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正波及全球,为并不太平的世界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历史与现实纠缠其中。这场发生在新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冲突,负载着旧世纪冷战的累积矛盾,折射出百年大变局的深刻复杂。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能否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妥善化解危机,事关全球秩序稳定,事关和平与发展。
古往今来,“观操守在利害时”。面对俄乌冲突,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用私心捆绑世界?还是劝和促谈,缓和局势,以公道塑造未来?
答案不言自明——化解危局,唯有真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答案不言自明——化解危局,唯有真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国际社会要继续为俄乌谈判进程创造条件和环境,为政治解决开辟空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4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主席阐述了对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几点意见:
一要坚持劝和促谈。二要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三要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四要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
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局势尽快降温
坚持劝和促谈,推动局势尽快降温
在乌克兰危机冲击国际形势的危急时刻,中国一直坚守着和平立场,保持着清醒冷静。
有效应对乌克兰危机,需要的是光明磊落、公正客观、理性担当的格局,而不是逼人选边、造谣生事、推卸责任的手段。
要劝和促谈,不能一己私念当前。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一直在推高紧张局势,以图乱中渔利,其行为方式背后的战略逻辑是,让全球陷入“可控混乱”,而美国成为“秩序之岛”,就可以从中获得战略利益。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中国主持的是公道,一贯主张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将继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
要劝和促谈,不能只拱火、不灭火。俄乌两国发生冲突,是所有理性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在,借由俄乌冲突,美国一方面持续拱火递刀,以牺牲乌克兰民众利益来枯竭俄罗斯国力;另一方面,极力渲染欧洲安全困境,不放一枪一弹重新激活“脑死亡”的北约,将谋求战略自主的欧洲更牢地绑到美国战车之上。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中国是俄乌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无论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是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均有其内在逻辑,表明中国同俄乌都长期保持良好关系。在最近的乌克兰撤侨工作中,共有5200多名在乌中国公民安全撤离至乌周边国家,这与乌克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的友好协助是密不可分的。
细数中方的历次公开表态,劝和促谈始终是关键词,呼吁理性冷静一以贯之。中国主张务实而有建设性,谋求的是和平。中方认为,当务之急是各方要一起推动当事方对话谈判,尽快停火止战,避免平民伤亡,尤其要防止发生人道主义危机。
要劝和促谈,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亟须凝聚共识、加强合作的关键时刻,美国一些人接连发表无凭无据的言论,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断向中方泼脏水——诬陷中国对俄军事行动“事先知情”、对局势恶化“视而不见”,污蔑中国“坐山观虎斗”、对乌克兰人权“漠不关心”等,妄图刮起一股抹杀中方努力、歪曲中方意图、胁迫中方立场的“虚假信息风暴”。
这是美国舆论造势的老套路。英国学者汤姆·福迪分析称,美国认为中伤中国可以“一石二鸟”。但是,中国将会继续坚持符合其长期利益的战略。
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关切危机影响,积极主张劝和促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指出,尽管有人企图让南非反对俄罗斯,但南非不会采取对俄罗斯的敌对立场或行为,希望双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当前争端,因为战争与暴力永远不会真正解决任何问题。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印度“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和外交化解分歧与争端”。
中方还为防止乌克兰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提出六点倡议,立足于流离失所者、平民、在乌外国人等代表性群体现实需要,从止损、进援、疏滞三个层次入手,分类、精准、统筹地提出了相应方案建议。中方已经并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给当地民众送去食品、药品、睡袋、婴儿奶粉等,而不是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弹药。乌克兰红十字会副会长奥莱娜·斯托科兹表示,中国送来的紧急物资对于流离失所的乌克兰人民来说意义重大。
德不孤,必有邻。中方的公正主张和务实举措,是奔着解决当务之急去的,为的是早日实现停火止战、避免人道主义危机、恢复和平稳定,这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共识。在联合国190多个成员国当中,有140多个国家未参与对俄制裁。这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制裁问题的。
珍视全球民生,严控危机外溢影响
珍视全球民生,严控危机外溢影响
化解历史经纬复杂的乌克兰危机,需要抽丝剥茧般的耐心,更需要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的信念。
然而,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美国不仅没有采取实际举措推动局势缓和,反而不断以激化矛盾为俄乌谈判制造障碍,以强化对抗来最大化榨取地缘政治价值。自2月下旬以来,美欧对俄新制裁达5000多项,涵盖经贸、政治、军事、科技、金融等领域。过去40天西方对俄的制裁是过去40年对伊朗制裁的约1.5倍。
铺天盖地的制裁措施非但无助于平息乌克兰危机,却已使西方与世界对立。《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沃尔特·米德指出,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大国所表现出来的将全球经济体系等武器化意愿的加强,让许多非西方国家感到震惊,而西方国家也要为没有注意到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付出代价。
紧急关头,防止危机外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吁。中国和泰国就乌克兰问题共同发声,呼吁支持俄乌持续和谈,直至谈出和平协议;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危机,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抑制不断蔓延的负面外溢效应,维护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珍惜亚洲地区得来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表示,巴方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对危机外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多重挑战深感忧虑,主张尊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防止危机外溢,事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防止危机外溢,事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冷战后,国际社会并不太平。从中东战火到“阿拉伯之春”,从欧亚“颜色革命”到拉美“新门罗主义”,美国一直在破坏地区和全球稳定,并从中渔利。“乌克兰流血,美国发财,世界埋单。”在美国操控的“欧洲安全挑战”新牌局中,欧洲多国打破诸多原有“禁忌”,密集出台应对举措,一时间,扩军备战风潮在欧洲大陆涌动,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俄乌局势升级。以德国为例,德国突破此前禁令,首次公开向“战乱地区国家”输送防空和反坦克等“致命性武器”。自1990年后,德国首次大幅追加国防预算,宣布设立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提升军备。
结果自然是,美国的银行家、军火商、石油大亨赚得盆满钵满,而欧洲所追求的安全稳定、和平繁荣正愈发背道而驰。如果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外溢,必将使世界其他地区面临冲击,甚至动摇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防止危机外溢,事关世界经济和民生福祉。
防止危机外溢,事关世界经济和民生福祉。
美西方不顾疫情下负重前行的世界经济,把全球经济体系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俄罗斯实施了一轮轮制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开动了国家金融制裁机器,限制俄罗斯主权债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冻结俄罗斯央行一半外储,将七家银行剔除SWIFT等,严重动摇了世界经济金融秩序的信任根基。
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之后,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再现危机。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布报告指出,冲突导致食品、燃料和化肥价格上涨,世界经济前景迅速恶化,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形势尤其令人担忧;金融不稳定性加剧,全球贸易成本上升,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
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经合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因俄乌冲突及制裁下降1个百分点,通胀水平上升2.5个百分点。牛津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若俄乌冲突旷日持久,欧元区通胀率可能达到7%以上,英国通胀率将超过10%。
人们有理由担心,持续的危局可能使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香农·奥尼尔指出,西方国家将发现,制裁并非没有后果,它引起的物资短缺与物价飙升将对欧美经济造成困扰。平民,尤其是世界上较贫穷国家的平民,可能会因为食品价格暴涨而面对死亡,或因房屋断电而忍受酷热或寒冷。
然而,各国人民并没有责任为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埋单!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并不是只有战争和制裁两种选择,对话谈判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为全球民生计,更应坚持这一方向。
防止危机外溢,既需要针对危机“震中”做出平息冲突的努力,反对拱火递刀、乱中渔利;还需要在危机“盘外”保持清醒,反对以“自由与专制之战”定义危机,以免重启阵营对抗,把全世界都绑架到危机之中来。
拒绝“新冷战”,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
拒绝“新冷战”,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
欧洲大陆曾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深知冲突对抗不符合自身的利益,并因此享受到长周期和平带来的发展红利,为何在冷战结束30年后,又因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的问题重燃战火?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冷战结束以来,“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反映这种形势变化的安全架构”,“乌克兰战争正是这一政治失败的后果之一”。
尽管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但对于欧洲安全框架的革故鼎新而言,美国和北约的逆势而动,三十年已太久!更令人担心的是,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和北约的所作所为,再次将其落后于时代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把道义论绝对化,以西方的价值和利益为标尺评判他国是非,以二元对立来界定朋友与敌人,不是天使就是魔鬼;
把人道主义工具化、标签化,以“非人道”污蔑和抹黑其想象中的敌人以及敌人的支持者,以致视听混淆,真正践行人道主义的国家却受到质疑和阻挠;
把“文明冲突论”实操化、具体化,认为基督教乌克兰人权比东正教乌克兰人权更重要,白人难民比中东难民更重要,不同肤色的乌克兰难民受到区别对待,种族主义和宗教中心主义倾向暴露无遗。
俄乌冲突爆发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一些人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守住其稳定和繁荣,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前高级职员克利福德·克雷柯夫表示,欧盟被要求与美国政策保持同步的压力越来越大,乌克兰危机只是一个例子。华盛顿“鹰派”正寻求以新的形式延续冷战。
美国的“新冷战”牌局不仅限于欧洲。近年来,美国联手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妄图在亚太重演阵营对抗,破坏地区安全局势,打压遏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的企图已现端倪。
欧洲不需要新冷战。德国选择党党团主席魏德尔指出,西方强硬派固守过时的冷战思维,犯下灾难性的历史错误。现在各方需要尽最大努力建立超越东西方阵营思维的欧洲安全机制。
乌克兰危机的治本之策,正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各方应支持欧洲特别是欧盟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世界更不需要新冷战。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表示,参与“印太战略”的美国政策制定者需要做出的最大思维转变,是放弃“非黑即白”的政治视角,这一视角导致他们只与盟友伙伴合作,例如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或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相反,美国需要学会在地缘政治上采取务实的态度,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集团展开合作。
处于百年变局中的世界,困顿与希望交织。面对力量的变化、秩序的调整,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国家,方能乘风破浪,赢得光明未来。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
一个多月来,冲突的残酷、博弈的激烈,已经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深刻意识到,对抗和撕裂世界的歪路只会增加仇恨猜忌、助长混乱风险;致力于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方式,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是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也是迈向历史正确一边的必由之路。
(作者:关国平)
(作者:关国平)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