雪芳每月两次定期为敬老院的老人免费理发,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因为她来自归庄社区,老人们亲切地喊她“归庄阿姨”。梁雪芳的事迹像磁铁一样吸引了100多名志愿者加入其中,共同组成了“归庄阿姨”志愿服务团队,服务范围由孤寡老人拓展到残疾人士、失独家庭、困难家庭等。截至2020年底,梁雪芳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6400小时,“归庄阿姨”志愿服务团总服务时长达37000多小时。

帮助35名心智障碍者自食其力的“爱心妈妈”

戴小萍,女,1978年生,常州市武进区星馨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主任。戴小萍是一位脑瘫孩子的母亲。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家庭,2016年,戴小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个人筹资30万元,开办星馨残疾人之家,为心智障碍者免费提供康复训练教育和适当的日间照料,还针对每个残疾人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工作技能培训。她与爱心企业签订合同,让他们参与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高的代加工手工产品,实现自食其力。如今,家园已为35名心智障碍者提供工作岗位。

成立理发小分队 每年义务理发上千人次的爱心理发师

史建辉,男,1982年生,镇江市润州区宝塔路街道运河社区居民。从2008年5月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开始,史建辉利用自己的理发手艺,走进全市大大小小的福利院、敬老院和贫困群众家中,为孤寡老人、残疾居民等义务理发、剃须,每年开展上千人次。2015年,他加入山水义工社团,成立理发小分队,带领队员继续开展义务理发志愿服务活动。

22年致力传播文明新风的老党员

刁人贵,男,1944年生,宝应县鲁垛镇退休干部。1999年退休后,刁人贵一直担任村老龄协会会长和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创办留守儿童校外教育辅导站,成立“三和”个人调解室,组织村红白理事会。在全村开展以敬老、助老、养老为重点的家庭和美、代际和谐、邻里和睦的“三和杯”评选,在全县产生积极反响。他牵头组建村老年志愿者队伍,在村里充当起和谐调解员、平安巡逻员、文明宣传员,村里敬老、爱老、助老、养老蔚然成风。

拿出近30万元积蓄为村民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的退休教师

罗时悦,男,1953年生,涟水县红窑镇浅集小学退休教师。2017年,罗时悦拿出所有积蓄近30万元,将自家700多平方米房屋和1000多平方米场地改造成老人活动场所,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他还拿出500多本自藏书籍、筹集1500余本书籍,放在活动室供村民借阅。了解到村里空巢独居老人较多,他自发上门登记老人信息,积极组织志愿者与之结对。仅2020年,全村已有31位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签订了结对关爱协议书。

热心关爱社会、乐于帮助他人的超市女经理

李燕,女,1970年生,连云港市客隆超市有限公司经理。李燕创业成功后,以扶危济困为己任。从2008年开始,她向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湖北慈善总会等地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为驰援武汉的14名赣榆县医护人员家庭免费配送“暖心菜”440余次。从2001年开始,她尽己所能帮助下岗女职工、资助贫困群众,先后帮助300余名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

见义勇为(5人/组)奋不顾身跃入冰河救人的古稀老人

陈太余,男,1947年生,扬中市三茅街道丰裕社区居民。2021年1月17日清晨6点多,74岁的陈太余在家中听到呼救声,立即跑到事发地点,只见一位老人落水漂浮在河中央。他不顾自身安危,毅然跳入冰冷河水,将其成功救上岸。当医生为陈太余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老人心脏装有支架,还患有高血压等多种老年病。因肺部呛水,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只住了一天便回到家中,因他放心不下瘫痪了21年的妻子。

浴室抢救九旬老人不留名的仁心医者

季松,男,1976年生,泰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90岁的王老爹在浴室洗澡时突然瘫倒在地、不省人事,王老爹的儿子匆忙呼救。正在更衣室的季松立即冲上前去观察老人病情。他一边向120接线员传达老人病情,一边跪地为老人做心肺复苏。大约5分钟后,老人渐渐有了微弱呼吸,眼睛也慢慢睁开了。这时,120救护车及时抵达,季松离开了现场。

刺骨河水中勇救溺水妇女的六旬村民

浦启发,男,1960年生,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正洋村会计。2020年11月25日下午5点多,刚下班回到家中的浦启发听到外面有急促呼救声,立即循声跑出门,原来是相距约300米远的新民河中传出声响。他飞奔到事发地点后,立即脱下衣物跳入4米多深的河中,用尽力气将昏迷下沉的落水妇女拖上岸。上岸后,他就一边安排岸边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对溺水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在他的救助下,落水妇女渐渐苏醒。

接力勇救昏厥驾驶员的路人组合

张亮亮(左)陈余(中)徐宏雨(右)

张亮亮,男,1987年生,宿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巡逻四中队副指导员;陈余,男,1979年生,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党支部书记、医务处副处长。徐宏雨,男,1978年生,宿迁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2021年4月12日中午12点,徐宏雨驾驶着302路公交车行驶到一处路口时,前面的一辆小轿车突然停了下来,两次绿灯过后依然没有行驶。徐宏雨将公交车靠边停好,来到这辆小轿车前查看情况。只见驾驶室里的女士已经昏迷,口吐白沫、十分危险。徐宏雨跑到附近警亭求救,张亮亮和陈余赶来,张亮亮用小锤和拳头砸碎车窗,陈余对昏迷的女士进行心肺复苏救援,直到救护车赶来,将该女士送往医院救治。

冒着严寒潜水救人的冬泳爱好者

张海峰,男,1980年生,新沂市新安镇新北村村民。2021年1月26日晚上7点,张海峰在沭河冬泳时发现有人落水。他当即呼喊岸上群众报警,自己则迅速下潜寻找落水者。当时室外气温零下2摄氏度,河水冰冷刺骨,由于水下光线漆黑,张海峰第3次潜入水中才找到落水者,经过近20分钟的奋力营救,凭借超强的意志力,终于将落水者拉上岸。

诚实守信(2人)保守半个世纪秘密的核试验老兵

陆庆权,男,1937年生,太仓市城厢镇德兴社区德兴一村居民。陆庆权于1964年至1966年期间,先后3次率队前往罗布泊执行秘密任务,见证中国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1969年,陆庆权解甲归田,组织上嘱托他保守秘密。从此,他深藏功名,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先后在太仓布厂和太仓化工建材厂工作,运用专业特长,为工厂解决多项技术难题,退休后依然从事化学研究,连他的爱人也不知道戈壁滩的那段往事。直至2019年,这段尘封了55年的历史才被揭开。

放弃高薪聘请 坚守眼科医疗一线的光明使者

王华,男,1973年生,连云港市眼科医院院长。1997年,王华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连云港市眼科医院工作,从一名临床医生逐渐成长为省内知名眼科专家。王华的恩师在退休前,将医院将来的发展托付给他,要求他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眼健康。从此,王华牢记恩师嘱托,一次次放弃百万“高薪”聘请,坚守在眼科医院。他承担着医院近一半以上的手术任务,累计为5000多名贫困眼疾患者免费手术,20多位“徒弟”在他手把手的帮助下,逐渐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

敬业奉献(6人)以优质服务承载劳模精神的专家型营业员

吕雪瑾,1978年生,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店电子商务部总监。从业22年来,吕雪瑾练就了“眼看手触一口准”和“四心五勤工作法”的过硬本领,成为商贸零售行业领域的专家型营业员和著名的品牌级销售状元。她在全省首创并开发“老字号商业信誉+劳模品牌+场景化休闲购物体验”线上销售与实体店线下营销互融的服务机制,并总结自身经验,编写了20多门培训课件,培训各类人员达数万人次,在江苏盐业、市委党校、金陵图书馆等做演讲报告数十场次。

带领团队追梦8年实现全球技术首创的电缆“掌门人”

何光华,女,1978年生,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何光华作为国家电力电缆行业施工运维技术的领军人才,带领团队执着追梦8年,在全球首创“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填补了世界范围内的空白,这项技术不仅在全国电力、石油、钢铁、化工等各行业规模化应用,还成功输出到德国、俄罗斯、新加坡及“一带一路”沿线共10多个国家,在海内外创造了11.2亿元的经济效益。

倾心打造幼教“航母”的好园长

蒋晓美,女,1970年生,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2003年,蒋晓美受命担任武进机关幼儿园园长,当时的机关幼儿园设施陈旧落后、生源日益减少。从踏上工作岗位,她开始了没有休息日的生活,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都泡在幼儿园,从最寻常的事情开始“立规范、活机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机关幼儿园成长为拥有近900名教职员工,9000多名幼儿的教育集团,被誉为常州幼教的“航空母舰”。

让昔日“穷村”变成“网红村”的“渔民书记”

刘德宝,男,1974年生,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从2004年上任以来,刘德宝带领干群充分挖掘沿湖资源优势,整荒滩、建小区、搞旅游、抓发展,将昔日“穷村”逐步变成如今的网红渔村。他推动构建“新渔民学习苑”“渔家学堂”“乡贤工作室”等特色载体,带领村民开拓出一条渔旅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沿湖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最美渔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称号。

扎根田野30载 贴心服务“三农”的植保站站长

张宏军,男,1967年生,南通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站长。张宏军把田间地头当成人生舞台,三十载默默奉献在农技推广第一线,每年通过走村入户、媒体宣传推广等方式,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效作出积极贡献。他先后承担部、省、市等课题20多项,其中获农业部丰收奖3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全身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铁娘子”

李玲莉,女,1974年生,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扶贫办主任。从2017年担任区扶贫办主任以来,李玲莉下乡调研400余次,遍及169个行政村。在数万公里的行程中,她结识了一个又一个“穷亲戚”,通过“把脉寻方”精准滴灌、靶向施策。2019年底,淮阴区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累计脱贫率100%、省市定经济薄弱村累计达标率100%,“重点帮扶县区”成功摘帽。2020年8月,她因积劳成疾被确诊为M3型急性白血病,化疗阶段仍惦记全区脱贫收官工作。

孝老爱亲(6人)20年制作4万双棉鞋养活残疾女儿的好妈妈

赵六宝,女,1957年生,江阴市月城镇水韵社区居民。2001年,赵六宝的女儿在高考前夕遭遇严重车祸,脑细胞大面积死亡,医院数次下达病危通知书。赵六宝花光所有积蓄后,举债为女儿抢救生命,终于将女儿从死亡线拉了回来。但女儿从此双目失明,半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赵六宝辞去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女儿,一边缝制棉鞋补贴家用,20年制作并卖出4万双棉鞋。为了温暖更多人,她还向山区孩子捐献棉鞋3000多双。

悉心照料重残母亲19年的孝顺女儿

印洁,女,1983年生,兴化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2002年,印洁的母亲因车祸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印洁在完成学业后,每天陪伴在母亲身边,为她穿衣、洗漱、换尿片,抱上轮椅、喂水喂饭,推母亲出门晒太阳、做康复训练,自学保健按摩手法,为母亲按摩四肢、延缓肌肉萎缩。多年后,她考取公务员,也成了家,但她仍然坚持每个周末返回家中陪伴母亲。

41年深情守护伤残丈夫的“最美军嫂”

钱竹英,女,1955年出生,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新三十里社区村民。1980年,钱竹英的丈夫在演习结束、销毁哑弹过程中被意外炸伤,经过两个月的抢救才苏醒过来,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手,被部队评为特等伤残军人。当时27岁的钱竹英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坚定守护在丈夫身边。为了赚钱养家,钱竹英到厂里打零工、卖冰棍、种地、养鸡,并承担起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用柔弱肩膀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悉心照料瘫痪婆婆16年的孝顺儿媳

蔡美玲,女,1958年生,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富民居委会村民。2004年8月,蔡美玲的婆婆患脑中风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作为长媳的蔡美玲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生活起居的责任。她把婆婆当作亲生母亲呵护,为她做可口饭菜,每天清理卫生、翻身按摩、读书读报。婆婆喜欢热闹,她自购音响邀请邻居到家里跳舞。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婆婆的身体慢慢好起来。2020年初春,87岁的婆婆终于能离开床铺,依靠拐杖走路了。

用爱唤醒“沉睡”14年丈夫的好妻子

刘俊兰,女,1953年生,泗洪县龙集镇应山社区居民。2006年,刘俊兰的丈夫因遭遇交通事故变成植物人。从此,刘俊兰像照顾一个老小孩一样悉心照顾着丈夫,每天不分昼夜的为他洗漱、擦身、喂饭、换纸尿裤、按摩,她坚信丈夫总有一天能醒来。2020年5月12日,也就是在丈夫昏迷的第14个年头,丈夫居然开口说话了。刘俊兰用自己的爱与坚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无微不至赡养伯母36年的好侄子

许光文,男,1966年生,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居民。1985年,许光文的大伯不幸去世,伯母无儿无女、孤苦伶仃,许光文承诺今后自己就是伯母的儿子。从此,他自觉承担起照顾伯母的责任,成家后便把伯母接到家里同住,每天变着花样给伯母做可口的饭菜。在他的细心照料和暖心陪伴下,今年已经85岁的伯母身体健康、面色红润。

来源:文明江苏

投稿邮箱:hybs616@163.com

联系电话:83315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