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基金行业里那些年轻有为的总经理,永赢基金总经理芦特尔无疑是其中之一。这位具有十多年金融从业经历的80后“少帅”,于2016年底接管永赢基金。在此后的一年中,永赢基金快速崛起,截至2017年末,永赢基金公募基金(剔除货币基金)规模302.85亿元,在12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4位,较上一年末的第90名,快速上升了46名,位居同期成立的次新基金公司前列。
2018年,站上新台阶的“黑马”再度出发。在芦特尔眼中,未来永赢基金不但要发挥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优势,继续强化固定收益投资,还要发力权益投资,开启探索多元化投资能力的进阶之路,发挥银行固收和公募主动管理结合的协同效应。
2017年“黑马”基金公司
成立于2013年11月7日的永赢基金,大股东为宁波银行,持股71.49%,新加坡华侨银行控股的利安资金管理公司持股28.51%。过去几年,永赢基金十分低调,但2017年的规模排名大幅跃升。天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永赢公募基金总规模为867.51亿元。剔除货币基金规模之后,永赢基金公募规模为302.85亿元,从2016年末的第90名,直升至2017年末的第44名,排名大幅上升了46位。
近期宁波银行公布的年报也透露了永赢基金2017年的营收情况,去年营业收入为2.15亿元,比2016年的1.2亿元增长了79.17%;净利润约7724万元,比2016年的3793万元增长了103.64%。永赢基金也是去年为数不多净利润翻倍的基金公司。
众所周知,银行系公募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过去几年发展迅猛。不过,业内认为银行系公募背靠股东资源,大多靠货币基金“撑场子”。反观永赢基金,截至2017年底,剔除500多亿的货币基金规模,非货币基金规模仍有300多亿,这在次新基金公司中十分难得。从旗下产品来看,永赢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主要来自几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其中,永赢瑞益规模达到97.78亿份,永赢丰益、永赢永益A、永赢添益规模分别为74.87亿份、69.81亿份、39.93亿份。
在芦特尔眼中,作为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除了背靠股东资源,还应日益提升自身资产管理水平,朝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进阶。
“新基金公司大多欠缺品牌效应,产品线也不完善,加上筹备、成立等各种成本,头几年不赚钱甚至亏钱的公司很多。如何稳中有序把公司一步步搭建起来,如何为持有人赚取更多收益,这是每家新基金公司始终探索的问题。”他坦言,在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养活自己,而随着公司各方面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才有了更多精力和能力去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来,永赢基金连续4年盈利,这也为公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波银行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永赢基金每年净利润分别为2303.25万元、6971.8万元、3792.6万元和7723.8万元。
“近年来,宁波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前景得到了监管和业界的广泛认可。此外,我们的外资方股东利安资金管理公司,成立于1986年,截至去年底,公司管理资产额高达373亿美元,是东南亚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芦特尔说,“未来永赢基金将在发挥股东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公司产品线,提升公司多元化投资能力,为广大投资者服务。”
深挖固收投资优势
芦特尔表示,随着委外业务发展迈入新阶段,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基金公司也在进一步完善自己所能提供的策略与服务。永赢基金一直将固定收益投资作为重点,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当运用量化、打新、权益、衍生品和交易等策略,为持有人增厚收益。
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永赢基金也受益不小。2016年底以来,债市陷入持续调整,但Wind数据显示,永赢基金旗下永赢丰益、永赢双利、永赢瑞益、永赢添益等多只债基表现不俗,排名同期同类产品前列。截至4月18日,永赢瑞益近一年以10.54%的业绩表现位居同类产品第1名;永赢双利A自2016年5月底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6.45%,跻身同期同类产品前1/3。今年债市出现小幅反弹,上述两只基金也及时把握住了机会,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达到2.71、2.32%,表现不俗。
“围绕固定收益+策略的公司有很多,但每家擅长‘+’的东西不同,策略不一样,效果自然也有区别。”对于固定收益+策略,芦特尔有自己的考虑。
据他介绍,以往的固定收益+策略主要依靠拉长久期、提高杠杆和降低资质三大途径来调整组合收益。前两种模式将承担较高的市场波动和流动性风险,而降低资质或会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他认为,若是机构策略过于趋同,容易造成投资行为的高度一致。此外,市场对于高收益资产的竞相追逐,会导致信用利差快速收窄,使得单纯通过加杠杆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来获取超额收益变得相对困难。
“我们在固定收益资产上的配置基本是以中高等级的信用债作为底仓,短久期为主,适当使用杠杆,利用量化、衍生品等多种投资策略来增厚收益。跟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在策略端,更为注重把握交易波段性的机会。”他说,“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公司投资人员的交易能力,等待市场的合理时点做波段投资,同时做好基金的组合管理,通过‘积跬步’的方式逐步增厚收益。”
芦特尔也反复强调,更希望打造一只交易型的固定收益投研团队,而非仅限于资产配置。
当前放眼全市场,国内纯粹做交易型的人才少之又少。他表示,将通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挖掘优秀人才,其中外资银行对交易考核较为注重,这也是他们寻觅人才的渠道之一。据悉,刚于去年入职负责固定收益业务的总经理助理徐翔,便是公司从德意志银行寻来的核心猛将。此前,他一直从事做市交易相关的业务,对债券、衍生品交易十分在行。
发力主动权益管理
从以固定收益投资为基础到发展成权益投资能力全面并重,这是新基金公司迈向中大型基金公司的进阶之路,永赢基金也不例外。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永赢基金公司上下正积极准备首只权益类产品的发行。一些公司发力权益类投资主要是完善和布局产品线的需求,但对于永赢这样过去主要以固定收益为主的公司而言,布局权益类产品则有战略转型的意味。
谋定而后动。芦特尔向记者表示,面对全面竞争和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主动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永赢基金将积极打造自身多元化的投资管理能力,朝中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进发。
对于未来这一块业务的发展,他坦言并不着急,“董事会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未来5年内,我们希望先逐步打造一个系统性的公司投研平台,通过对投研理念和团队的建设、投资风险的管理、投资业绩的考核等,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这样有利于投资运作的连续性以及发挥团队合作的威力。换言之,通过你的投研体系,你的业绩是可解释、可说明与可复制的,而非市场环境一蹴而就。”
布局权益类业务,投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而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如何吸引业内较为资深、绩优的基金经理加入,如何建立合理、长效的激励机制以带动公司长远发展,是影响权益类业务是否能够逐渐铺进的关键。芦特尔表示,除了在业内引进一批较有经验的老牌基金经理,从著名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来培养,也是搭建投研团队的途径之一。
据记者了解,原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九泰基金投资总监李永兴目前已经加盟永赢基金,负责权益投资。公开资料显示,公募从业经历超过10年的李永兴,曾于2006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交银施罗德主题优选、交银施罗德周期等多只基金。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其收益性、稳定性排名均较为靠前,且获得了2014年度金牛基金奖。据悉,永赢基金旗下即将发行的首只权益产品,便是由这位资深老将操刀。
谈及对首只权益产品的期望,芦特尔坦言,并不希望首发规模过于庞大。“权益类产品想要长期保持稳健的业绩回报并不容易,这需要公司强大的投研平台和人力支持。对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在主动管理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不能为了一时的规模而损害持有人的利益。当然,我们准备得也很充分。”
他告诉记者,权益类产品规模从0到50亿是最困难的,不过,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一直做正确的事,那从50亿到100亿,从100到200亿,产品的赚钱效应和市场口碑会逐步带来规模的良性增长。
对于公司的投研团队,芦特尔表示希望投资风格可以多元化,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精度需要达到严格且成体系的标准。他指出,多元化的投资风格有利于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基金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在不同市场风格下差异化的基金产品需求。然而,多元化投资风格的难度在于公司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要满足多元化投资的要求。
“不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多元化投资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求研究员、基金经理都要具备扎实的研究能力,并且在整个投研体系中形成交流、分享、学习的氛围,以确保研究的深度与精度,以做出多元化投资业绩。”他说。
很多中小型基金公司发展权益业务之初,招揽人才相对困难,因此容易形成投研总监一人风格独大的情况。对此,芦特尔认为,这并不利于投研团队的成长。在他眼中,永赢基金的投研团队未来要成长为一支具备管理大规模资产能力的投研团队,其成败就不能仅系于一人,而需具备团队整体作战的能力。
“投资总监最重要的能力是把握大的投资方向,以及控制系统性投资风险。至于基金经理,首先需具备独立做好投资业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的协作进一步提高基金产品投资业绩的稳定性。”他表示,“永赢基金一般从中长期出发考核基金经理,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也非单一指标和单一期限,而是有多重专业指标,不会因为短期的业绩因素来判断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
以人为本 提升持续发展原动力
对于属于轻资产行业的公募基金来说,人才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
据悉,芦特尔上任总经理以来,对永赢基金前、中、后台各个部门人员进行了扩编,其中对投研团队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当前负责固收的总助徐翔、负责权益的总助李永兴,均是其去年亲自纳入麾下。截至2018年一季度,永赢基金公司员工近百人,而在2017年初,公司上下不过五六十人。据介绍,未来永赢基金还将继续扩编,招揽各方优秀人士加盟,2018年公司人数或增至120人左右。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体现在为持有人提供资产的保值增值服务上,也要体现在公司的人才培养上。只有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原动力。”他说。
据介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永赢基金在人才培养、薪酬体系、公司文化等方面都做了不懈的努力。首先,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发展观;其次,建立良好的培训和学习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给予其相应的培训,使其不断得到成长;第三,建立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第四,提高员工收入,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第五,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留住有竞争力的核心人才。
“作为总经理,更多的是做好对人才的服务,尊重个人的自身意愿,使其个性、理念与公司价值观相匹配,并不断感受到个人成长的快乐与成就感,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芦特尔说。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