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图片由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浙江自贸试验区依然乘风破浪:今年前10个月,舟山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总量达到367.6万吨,同比增长16.7%;完成外轮供应货值19.2亿美元,其中物料供应货值5.6亿美元,同比增长54.7%。
逆势上扬的数据背后是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积极融入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打造“舟山船型”、“舟山价格”,高质量建设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和推进综合海事服务业发展。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业的冲击,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当硬核、建强港”的全新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布《锚地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操作指引》,完成首单浙沪跨港区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业务,建成投运“舟山船型”首制供油船等,持续深化海事服务领域差异化改革探索,加快建成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服务高效的世界一流国际海事服务基地,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制度释放红利 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群,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坐拥黄金海域,又得浙江自贸试验区之红利,如何提升港口竞争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一体化海事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今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业的冲击,我市及时发布《锚地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操作指引》,对每一次锚地供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非接触”作业模式进行供应。安全、快速的申报流程,让船东在舟山锚地进行补给作为第一选择。
在保障锚地安全供货的前提下,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根据海运特点和船舶新需求,聚焦跨关区、跨港区供油,开展制度模式创新,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升长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10月4日,在浙江、上海两地港航、综保区以及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部门携手合作下,地中海航运大型集装箱船舶“圣罗凡妮莎”轮在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接受了来自浙江自贸试验区的1000吨低硫保税船用燃料油的跨港区补给。这是首单浙沪跨港区国际航行船舶供油试点业务,也为浙江、上海两地实施跨港区供油进入常态化奠定基础。
“我们全年供油量的50%是为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船供油,浙沪跨港区一旦突破,长三角供油市场潜力无限。 ”浙江海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平表示。
和跨关区、跨港区供油一样得到行业赞赏的,还有各项制度创新——
今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对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政策推出后,浙江自贸试验区在2月23日完成国内第二单、舟山口岸首单4500吨燃料油出口退税业务。截至10月底,舟山口岸完成80万吨低硫燃料油出口报关业务,进一步降低了保税油供应价格;
我市还进一步优化了供油船舶“白名单”制度,白名单供油船增加到62艘,大大提高了供油效率;
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级“海上服务区”:全国首创锚地综合海事服务入选“五大会战”十大创新案例。
此外,我市首创船用燃料油经营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制定出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企业考核暂行办法;率先实现国际海事服务全链条通关无纸化;创新提出并率先推动船舶通关全国一体化改革试点;“单一窗口”船舶转港数据复用功能全国推广……一项项政策红利的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口岸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的船舶前来舟山港口加油,提升了燃油加注企业的积极性。
推进专用船队建设 放大港口辐射效应
每年进出或途经舟山及附近海域的国际航行船舶超过10万艘次,其中在舟山停留的国际航行船舶超过2万艘次。这为舟山发展船用燃料油供应、船舶修理、物资供应、船员服务等海事服务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实实在在的商机。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燃油加注量,我市积极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专用供油船队建设。
8月21日,5000吨级的“舟山船型”首制供油船“润吉1号”正式投运。这艘参照了新加坡、荷兰等国际加油港供油船特点,并针对舟山保税区锚地涌浪较大等实际情况打造的“舟山船型”,在全国范围内属首创。在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供油效率等方面都很好,在加油速度上表现尤其突出,最高可超1200吨/小时,相比普通供油船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据了解,自投运以来,该船共开展供油业务28航次,装载燃油73183吨,运营情况良好。据悉,9000吨级供油船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用。
同时,为促进综合海事服务业务发展,实现“一船多能”,今年我市参照新加坡综合海事服务锚供船型先进经验,着手多功能海事服务“舟山船型”研发设计,进一步提升船舶安全运营和多功能服务能力,目前我市首批3艘多功能海事服务船舶已悉数开建,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部可投入运营。
另外,去年我市启动的LNG运输加注船建造项目,建造了我国首艘海上LNG双燃料动力运输加注船。
随着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海事服务专用船队的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海事服务综合基地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我们将稳步推进燃料油供油船队建设,不断扩大供油专用锚地,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关区服务一体化,增强宁波舟山港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升燃料油供油服务水平。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全做精海事服务 提升外供服务能级
以燃料油供应为牵引,我市积极拓展国际海事服务全链条。从传统的单一供油向物料供应、检验检测、船舶总代、海事法律、航运科技、航运金融等产业延伸,货物贸易逐步向服务贸易拓展。
8月7日下午,国内领先的船舶供应商——上海蔓意船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落户舟山。上海蔓意船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路群说,如想把企业做强做大,舟山是不可错过的宝地。
今年以来,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把海事服务产业链拓展作为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的“主引擎”之一,通过对整个海事服务产业链进行分析,梳理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并进行精准招商,已引进海事服务企业近50家,包括知名国际船舶总代边航(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规模最大国际海员输出机构之一华洋海事中心分支机构。截至目前,已集聚外轮供应、船舶管理、航运科技等海事服务产业链企业200余家,其中通标、力鸿仕宝、必维3家全球前四检测机构已经落地舟山,使舟山成为华东地区油品检测能力最强的地区。“今年我们围绕国际船级社、国际船员管理企业、船舶管理企业、外轮供应企业,开展重点招商,以此提高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的能级。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招商引资处处长赵骏说,下一步,该局将通过服务“船舶、船东、船员”,加大开放创新,稳定海事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我们正加快建设浙江海事局船员评估中心,规划打造国际船员广场,为到港船员提供购物、餐饮、休闲、住宿、医疗等一站式服务。 ”
据统计,目前舟山有注册船员4.4万人,占全省的近70%,占全国的约6%。年培训船员超过2万人次,约占全国的10%。
丰富完善服务要素,国际海事服务生态链基本形成。目前,我市海事服务产业全产业链价值开始凸显,拉动城市物流、消费、贸易、仓储等传统产业发展。据统计,1~10月我市完成外轮供应货值19.2亿美元。今年1-10月,平均每出口1吨保税船用燃料油可带动153美元的物料出口(去年为122美元),增长25.4%。
“重仓”综合海事服务 再造港航经济新优势
“在供应量上,1~10月,舟山港域燃料供应量同比增长16.7%,增速高于新加坡;在燃油价格上,今年195个计价日中,38%计价日舟山价格低于新加坡,尤其二季度以来,舟山低于新加坡计价日达到53%。从全球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看,低硫油不合格样本,东亚地区也远远低于欧洲和北美。 ”2020国际油气贸易与海事服务高峰论坛之平行论坛上,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秦志刚用一组数据,证明舟山价格的优势,及国际关注度。
要提高在国际船用油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舟山还要进一步扩大保税交割业务;全面推广质量流量计的使用,引入国际权威的鉴定认证机构,减少计量纠纷。
目前,舟山加大供油配套设施建设,共投用供油锚位21个,远期规划74个,能满足2000万吨年供油能力;加快引进供油企业总部,已集聚燃料油供应企业13家,其中,中石化、中石油等4家企业总部落地舟山,行业总部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
乘风弄潮开新天,昂首踏浪再起航。十四五期间,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展宏图:保税船用燃料油年供应量突破1000万吨,国际船用LNG加注中心初具规模,年加注量突破20万吨;海事服务年产值突破500亿元;海事服务生态圈基本形成,集聚各类海事服务企业和功能性机构500家以上,海事服务营商环境、市场活跃度、服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合力深化甬舟一体化,深入拓展港口合作,我市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共谋、共建、共管、共享长效机制,共同发展港口现代服务产业。 10月下旬,总投资3.1亿元的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航道扩建工程进入二阶段施工。
接下来,我市将做大做强国际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打造国际船用LNG加注中心,建设高水平的船员服务管理中心,构建海事服务产业生态圈,谋划设立“海上特别航行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