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方明江:全力释放中国同东盟的产业合作空间

2021年9月10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回望历史,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值得铭记。

1991年,中国应邀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中国正式开启了和东盟的对话进程。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正式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

三十而立!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与东盟携手前行,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额达4107.6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258.3亿美元,增长38.3%;中国自东盟进口1849.2亿美元,增长38.1%。远高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双方在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稳步拓展。

深化产业合作早已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本区域生产力以及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全力释放中国同东盟的产业合作新空间,则是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部分。

首先,全力释放中国同东盟的产业合作空间,时也、势也。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东盟各主体经济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年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签署,中国与东盟双方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东盟发展愿望》发布,等等。另外纵观全球史,各国经济腾飞无不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与合作的大势。因此,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家之间的重要议题。

其次,中国同东盟的区域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转移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材料及市场。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双方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都形成了互补性特征。如与如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盟欠发达国家,需要与中国合作进行资源开发;如与新加坡等东盟发达国家,则更希望与中国开展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打开中国的市场;如印度尼西亚等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东盟国家,可能更希望来自中国的投资。总体来看,中国同东盟的的贸易关系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的分工,中国同东盟经济大市场正在不断完善。

在本届东博会上,同期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论坛,加速推动中国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拓更大和更开放的产业市场空间得到广泛认同。

第一,以制度创新释放中国同东盟的产业合作空间。一是提升高层对话平台,充分发挥好服务政治外交的功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更加紧密对接;二是提升经贸合作平台,在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完善“云上东博会”并常态化运行,打造365日永不落幕的东博会;三是提升“南宁渠道”,充分发挥好服务多领域合作的功能,形成更多合作机制。

第二,以重大项目建设释放中国同东盟的产业合作空间。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就是“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抓住“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就是要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双方正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发展规划持续深化对接,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