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新加坡最大私营石油贸易商兴隆集团(Hin Leong)日前爆发财务丑闻,瞒报上亿美元交易损失不仅促使其宣布破产重组,同时也让数十家银行面临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贸易枢纽、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和最大区域船舶燃油加注港,而兴隆作为全球实物燃油贸易巨头之一,其兴衰或将给亚洲石油产业链带来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
隐匿巨额亏损
综合新加坡媒体4月19日报道,成立于1963年的兴隆集团,在与债权人就暂停债务未能达成协议之后,已经根据《新加坡公司法》第211B条申请破产保护。一旦获得新加坡高等法院批准,兴隆集团有望获得为期6个月的暂停期,并在此期间与债权人重新敲定重组协议。
彭博社指出,兴隆估计遭受了至少8亿美元的亏损,而这笔亏损并未显示在集团账目中,该公司会计赤字高达33.4亿美元。据悉,兴隆出售了数百万桶的炼油产品,这些产品曾用作抵押品,以确保从银行处获得贷款,隐匿期货交易亏损表明兴隆财务上的空缺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对所有向兴隆进行贷款的银行而言,账面显示的石油库存与实际抵押给银行的库存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这将引发大规模的坏账损失。
有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作为贸易商,尤其是在持有大量多头头寸的情况下,他们(兴隆)显然是在此轮油价暴跌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比如对航空燃油、低硫燃油等实物库存进行了豪赌。”
兴隆迄今没有发布官方声明,但一份来源于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文件实录,掀开了其财政丑闻的“冰山一角”,素有新加坡“石油教父”之称的林恩强似乎是促成这一局面的主因。法庭文件显示,林恩强独子林至明(Lim Chee Meng)透露,这些损失已经累积数年,但始终未记录在账目中。
“他(林恩强)卖掉了大量石油库存,并将所得款项用作普通资金,尽管这些是进行银行库存融资交易的抵押品。”林至明表示,“与库存账面数量相比,实际数量出现很大短缺,账面数量有利于获得银行方面的库存融资。”
林至明目前是兴隆集团董事之一,同时还是油轮子公司海洋油船(Ocean Tanker)的负责人,海洋油船紧随兴隆之后也宣布了破产保护。新加坡《星报》消息称,林恩强将辞去在兴隆及其相关公司的所有职务。
“融资信誉”坠入谷底
兴隆隐匿亏损导致其“融资信誉”跌至谷底,在新加坡本地金融机构对大宗商品交易融资态度越发严谨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对兴隆的还债能力表示担忧,且拒绝提供新的信用证。信用证是商品贸易公司重要的财务工具,主要用作短期贸易融资。
新加坡高等法院文件显示,兴隆目前债务约40.5亿美元,但资产价值仅为7.14亿美元。截至4月9日,其石油产品库存价值为1.41亿美元,较截至去年10月31日的上一年度审计报表中的12.77亿美元相差甚远;现金流只有5000万美元,较上一年度审计报表中的4.61亿美元更是天差地别。
《金融时报》汇编数据显示,兴隆声称上一年度实现了7820万美元净利润,但实际上过去几年一直没有盈利。新冠肺炎疫情和暴跌的油价促使银行收紧信贷额度并追加保证金,从而导致兴隆现金储备越发“枯竭”。
兴隆陷财务丑闻曝光之前,一些投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对其融资能力感到担忧,从而取消了兴隆的信贷额度,该公司在20多家银行有近40亿美元的欠款。新加坡《商业时报》指出,汇丰敞口最大约6亿美元,荷兰银行约3亿美元,法国兴业银行约2.4亿美元,新加坡三家本地银行星展集团、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的总计敞口约6亿美元,其中星展2.9亿美元,华侨银行2.2亿美元,大华银行1亿美元。
或被迫出售旗下资产
新加坡《海峡时报》4月20日报道称,全球多家石油及其相关行业公司正在与兴隆接触,意在收购后者的战略股份。
由于兴隆无法获得银行开具的信用证,该公司只能取消一些石油产品合同。有消息称,如有必要,兴隆极有可能出售旗下新加坡最大的独立汽油仓储码头环宇码头的股份。该码头总储量高达233万立方米,包括78个专门定制的储藏罐和15个泊位,其中2个是深水泊位,可同时操作两艘满载的超级油轮。
另有子公司海洋油船,成立于1978年,主要从事石油和相关产品运输服务,是新加坡最大油船船东,拥有从小型驳船到超级油轮的各类油船,船队总数达到180艘,全球油轮运营商中排名第16。截至目前,海洋油船公司有20艘在建新船,有1艘计划4月交付,3艘预计年内交付,另有16艘交付时间为2020-2022年间。
分析师表示,海洋油船虽然宣布破产保护,但其是独立于兴隆的实体,没有为其债务提供担保,有能力且能够继续开展业务,现有船队和在建订单不会受到影响。