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是香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通道、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的重要体现。回归以来,香港在船舶注册、融资及管理、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方面的航运专业服务能力领先全球。在新发展格局中,香港航运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与空间,应抢抓新机遇,持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文|杨秋荣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管理学硕士
一、香港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
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亚太区内重要的枢纽港。根据《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香港排名第四,仅次于新加坡、伦敦、上海。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位居全球前十。1997年,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456.7万标准箱,并在2004年之前一直保持全球排名第一的地位,2005年被新加坡港口超越。2008年达到最高值2449.4万标准箱,随后小幅震荡下跌,2021年为1779.8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十。在港口腹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下,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多年来仍然跻身全球前十,在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及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1997-2021)//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处。单位,千标准箱
(二)香港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册地。1990年,香港开启了独立自主的“香港船舶注册”制度。截至2020年12月,已向香港船舶注册处注册的船舶约2600艘,目前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册地,仅次于巴拿马、利比里亚及马绍尔群岛。近年来,特区政府积极在伦敦、上海、新加坡、悉尼、旧金山、东京和多伦多等地成立香港船舶注册处区域支持团队,为船东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支持,拓展香港船舶注册处服务。
(三)香港是亚洲国际船舶融资中心。香港提供船舶融资的金融机构数量多,境内外联动性强,机构类型多样化、资金成本低,资金充裕,航运企业流动性压力较小。香港特区政府2018年施政报告提出,以税务措施推动香港的船舶租赁业务发展,并于同年在海运港口局下成立船舶租赁专责小组,推动香港船舶租赁业发展。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统计数字,截至2020年底,香港船务贷款总额约为1290亿港元,占香港银行贷款总额近2%。目前,世界10大船舶融资银团贷款的簿记行中有8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四)香港海事保险发达。香港航运业发达,对海事保险需求大,2016年,国际海上保险联盟在香港设立亚洲区中心,作为联盟在德国总部以外的首个分支组织。截至2021年底,中国香港共有84家获授权的海事保险公司,其中外资海事保险公司有32家。在国际保赔协会集团(IG)的13家成员协会中,有12家在中国香港设有办事处,再加上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香港分支,使中国香港成为伦敦之外全球第二大的保赔保险中心。
2019年,国际航运公会在中国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办事处,是属于首个在伦敦以外设立的海外办公室,有利于中国香港推广高增值海运服务。2020年,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宣布将中国香港列为四个指定仲裁地之一,与伦敦、纽约及新加坡并列,表明中国香港已成功跻身世界顶级海事仲裁中心。2021年,第一届世界航商大会在中国香港举行,彰显中国香港在国际航运界的地位。
二、香港航运业迎来新机遇
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2005年、2013年、2018年分别被新加坡、深圳、广州港口所超越,面临着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与疫情冲击、中美博弈等严峻挑战,内部也存在港口设施亟待升级、航运人才不足等掣肘,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香港航运业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一)RCEP为香港航运业带来新机遇。RCEP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提高了商品、货物的流通性,助推了贸易量的增加。东盟是RCEP成员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中国是东盟和日韩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香港与东盟也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2020年,中国香港是东盟第六大商品贸易伙伴,东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香港是东盟与内地商品贸易的重要转口港,2020年,两地经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高达5051亿港元。RCEP将对中国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提供了中长期支持与重要保障,同时对航运物流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香港的航运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科技赋能推动香港航运业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航运业产生深刻影响,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规则日新月异,在新技术推动下,航运物流业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倒逼航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与航运业深度融合,推动航运数字化转型,为香港提升港口运作效率、激发航运发展新动能、完善航运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空间。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贸易组合港。贸易组合港建设是“十四五”期间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发展规划。从集装箱业务差异看,香港港集装箱业务主要是国际中转箱,深圳港主要为外贸箱量为主,广州港集装箱主要以内贸、东南亚和非洲航线为主,三个港口各有特色、优势互补,需要发挥各港口自身优势、明确分工定位,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港口协同,统筹规划区域内各港口,合理划分港口航线、差异化服务,实现以深圳港、广州港以及香港港等国际枢纽港为核心的组合港布局。在组合港建设中,大湾区航运市场一体化协同发展,将为香港航运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三、持续巩固与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现阶段,世界贸易货量近80%仍然是通过海运方式完成,应充分结合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独特优势,发挥香港航运服务业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抢抓新机遇,持续巩固与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一)打造全球领先的高增值海运服务中心。结合香港船舶融资、船舶保险、海事保险和海事仲裁等优势,借助RCEP实施的东风,重点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在东盟国家布局设立更多航运服务企业分支机构,促进海事服务延伸业务,深度发展船舶注册、船舶融资、海事保险等高增值航运服务,拓展海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提升香港航运服务产业链竞争力。
(二)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推动香港港口自动化升级,推动海运业务采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打造自动化码头。借鉴新加坡智慧港口建设经验,优化港口运作流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港口数码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赋能港口物流业转型升级,形成全面感知、港车协同、泛在互联的智能化系统,提升港口服务效率,降低物流关联成本,巩固香港港口长期竞争力。
(三)支持香港参与大湾区组合港建设。用足用好香港的航运优势,推动大湾区港口物流要素快速流通,促进大湾区枢纽港和支线港运行协同一体化,完善大湾区港口资源要素合理分配,加强香港与内地港口的航线资源优势和堆场、货源地优势互补,将通关、查验的监管环节延伸到沿江港口,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推动盐田港、南沙港等大湾区内地航运服务业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香港的航运服务业开展规则衔接,探索统一运行机制,提升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