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面对新加坡和越南的强势崛起,香港有哪些核心竞争力?

核心提要:

1.过去25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了稳定。下一个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以及北部都会区的建设,都将给香港带来发展机遇。但是香港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聚焦民生发展、避免泛政治化的重现,抓好青年教育、实现人心回归,守住金融市场风险底线等等。

2.近年来,新加坡大有赶超香港的趋势。两座国际化城市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接近,但在金融领域,实际上二者各有侧重。新加坡的外汇市场交易量比香港规模要大,但是香港的资本市场比新加坡大得多,2021年一年的成交量为41万亿港元,是新加坡的22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3.越南经济快速增长,主要还是抓住了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实行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尤其是亚洲资本。但越南的崛起,目前并不会对中国造成太大冲击,因为包括深圳在内的多座城市,很早就在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科创产业,正好能适应传统制造业的部分转移。从整个区域来看,是互补、合理的。

4.“一国两制”的优势、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金融基础设施具备固有优势,这是香港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竞争中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的金融、科研实力都位居前列,也可以作为大湾区、“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的融资平台。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香港號》,我是陈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由来已久,但近些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外围的政治经济也存在不确定性,香港要做好哪些防范以巩固这一地位?随着东南亚地区崛起,尤其是新加坡金融领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越南在出口贸易的后来居上,香港要如何把握“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提升核心竞争力?《香港號》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专访,请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永远荣誉会长谭岳衡太平绅士一起聊聊。

下一个25年 香港将面临这些挑战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谭先生您好!回归25周年之际,您从一位香港金融业界的知名人士,成功当选了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您为何选择参政?

谭岳衡:我在香港工作了25年,正好今年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过去25年里,我一直从事金融工作。作为中资金融企业,在做好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在商言政,承担社会责任,一直在香港的社会工作中发挥一些力量。

去年以来,特区实行新的选举制度,新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作为在香港工作了20多年的中资背景从业人员,我们有机会作为代表性的一方来参选。我在金融界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以自己专业所长,为香港社会做贡献,促进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这25年一路走来,中资金融业界的专业人士,在香港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彰显,包括中资券商的数量不断攀升,中资及内地企业在港股市值占比也已经超过70%。我们知道,香港最自豪的名片就是国际金融中心。新时代我们要怎样提升竞争力?在下一个25年,您觉得香港有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

谭岳衡: 过去25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保持了稳定。刚才您说了一系列的数字和情况,确实印证了这一点。未来香港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当然有挑战。

一方面是机遇。

我们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国安法的实施,使香港社会进入安宁,给中资企业或国际投资者,营造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大湾区的建设,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给香港创造无限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还有“一带一路”的建设 ,香港作为对外连通的桥梁。 作为“一带一路”的融资中心、专业服务中心,香港的优势也很大。 “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是香港特区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口号。 现在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创科发 展、再工业化、绿色发展,这些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所以,未来香港充满了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是挑战。

首先,香港社会要有强烈的共识来聚焦民生、聚焦发展,避免过往泛政治化的重现;其次,要抓紧解决教育和青年问题,教育是根本,抓好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心回归。年轻人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要给青年向上发展的机会;再次,政府改革、提升政府效率也很重要。香港长期以来实行“大市场,小政府”、“积极不干预”。现在不一样了,像北部都会区建设这些,都需要提升政府的效率,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流程。

最后一点挑战,是要守住风险的底线。 香港是个国际都市,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外部因素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冲击会很大。所以,要加强风险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作为国家金融风险的外围屏障。

香港金融业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三个锦囊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在立法会,您非常关注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外围政治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可能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您认为,香港应该怎样避免因外部因素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谭岳衡: 在香港,资本是自由流动的。人民币还没完全国际化,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还没完全放开,尚有一道屏障。但香港是没有屏障的,所以要避免产生大规模风险震荡。

第一 ,香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要建设好;第二,对市场冲击的监测和防范要加强;第三,一些基本的制度还是要有预案。当然,我们的联系汇率制度是非常稳固的,银行体系也非常健全。但还是要有效地做好不同情景下的压力测试,制定好一旦遇到强烈冲击时的应对措施。我相信香港的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主体的方方面面都有考虑。

“新港之争”被热议 股票市场香港胜出无疑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刚回归不久,香港曾成功击退了索罗斯对港元的做空,在亚洲金融风暴中,稳定了香港的地位。回归后我也做了多年财经节目,看到香港的资本市场,市值和成交量都在不断上升。但近年来,国际形势更加趋于政治化,也给香港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有媒体报道说新加坡的发展势头很猛,有赶超香港之势,似乎在某些领域已有超越的迹象,您怎么评估这样一个局面?

谭岳衡: 大家也在热议这个现象。其实,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早在“亚洲四小龙”时期就已经是并列的。二者在文化背景、历史源头、人口、面积,这些方面都比较接近。所以人们很容易把香港和新加坡,去做一些比较。实际上在金融领域,他们各有特色,侧重不同。比如说,香港是以资本市场为主,新加坡可能在外汇市场会领先一些。

但是,大家说的新加坡是不是发展很快,要超越香港?这要客观地评价。可能在某些指标,新加坡领先一点,但是很多大型、比较重要的指标,香港依然稳固。比如说股市,香港的资本市场比新加坡大很多:新加坡的股票市值才4.6万亿港元,香港是42万亿港元,是新加坡的9倍。再看股票交易量,新加坡一年成交量大概是1.9万亿,去年香港一年的成交量是41万亿,是新加坡的22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新加坡海港。图源:视觉中国

当然新加坡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外汇市场交易量比香港规模要大。 2019年,新加坡每天交易6400亿美金,香港是6300亿。所以,它也有它的优势。在财富管理方面,大家都认为新加坡走得更快,确实有这个情况。比如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就比香港发展得更好,新加坡现在有400多家“家族办公室”,而且每一家的规模(都)达到1亿美金,领先香港。

所以,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方面各有侧重。但是,总体规模上,新加坡跟香港不可同日而语。

近两年,由于2019年“修例风波”等事件,香港可能曾出现过资金、人才外流,新加坡或趁机就吸纳了一些人才和资本。随着香港国安法的落地实施,同时新选举制度出台、营商环境改善以及一系列建设的开展,香港重回吸引人才、资本的轨道将指日可待。整体来说,香港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前景,未来可期。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谭先生用数据详细比较了香港和新加坡各自的优势。您觉得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

谭岳衡: 我认为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第一,是“一国两制”的优势。一国之本,两制之利,它都占了,既可以发挥香港固有的优势,又能利用国家给它的支持和便利。

第二,香港有“互联互通”这一武器。 背靠内地,有巨大的市场,通过互联互通,把内地的资本、人才、资源都联通起来。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所有的这些互联互通,都为香港的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第三,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具备固有优势。 包括成熟度高、人才密集、法制健全、低税率等等。所以,这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叠加,稳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应是很有信心的。

“后起之秀”越南变身新世界工厂?对中国来说并非冲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另外,越南一季度出口总额超出深圳多达277.5亿美元,您如何看越南的后来居上?

谭岳衡: 这个问题非常好。越南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它的快速发展有一定规律性。第一,区域产业发展的转移,有一定规律性;第二是产业结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转移,也有一定的规律。

越南的经济增长较快,主要还在于越南抓住了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 它的一些数据表现比较好,比如说进出口,增长都很快,今年一季度的增长大概在15%。

越南这一情况,也是过往许多工业化国家历经之路的一个延伸。所有的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应该实行对外开放。越南抓住这么一个时机,实行了对外开放。它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尤其是亚洲资本,用来发展自己。

比如,近些年越南发展其加工贸易,跟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包括跟欧洲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联系也得到加强。短时间吸引了大量亚洲和其他地区的资本。

从产业转移来看,像韩国三星、美国苹果公司等等,这样一批终端设备的制造企业也将其一部分工厂转移到越南。越南正好借助于这种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这是全球产业结构转移和调整的一定规律性在越南的延伸,形成了它自己的特色。

越南电动汽车工厂工人在组装电动汽车。图源:视觉中国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对深圳或整个大湾区,越南的崛起会否带来冲击?

谭岳衡: 我认为不叫冲击,因为我们自身也主动适应了这种调整。 为什么叫主动适应?因为我们很早就开始实行科创产业的发展,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

深圳很早就成为我们整个区域内创新投资发展的一片热土。深交所的创业板,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整个大湾区,像广东、深圳在科创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亚洲地区的前列。多年以来,我们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正好能适应传统制造业的部分转移。我认为从整个区域来看,这是一种互补,是合理、有效的。

大湾区比肩硅谷 利用三地机制走特色之路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在大湾区整体发展中,您认为香港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谭岳衡: 我们通常说的大湾区是“9+2”个城市。在大湾区中,香港本身就是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领头城市。在大湾区的建设中要发挥好领先优势,香港该从哪些方面去带头?

一个就是金融。香港既是大湾区的主要金融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要发挥好这一功能,成为大湾区重大建设项目的融资平台。包括北部都会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深圳和香港两岸的口岸经济发展也需要巨大的资金,这正好给香港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巨大的融资机会。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牵好头,发挥这个功能平台作用,就能更好地实现大湾区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金融,还有创科。科研实力、研究能力,在香港的大学里表现都非常好。过往的问题,就在于这种科研成果怎样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中间缺乏一个桥梁。正好香港现在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弥补这一缺口。香港的创科产业发展起来,跟深圳对接,大湾区成为整个亚洲地区创新科技的源头指日可待。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从研发到融资到产品,美国硅谷能形成一条比较好的产业链。有人说,大湾区将成为亚洲硅谷,对于这样的说法,您怎么看?有没有比对性?

谭岳衡: 有些方面可以比对。但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独特之处,毕竟它是全球首个跨越三个地区、法律制度和税制都不一样的湾区。

未来若干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更重要的可能是规则和机制的衔接。各地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实现规则、机制、监管上的有效衔接,让一些共同的东西在大湾区三地共同实施,我想这也是跟“一国两制”一脉相承的。所以,利用好“一国两制”以及三地机制和规则对接、衔接的优势,大湾区的发展一定有其成功的特色。

香港最有条件成为全球“一带一路”的融资平台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您为何认为香港具有独特的优势?

谭岳衡: “一带一路”对香港很重要,香港对“一带一路”也很重要。我认为,未来香港会是“一带一路”最主要的融资平台。

从全球的金融市场来看,美欧市场很难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主体融资的地方。但是“一带一路”有一些优质项目,有巨大的融资需求。而内地的深圳、上海这些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只有香港市场的条件最有优势。

香港要主动地形成资本市场的“一带一路”国际板。同时,借“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提升香港市场的国际化水平,让更多优质企业和建设项目来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集资。首先发展“一带一路”的债券版,国际的债券市场。等条件成熟,再发展“一带一路”股票的国际板,使香港资本市场成为“一带一路”真正的融资中心。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在不远的将来,大湾区会否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中心?

谭岳衡: 我觉得,现在的大湾区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东南亚地区里一个活跃的经济中心。未来若干年,通过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的建设,大湾区所有城市的共同发展,将让这种活跃程度越来越高。在全球大湾区的比较中,它更加脱颖而出。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非常感谢谭先生。从金融专业多层次剖析了香港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香港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是“一国两制”的优势;第二是背靠内地有巨大的市场,通过互联互通,联通内地的资本、人才、资源;第三,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熟、人才密集、法制优势、低税率等。因此,把握好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发展契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