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方便我国广大企业利用本土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同时把宝贵的投资者资源留在国内。二是弥补现有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缺口,建立反映中国及亚太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这不仅对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是一件好事。三是随着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逐步成熟、吸引力的增加,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四是做商品期货对外开放的探路者。
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原油期货上市,无论对于中国期货市场还是石油业来说,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定价基准“缺位”:
“我的原油、他的定价”亟待改变
石油是世界主导性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1/3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西移、消费东移的趋势逐渐形成。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201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进口量4.2亿吨,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全球原油贸易定价主要按照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基准。目前,国际上有10多家期货交易所都推出了各自的原油期货,其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旗下的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洲际交易所是世界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它们的西德克萨斯中质(WTI)原油期货、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分别扮演着北美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
尽管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大,但在该区域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为原油贸易提供定价基准和规避风险的工具。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都在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尝试,但影响力都不大,没有形成原油贸易定价的基准。由于没有一个充分反映亚太地区原油实际供求情况的定价基准,因此亚太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新加坡普氏报价、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原油期货价格等作为原油贸易的定价基准。但是这些价格并没有反映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主要原油进口国的真实情况。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价格,比欧美国家在同一地区购买同品质原油要高,这对于亚太国家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情。
十七载漫漫路:
中国原油期货即将破茧而出
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上海期货交易所从2001年开始研究论证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原油是石油中最大、最基础的产品,由于当时上市原油期货的市场条件不够成熟,交易所对石油期货产品的上市路径作了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的策略:先从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起步,开展燃料油期货交易,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其他石油期货。
2004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经过近10年十分活跃的交易后,由于现货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其衍生品燃料油期货的作用随之消失,交易逐渐清淡。201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另一个石油期货产品——石油沥青期货。目前,石油沥青期货的成交量在全球能源期货合约中排第五位。通过燃料油期货、石油沥青期货交易,我们对石油期货合约的设计、交易结算、交割流程、仓库管理、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作了全流程的实际检验和完善,为原油期货上市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与国内其他商品期货品种不同,原油期货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定位为一个国际化市场,对全球的投资者,包括跨国石油公司、原油贸易商、金融机构开放。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要求。同年,我国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作出修改,删除了限制外国人参与国内期货交易的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境内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为原油期货上市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期货市场作出“要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重要指示后,中国证监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加快了推进国际化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的步伐,包括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资委、能源局、外汇局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等20多家部委与企业,从产品设计、交易结算、交割安排、市场参与者制度、标的原油确定、海关申报、税收制度、监管规则调整、跨境监管安排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组织协调和筹备。在这些部委、相关机构与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原油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平衡兼顾各方:
合约设计主要考虑4因素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设计原油期货合约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期货合约标的物——选什么油的问题。201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8%。进口原油中43%来自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最主要的来源。综合考虑我国进口原油品种结构和实体经济需求,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以区别于WTI和Brent的中质含硫原油作为标的。
二是计价和结算货币——用什么货币定价的问题。国际原油现货贸易大多用美元计价和结算,主要原油期货合约WTI、Brent以及阿曼原油期货等,也都是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印度、日本等国推出的原油期货合约在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上作了探索。我国原油期货合约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但外币可以作为保证金使用,平衡兼顾了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的需求。
三是可交割油种——哪些油可以交割的问题。我国原油期货采用实物交割方式,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交割风险。因此,确定哪些油作为可交割油种非常关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原油期货可交割油种一共有7种,以中东原油为主,包括阿联酋的迪拜原油和上扎库姆原油、阿曼原油、卡塔尔海洋油、也门马西拉原油以及伊拉克巴士拉轻油等6种。同时,胜利原油作为唯一的国产原油被纳入可交割油种。
四是指定交割仓库——运油和交油。与国际原油贸易90%靠海运相同,我国进口原油也主要靠海路运输。原油期货上市初期启用的6家指定交割仓库8个存放点,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充分考虑了沿海海运方便、靠近大型炼油厂和原油集散地、南方和北方兼顾等因素。下一步,随着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的多元化,上海期货交易所将及时优化指定交割仓库布局,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此外,原油期货将依托保税油库实行“保税交割”,主要是考虑保税现货贸易的计价为不含关税、增值税的净价,方便与国际市场不含税价格直接对比,同时避免国内税收政策变化对交易价格产生影响;保税贸易对参与主体的限制少,保税油库可以作为联系国内外原油市场的纽带,有利于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和交割。
四大意义凸显:
补充完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
在我国推出原油期货的过程中,西方媒体非常关注。观察西方媒体的报道,它们主要担心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中国推出原油期货,将削弱WTI和Brent原油期货在国际原油定价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担心石油人民币会抢占石油美元的份额,动摇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推出原油期货主要是基于本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
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其一,方便我国广大企业利用本土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同时把宝贵的投资者资源留在国内。
其二,弥补现有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缺口,建立反映中国及亚太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这不仅对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是一件好事。
其三,随着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逐步成熟、吸引力的增加,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四,做商品期货对外开放的探路者。商品的同质性、现货市场的自由贸易和大宗商品贸易适用“一价定律”,决定了商品期货市场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天然属性,因而对外开放更加紧迫。原油期货在开放路径、税收管理、外汇管理、保税交割及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逐步拓展到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其他成熟的商品期货品种,进而推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全面开放。
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渐进培育的过程。我们在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市场一线监管和风险管理。除严格遵守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交易编码制度、保证金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穿透式监管制度等,我们还将针对原油期货“国际化市场”的特点,积极落实交易者适当性审查、一户一码实名制开户、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申报,强化资金专户管理和保证金封闭运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和正常交易秩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姜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