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移动支付时代ATM机、银行网点何去何从?全球银行家们这样预判……

银行现金业务的萎缩,是否宣告了ATM机产业即将消亡?家门口的银行营业网点是否会成为多余的摆设?数字化时代,全球银行业又是如何“革自己的命”实现转型的?

11月8日,由广电运通主办的第十二届GCE全球金融峰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ATM行业协会、新加坡星展银行、越南TP Bank、微软、IBM等机构、企业的高层,围绕智慧金融主题分享了实践经验和前瞻性思考。

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高管、学术专家、金融业服务商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银行业:

未来智能ATM机或可取代银行营业网点

“与2010年相比,我们线下网点的现金取款总额减少了99.4%。” 新加坡星展银行自助部副总裁Ching Fook Hong介绍,“但是,我们将现金取款等越来越多的银行服务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给顾客,每年大概为顾客节省了在ATM机前排队等待的80万个小时,相当于91年。”

据介绍,新加坡星展银行不仅在新加坡国内开始减少实体运营网点,还在尝试进入印度市场实施无网点战略,“我们在印度市场只有数字银行,所有的管理指令都从一个‘中央控制大脑’发出。2年间,我们拥有了180万名当地客户。”在演讲现场,Ching Fook Hong还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张动态图表,上面显示了顾客在使用网上银行时的浏览路径,就好像顾客在实体营业网点的多个业务柜台移动的路径,“我们可以通过实时跟踪挖掘更多的顾客需求和使用习惯,从而开发更人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功能。”

峰会现场,包括Ching Fook Hong在内的多位出席嘉宾都认为,减少营业网点将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一大趋势,而智能ATM机或许将成为现实生活场景中帮助银行与顾客接触的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已经有350万台ATM机,而且这个数字仍在增长。随着营业网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我们相信,智能ATM机和数字化平台将为成为银行和顾客的接触点(touch point)。这也将为ATM产业带来全新商机。”ATMIA(全球ATM行业协会)欧洲地区执行总监Ronald Delnevo分析道。

越南TP Bank数字银行部部长Tran Hoai Nam在接受采访时也分享了该行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成功探索。“数字化时代来临,我们发现客户对任何一家银行的忠诚度都远低于过往,因为他们可以很快接触到非常多的替代选择。所以,我们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客户精准分析中,进而密切跟踪客户的信用度、风险,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从而提高效益。”

峰会上,主办方广电运通还举行了广电运通智能金融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并且在新建成的人工智能创新体验中心向与会嘉宾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语音、人脸、指静脉识别和视频结构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安全、智能便民等领域的场景应用,获得了观众极高的体验评价。

AI技术专家:

人工智能技术会像电一样带来巨大变革力量

当银行业都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时,传统的银行业合作企业又在进行着哪些布局?

“数字化正在瓦解着每一个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取代很多的工作。”微软中国区首席技术官管震的发言让许多观众听后不住地点头。他举例说,“优步不持有一辆出租车,爱彼迎是一家没有房产的酒店,knab是一家没有营业网点的银行,nutmeg的智能投资决策不需要一名真人顾问。”同时,管震在人工智能和金融服务如何结合领域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会像电一样,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巨大的变革力量。”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教授余健湘则认为,在数据不断积累、数据安全系统逐步完善之后,计算机的深度学习将会加速改进,银行业乃至金融业都将进入一个决策更优、效率更高的时代。

从传统的ATM机制造厂商,转型成为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也在现场分享了目前公司正在如何应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他表示,智能化是未来金融服务转型的必然趋势,广电运通已通过掌握和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帮助银行解决传统业态下的痛点,并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目前,广电运通的智能金融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进入80多个国家的银行客户中,“无论是打造‘无人银行’还是其他形式的智能网点,我们都能快速响应。”

广电运通总经理叶子瑜认为,未来银行的网点属于智慧型网点,以先进的科技提升客户体验为趋势,通过智能设备高效便捷地实现银行业务,以及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辅助银行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营销。广电运通从2003年已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经历了从最早期的贸易思维到后期的深度耕耘几个历程。目前,以全球本土化思维,广电运通已经在全球设立9大分支机构。

“2009年,广电运通在土耳其设立分公司,包括负责人和50多名员工都是当地人,这种在当地扎根的形式让我们更了解用户的需求。”叶子瑜说,国际化的运营模式还能为当地政府解决就业、税收、技术等问题,让深度合作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记者】江珊

【校对】吴荆子

【作者】 江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