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江苏产业观察|由“大”向“强”看靖江造船如何破浪前行

等待交付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人民网 张玉峰摄

从江阴大桥南下,远眺长江北岸,大型龙门吊面朝大江一字排开。它们是长江的守望者,也是靖江造船业崛起的见证者。

靖江,临江近海,因船而名,每年有近百艘巨轮从当地船坞驶向大洋深处。数据显示,2021年,靖江造船完工量和骨干船企手持订单量双双占到江苏全省的30%,新接订单量更是占江苏的45.1%、全国的12.9%。

面对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和新冠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表示,靖江造船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保交船、争订单、促发展”,推动靖江这个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在危机中破浪前行,实现逆势发展,助力靖江加快实现“造船大市”向“造船强市”跨越。

扬名

靖江造船驰骋“海上丝绸之路”

炎炎夏日,3.2公里的江岸线,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下称“新时代造船”)里忙个不停。3号船坞内,4艘船舶正有序建造,不远的港口处停放着将要远赴欧洲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造船业是靖江人引以为豪的名片。上世纪70年代,靖江的造船业从造木船起步,到1997年当地船企造出了首艘1.2万吨的船只,开创了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船的先河。从此,靖江成为中国船舶制造的一个重要基地。

今年4月19日,经靖江海关验放后,一艘16.3万吨油轮提前两周交付起航。这是新时代造船为希腊达能孔公司建造的第40条新船,也是其向希腊船东交付的第100艘船舶。

100艘,这是靖江船企实力获得国际认可的见证。

原来,希腊的这家公司在靖江订船时并没有要长期合作的打算。在为其建造交付4艘油轮后,新时代造船用实力说话赢得了船东青睐。“这些年来,我们向新时代造船下达的40艘船舶订单,都得到了按时保质完成。”希腊达能孔公司现场经理Michail Papadopoulos 对此次交船也深表满意。

希腊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一带一路”在欧洲地区的重要支点。早在2002年,新时代造船就与希腊船东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已累计为希腊、挪威、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造船192艘,船型包括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当地另一家民营船企龙头扬子江船业集团,则在“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新加坡挂牌上市。如今,来自靖江制造的船舶正航行在“一带一路”各重要交通纽带上。

在制造业强省江苏,靖江以一县之力,在国际船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据靖江市工信局统计,该市现有造、修、拆船舶企业26家,船舶配套及工程服务企业250余家,目前当地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其中,新时代造船更是凭借强劲实力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已是年造船完工量、出口交货值、手持订单等关键指标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造船企业第三位、民营船企第一位。

电焊工闻炳红在焊接管道。 人民网 张玉峰摄

应变

造船业专注技术革新与错位发展

造船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回首十年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船业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造船完工、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量都出现大幅下降,企业普遍面临交船难、接单难、盈利难的困境。彼时,靖江造船业也面临着“转舵”问题。

困境求生,创新突破最先受到重视。行动较早的是扬子江船业集团旗下新扬子造船,2008年,先是斥资收购上海一家船舶设计公司,又花1亿元重金在上海外高桥购置一幢设计大楼,利用上海的资源优势,为150多名研发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关于技术革新,身处一线的电焊工闻炳红同样有体会,他是新时代造船管加工车间的一名资深焊工,从业整整20年。公司在2015年承建首艘双相不锈钢管道的化学品船时,考虑到这种船的焊接工艺特殊,耐腐蚀性等要求极高,动工之前,船厂将闻炳红等焊工带到专业技工学校进行学习提升。

“即使是老员工也要定期‘充电’,为的就是不断创新,精益求精。”闻炳红说,回到岗位后,大伙继续研究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采用焊前处理、提高气体纯度、短弧焊、摇摆焊等多种工艺反复试验,最终一次性通过抗腐蚀性能试验,成功掌握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工艺在船厂得到了推广,公司也顺利交船,为此后这类船舶建造打下了基础。

而今,新时代造船再次提升焊接水平,引进了先进的大口径管道自动化流水线,从下料、装配,到切割、精准焊接,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和之前人工相比能节省一半时间。与此同时,船厂的信息化系统紧跟创新步伐,从焊接到组装,每一道工序都体现在终端系统中。如此一来,一艘船从工艺质量到建造进度都一目了然。

危中寻“机”,错位发展也被靖江船企视为重要对策。这期间,靖江与上海、大连等国内造船基地错位竞争,把10万吨以下油轮、散装货船以及4000标的集装箱作为发展重点,不比规模比特色。

在这一点上,专注于船舶配件的靖江本土企业海鸿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别看我们企业规模不大,但作为国内首家将塑料管应用于船舶的民营企业,我们抓住了机会,将产品做到特别细分的领域。”企业负责人包炜说,为了研发与塑料管配套使用的防火通舱件,他们先后测试上百次,花了两年时间才将产品实现商用。仅此一项研发,提高了企业25%的产值。

“以往国内船舶企业对船用塑料管长期依赖进口,现在海鸿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打破了这个局面,还抢占到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当然,能在近十年里快速发展,离不开靖江造船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在靖江市工信局分管负责人毛立峰看来,一个产业集群就像一片茂盛的森林,拥有完整的生态体系,才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船坞进行组装建造的大型油轮。 人民网 张玉峰摄

展望

“破浪前行”助力江苏迈向“造船强省”

6月10日,江苏省长许昆林调研了靖江部分船企,随后在泰州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全省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着力提升船舶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转变。

助力江苏迈向“造船强省”,靖江造船力量责无旁贷。

2021年靖江造船业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造船完工量占世界份额的5.7%,占中国的11%,占江苏的30%;新接订单量占世界份额的6.3%,占中国的12.9%,占江苏的45.1%。目前,骨干船企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份额的5%,占中国的11.9%,占江苏的30.2%。当下,除了规模领先,靖江造船板块在结构、效益、效率、发展质态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在全球经济缓慢增长、国际造船新标准不断出台、新技术不断涌现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市场需求已经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

“船舶制造业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自身更要掌握主动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也事关靖江这个支柱产业的长远发展。”毛立峰说。

十年前,靖江就意识到,造船企业如仅仅进行船舶的壳体建造只相当于是总装车间,必须拉长船舶产业链,大力发展和引进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为此,靖江通过政策引导着力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使原有4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逐步摆脱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局面,占地2500亩的船舶配件园也已成为靖江船企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上市公司亚星锚链是靖江的明星企业。对于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何以高达50%,该公司董事长陶兴表示,一方面得益于靖江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归功于对产品创新的不懈追求。2016年,陶兴带领团队接手研制R6系泊链的任务,用5年时间突破了海洋工程系泊链领域“卡脖子”的技术,将系泊链研发制造技术提升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十年来,全球造船业全面洗牌,靖江造船业凭借产业链相对齐全、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配套产品全、融资能力强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不断化危为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在新一轮航运复苏中领跑全国,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